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人才引进

上海最大的优势是开放,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培学通:133-7oo-44

人才引进
  • 2021-11-17
  • 浏览

摘要:上海引进海内外英才 建设全球科创中心 上海最大的优势是开放,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需要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 上海引进海内外英才,打造人才高地,建设全球科创中心。 怎样才能有效促进上海人才高地建设

& & & 上海引进海内外英才 建设全球科创中心

  上海最大的优势是开放,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需要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

  上海引进海内外英才,打造人才高地,建设全球科创中心。

  怎样才能有效促进上海人才高地建设?

  如何增强人力资源产业的集聚与辐射能力,共同为上海的人才队伍建设添砖加瓦?

  经过近30年的& 探路&,上海已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土化特色的运行轨迹。

  为市场& 松绑&: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当时的上海市人事局在全国率先对其所属的人才中心进行改革,剥离人才中心部分经营性服务职能成立上海人才有限公司,并在全球招聘总经理。

  & 放权&二字,成为人力资源改革的核心词汇。

  本着这一原则,上海于2006年在浦东新区先行先试,批准中外合资机构外资可拥有不超过70%的股权;2008年允许港澳服务提供者设立独资人才中介机构,吸引了一大批优秀国际性人力资源机构进入上海;,依据国务院发布的自贸区& 负面清单&,上海自贸区更进一步取消了外资独资设立人力资源机构的限制。

  宽松的市场环境、肥沃的政策土壤,带来了企业的迅速成长。随着市场进一步开放,一批世界500强国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落地上海。

  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业营业总收入由2003年的40亿元增加到了的2282亿元,这一数值接近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总量的四分之一,而上海拥有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数仅占全国百分之四。

  在这份光鲜的成绩单背后,体现出的是市场对于人才井喷式的渴求,以及上海人力资源作为& 朝阳产业&的崛起与发展。

  & 两证整合&在上海等地率先试点

  & 非常荣幸能成为‘吃螃蟹’的第一人,申请许可的过程非常顺利。&11月3日,获得上海首个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的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法方院长卓尔清说。

  本市作为首批试点的城市,目前位于梅园路77号上海人才大厦的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已经作为市级受理窗口,开始了正式受理工作,并逐渐在各区县窗口受理点进行铺开受理。

  随着上海启动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试点,未来,在沪的十几万外国人将享受到试点带来的便利。

  上海版& 大国工匠&名单正式出炉

  近日,人社部对全国30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进行表彰,其中就有李鸿、王军、罗开峰等3位来自上海的& 大国工匠&,占据了总数的十分之一。而在此前举行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上海取得了2枚银牌和1个优胜奖。

  年轻化、高学历化,越来越成为了上海高技能人才的写照。

  本市45岁以下中青年高技能人才所占比例已经达到74.02%,大专以上学历的高技能人才所占比例已达44.56%,占比超四成。

  今年出台职称制度改革实施办法

  今后评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将不再作为前置条件了。

  目前,上海市正在围绕下放职称评审权、完善分类评价、突出业绩能力贡献等方面,进一步细化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被各类人才视作一大& 利好&。

  人社部门进一步表示,关于职称分类评价,以品德、能力、业绩、贡献为主要标准,对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主和以工程技术应用开发为主的人员进行适当区分,分别按照成果转化效益和创新创造业绩贡献设置不同的评价权重。

  比如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转化效果效益评价的权重由50%提高到60%,将学历、专业工作经历、论文发表数量、科研项目数量等条件的评价权重由30%降低到20%。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