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人才引进

上海211大学,落户四川!

人才引进
  • 2025-11-08
  • 浏览

摘要:你有没有想过,一所大学的根,能长出两片叶子?1965年,华东化工学院的老师带着设备和图纸,一头扎进四川自贡的山沟里,代号“652工程”。没人知道那批人后来会留下什么,只知道他们盖了实验室,教了学生,熬...

你有没有想过,一所大学的根,能长出两片叶子?

1965年,华东化工学院的老师带着设备和图纸,一头扎进四川自贡的山沟里,代号“652工程”。

没人知道那批人后来会留下什么,只知道他们盖了实验室,教了学生,熬了夜,也熬出了一个新学校——四川轻化工大学。

四十年后,当年的“分院”成了独立的高校,而华东理工,依然记得那片黄土坡上的灯火。

这不是简单的“支援”,是血脉的延续。

2024年,两校联手拿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字叫“化工过程强化与绿色制造”——听着像官话,但背后是几十个凌晨三点的实验数据,是自贡盐厂的废料怎么变成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死磕,是华东理工的教授坐高铁来自贡,带着学生上海7年居转户条件,undefined蹲在反应釜边上改参数,一蹲就是三个月。

你可能觉得高校合作都是签协议、拍合影、发新闻稿。

但真正的合作,是华东理工的研究生在自贡的实验室里,用的是自己学校的仪器,写的是两校联合导师的名字,答辩时评委里有来自上海的教授,也有自贡本地企业的总工。

他们不只在搞科研,他们在重建一种关系——不是“支援与被支援”,而是“共生”。

去年冬天,一个叫驰宇盐品的企业,拿着一吨废盐水来找他们。

没人知道怎么处理,但华东理工的团队来了,四川轻化工的老师来了,三个月后,废盐水变成了高纯度氯化钠,卖给了新能源电池厂。

合同1.2亿,没一个字是政府拨款,全是市场用脚投票。

你问我为什么这事重要?

因为这不再是“高校为国家服务”,而是“高校和企业一起活下来”。

他们还搞了个“1+2+1”本硕连读:大一在华理,大二大三在自贡,大四回上海。

不是旅游交换,是真刀真枪地轮岗。

一个学生告诉我,他在自贡的车间里第一次看到化工设备怎么爆炸——不是课本里的图,是真实的裂口、焦痕、维修记录。

他说:“那比任何PPT都教人敬畏。

更狠的是,他们把大师剧《更生》搬进了思政课。

不是讲大道理,是演那群1965年来的老师,怎么在没有电、没有暖气的山洞里,用算盘算反应方程式。

台下坐着00后,有人偷偷擦眼泪。

他们不提“传承”,但每一场演出,都是传承。

现在,他们建了“652工程校友联盟”,2000万基金,不是给奖学金,是给那些敢在自贡开厂、敢把实验室搬到车间的人。

第一批12个项目,有做盐化工循环经济的,有搞AI监控反应釜的,全是小公司,没人捧着金饭碗,但全在拼命。

你可能会说,这不过是两所地方高校抱团取暖。

可你忘了,中国最硬核的化工技术,不是诞生在北上广,是诞生在那些没人想待、但有人硬是扎根的地方。

他们没喊“双一流”,没追QS排名,但他们让一个废弃盐厂变成了新材料的孵化地,让一个偏远城市的实验室,能和上海的顶undefined尖团队平起平坐。

这不是教育合作,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另一种活法——不靠资源倾斜,靠记忆活着,靠血缘联结,靠一群不肯走的人,把根扎进土里,然后,长出新的枝桠。

你问我未来在哪?

在自贡的凌晨四点,在华东理工图书馆角落那本翻旧的《652工程日志》里,在一个学生说“我爸妈问我为什么不去上海,我说,这里更需要我”的时候。

真正的教育,从来不在排名里,而在有人愿意,把青春,留给一片你本可以离开的土地。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