机构入驻

首页 > 人才引进

针对孩子太鲁莽 太冲动的性格 家长应该怎么去教育孩子

人才引进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也就是说,青春期的孩子缺乏耐心、脾气暴躁、行为冲动在一定范围内是合理的,这不过是心理发育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

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当孩子心情低落时,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当孩子不知所措时,正确的应对方式是什么呢? 面对孩子的坏心情,聪明的家长应该怎样做呢? 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类似的故事:一位妈妈之前看一档育儿栏目,当女主持人聊到她的先生教儿子把不良情绪转移到一块石头上,没想到效果很好,儿子通过紧握石头泄愤慢慢学会了管理自己的情绪。 她觉着挺有意思,就想如法炮制,治一治性子急的女儿。 于是,她把一块小鹅卵石交给女儿,很郑重地跟她说:“这块神秘的石头有妈妈的祈祷,你带在身上,当生气或者没办法控制自己情绪时,就用力紧紧握着它,把自己的不良情绪传给它,它会通通吸收掉,你的内心慢慢会变得越来越平静。”女儿瞪大双眼,半信半疑地把石头装进口袋里去上学了。 下午放学时,她高兴地说:“妈妈,我试过了,好像挺管用,我今天没有因为着急发火了,我们以后管它叫‘愤怒的石头’吧。” 所以,情绪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当孩子遇到情绪不佳的状况时,家长们不应该马上训斥孩子“不要哭”,而是应该接纳孩子的低落情绪,引导孩子正确疏通。 问问自己,你和孩子是朋友吗? 一位妈妈分享的故事正印证了这个道理:有一天,天气转冷了,孩子不想穿棉鞋,他坚持要穿凉鞋上学,对妈妈的建议不予理睬。 于是这位妈妈带他到阳台感受北风呼呼吹的寒意,还端来一盆冷水示意他把脚放里面试试,对他说如果穿凉鞋脚就会冰成这样。他马上把脚缩回乖乖选一双棉鞋穿上。 有人可能会觉得多此一举,哪有时间跟他们磨叽,狠狠教训两句就搞定了,的确,这样大人更省时省心了,但孩子不是能任由摆布的娃娃,他只是个急着长大想证明自己的小孩儿,为何连个小小的试错机会也不肯给他?没有人喜欢被控制。 孩子生气的时候最不希望被“劝阻”,最需要的是被“理解”。理解孩子的情绪,为孩子留出“静一静”的空间。 家长需懂得: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发脾气。 气头上的家长常常觉得孩子是在无理取闹,可是冷静下来想想,估计他们也挺委屈的。谁会好端端的莫名开始发脾气呢?任何一种情绪都有由头,大人如是,孩子也一样。忽然暴躁起来的孩子,很有可能是由于这些原因: 身体不适 很多时候,孩子发脾气可能会是因为身体不舒服。累了,困了,肚子疼或者头晕,一些身体上的不适都会使孩子的情绪比较敏感。 需求被忽略 在家陪孩子玩,自己却在刷手机;带孩子出去玩,自己还在刷手机。孩子遇到问题了,一次次的投来求助的信号,却都被我们屏蔽了。情绪上得不到关注和照顾,常常是引起孩子发脾气的最主要原因。 有样学样 一个爱发脾气的家长,最后往往教育出来的孩子就会变成爱发脾气的人。孩子总是喜欢模仿家长的言行举止,家长脾气暴躁,孩子个性也不会太温善。 面对忽然而来的小脾气,做家长的如何正确引导和对待,尤为重要。 只有感知了孩子的喜怒哀乐,我们才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孩子脾气渐长,我们才能很好地“对症下药”,帮助他们疏导情绪,避免养出一个随时会爆炸的“小火山”。 孩子发脾气时,怎么做才是好家长? 1.家长自己要保持乐观心态 父母的情绪是影响孩子最强大而无声的力量。如果希望孩子快乐起来,家长首先要表现出乐观向上的情绪,孩子会渐渐受父母感染,转变自己的情绪。例如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是笑容满面的,孩子也会受到感染,能够很快摆脱坏心情。 2.转移孩子注意力 当孩子发脾气时,转移注意力是个不错的方法,这个时候可以尝试带孩子到亲朋好友家串门,与孩子一起外出旅游,或是让孩子多参加体育、文娱活动来转移注意力。海边和山野等区域广阔的地方能够开阔孩子的视野,使孩子的心情得到放松。 3.引导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适当宣泄心中的郁闷情绪 引导孩子倾诉,必要时到旷野无人处大喊大叫、大哭一场,及时宣泄负面情绪。 4.引导孩子用名言警句和名人经历激励自己 找一些经典的名言警句激励孩子,引导孩子读名人传记,名人失败或成功的经历会让孩子重新振作起来。 5.接纳孩子的情绪 面对发脾气的孩子,这个时候,最忌讳的就是,孩子愤怒,家长比孩子更加愤怒。面对孩子的冲动行为,家长首先要做的不是去区分事情的对与错,而是帮助孩子面对情绪,接纳他们表达情绪的权利。 6.鼓励孩子表达内心想法 小孩子是不会无缘无故发脾气的,他暴躁的情绪背后,一定有他自己的想法。孩子不悦,可以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有的孩子会说我感觉自己很难受,想打人;有的孩子会说我想把自己看到的东西全部砸烂;有的孩子会说没有人陪我玩,我很不开心...... 如果孩子能积极地用语言描述的时候,那恭喜你,孩子已经开始拥有情绪管理的能力了。要知道,比愤怒更加可怕的是,孩子慢慢成为了不会表达愤怒的人。 7.父母要自我检验 孩子的脾气,跟父母息息相关。一个爱发脾气的家长,最后往往教育出来的孩子就会变成爱发脾气的人。 孩子总是喜欢模仿家长的言行举止,家长脾气暴躁,孩子个性也不会太温善。被情绪化、常常发脾气的父母带大的孩子,情绪问题更多。 8.家长要保持冷静 大多数父母在孩子发脾气时,一般是先哄哄,哄不好就吓唬,吓唬不管用就骂,当孩子持续哭闹不止时,他们自己的脾气很可能会跟着点爆,接着就要开始动手了。 这种套路对于性格温顺的孩子可能还管用,但是对于那些调皮的孩子,可能会闹得更凶,最终导致局面走向失控。所以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父母需保持冷静,切不可自乱阵脚。 每个孩子的个性不一样,当她们发脾气的时候,家长们需要进行的方式方法会不一样,但是最基础的就是——耐心。耐心地观察分析他们哭闹的原因,耐心地回应。
首先,要厘分清楚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行为反应。一般来说,青春期的孩子的身体发育已经逐步接近成人,但心智发育则要相对滞后。随着性发育的成熟,青春期的孩子,特别是男孩的性荷尔蒙分泌也趋于成人化,而作为性荷尔蒙之一的睾丸酮是促使人愤怒、暴力和攻击的主要激素。对于成年人来说,另一种神经激素会抑制个体的愤怒和暴力冲动,那就是主要由大脑前额叶分泌的血清素(5-羟色胺)来控制。而大脑前额叶是个体生理发育最晚成熟的一个脑区,完全成熟需要到25岁左右。也就是说,青春期的孩子缺乏耐心、脾气暴躁、行为冲动在一定范围内是合理的,这不过是心理发育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
但是,如果青春期的孩子对父母表现出明显的抵触,总是暴躁和难以抑制的冲动,那就可能反映了孩子在情绪上的某些困扰。最常见的一些情况是,当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给孩子加了不切实际的目标;或者对孩子要求太苛刻,又缺乏足够时间陪护孩子,那么当孩子感受到过大的压力时,孩子的行为就可能暴躁、冲动。这时候,父母应当明白,孩子的行为实际上反映亲子关系中的两个重要问题:沟通与压力。
父母对孩子的管教如果过于家长制,忽视或不尊重孩子的感受,那么就可能堵塞掉与青春期孩子的沟通之门。青春期的孩子一旦对父母产生情绪上的抵触,父母的管教对孩子事实上就濒临或已经失控,这时孩子就可能将向外寻求理解与共鸣。如果在家庭以外也寻求不到理解和共鸣,那么就可能出现脾气暴躁、行为冲动的行为模式。
父母一旦与孩子的沟通渠道堵塞,而父母仍然喋喋不休或沿用长期以来习惯的方式来管束孩子,就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情绪困扰。这种情况下,父母往往因为孩子的抵触和不配合而愈加地对孩子更多频繁喋喋不休地叨扰和批评,孩子在情绪上就愈加地抵触,感受到压力也就愈加地明显,因此也就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孩子的情绪困扰或抵触很大程度上来自父母不恰当的管束方式,因此要解决此问题,也应当从父母着手,从父母检讨、反思和调整与孩子的沟通和管束方式着手。以下几点原则或能给陷入类似困扰的父母与一些启迪。
一、了解你的孩子。你必须真正地了解你的孩子,而不是你自以为的“了解”。特别是,能激发他兴趣、带给他快乐、感受到自尊的活动、事情都是什么。
二、了解和学习那些能激发孩子兴趣,带给孩子快乐,让孩子感受到自尊的活动或事情。例如,如果孩子沉溺在游戏中,你起码要对游戏有所了解而不是一味地排斥和抵制,你得去尝试搞清楚游戏为什么对孩子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三、学会赞美和激励你的孩子,从能激发他兴趣、带给他快乐、令他感受到自尊的事情开始。并且能分享他的快乐和骄傲。
四、适时地引导他,而不是简单地要求他。要知道,你勤奋,孩子才能真正习得勤奋;你整天沉浸在韩剧和麻将桌上,却要求孩子在学业上刻苦,那太不切实际了。所以,你所引导的内容应该是你自己能做到的,或者孩子真心希望达到或实现的。
五、无论如何都帮助他,而且让他也相信这一点。孩子并不是一定要取得多么好的学业成绩,考上怎样的高校才是你们的骄傲,而是无论孩子取得怎样的成绩,未来有怎样的前途,作为父母都应当同样地给予他支持和帮助。

如果父母能践行以上几条原则,那么孩子的冲动控制问题也好,情绪困扰也好,都不应该是棘手的难题。相比于父母对孩子不切实际的过高、错误的期望,孩子能人格健全地成长对父母来说才是更重要的目标。一个青春期的孩子能在父母的理解、支持和引导下宽容地成长,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出现明显的情绪和行为障碍。相对地,如果父母仍然我行我素,只顾自己的感受,那么孩子出现情绪和行为障碍都是自然的反映,甚至出现更严重的人格障碍或精神障碍都不鲜见。

针对孩子太鲁莽 太冲动的性格 家长应该怎么去教育孩子(图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