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星科学“最强大脑”齐聚南京共逐“星辰大海”
中新社南京10月11日电 (记者 徐珊珊)2024年全国行星科学大会11日在南京闭幕。中国行星科学领域“最强大脑”一道交流科研新思路、探索未来行星科学学科建设道路、促进相关人才培养,共同追逐行星科学领域的“星辰大海”。
行星科学作为一门高度综合的学科,主要涉及地球科学、天文学、空间科学、生命科学、工程探测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与技术。在国家深空探测规划的推动下,中国的行星科学研究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成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
“后备人才的培养是行星科学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底青云认为,行星科学的未来取决于年轻一代科学家是否能够接过前辈的接力棒,勇敢探索未知。“我们将始终致力于为青年学者搭建广阔的学术平台,激发创新思维,帮助他们在深空探测这一广阔领域中大放异彩。”
跨学科融合为探索地外生命和揭示行星演化规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谈哲敏表示,与行星科学相关的地质学、天文学等是南京大学传统优势学科,近年来学校持续发扬相关学科优势,推动多学科协同发展,在全国高校中首批开设行星科学本科专业,进一步推动行星科学的人才培养。
一直以来,人类不断向系外宜居行星发出“好友申请”。如何发现宜居行星,探寻宇宙更多的奥秘,正成为全球天文学家争相研究的焦点。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赵长印指出,目前,紫金山天文台正致力于太阳系天体的地表研究工作,未来将更加深入地参与到行星的监测、预警、防御,以及行星空间探测等国家重大任务中。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周济林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下一代空间天文台将围绕系外宜居行星、空间天文等科学主题开展观测,搜寻和表征系外宜居行星,开启高分辨率空间天文观测新纪元。
本次大会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行星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承办。大会共设有39个分会场,国内相关专家学者、机构代表等1500余人参加。(完)
随便看看:
- [科学探索]宇宙中比地球还大的生物,在真空中遨游以吞噬星体为生
- [科学探索]ABO血型系统是什么?血型是按照什么来划分的
- [科学探索]人死后的真实世界曝光:人们想象中死后的世界(传说)
- [科学探索]民间真实的盗墓高手 姚玉忠小学文化被捕身边两千文物
- [科学探索]旗帜飘动 是美国登月直播中的一个“穿帮镜头”吗?
- [科学探索]1=0.99999数学界的争议,诡异的数学题你能否解开
- [科学探索]越王剑真的削铁如泥吗?勾践剑是外星人做的么(科学揭秘)
- [科学探索]揭秘:外星人为什么不来地球与地球人正面接触
- [科学探索]视觉残像(神经兴奋的痕迹作用)
- [科学探索]湄公河惨案牺牲多少警察 惨案惊人真相揭秘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