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48年,距离地球超过了260亿公里,旅行者1号依靠何种动力?
在太阳系的深处,一个微小的人造物体正以坚定的姿态,义无反顾地飞向太阳系之外,它就是著名的旅行者一号。自1977年9月5日从地球启航以来,这艘人类智慧的结晶已经在茫茫太空中航行了超过四十八个春秋。如今它距离地球超越了260亿公里。在这个距离上,即便是以光速传播的无线电信号,也需要超过20多个小时才能抵达。此刻它正以每秒约17公里的高速,如同一艘
永不回头的孤帆,持续地向星际空间的深处进发。
每当人们了解到旅行者一号的壮举,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两个核心的疑问,它是凭借何种动力飞行如此之久、又如此之远的?今天便让我们一同追寻这颗“人类信使背后的秘密。
其实旅行者一号在发射时,所携带的燃料便极其有限,并且在它完成主要行星探测任务后,燃料就已经消耗殆尽,这意味着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旅行者一号一直处于无动力的惯性飞行状态。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我们知道,任何物体都会保持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在近乎真空的宇宙空间中,摩擦力几乎为零。因此,一旦旅行者一号获得了初始速度,并且没有遇到足以使其减速的巨大引力或障碍物,它就能够凭借惯性,几乎永不停歇地飞行下去。
然而,仅仅依靠惯性并不足以让它摆脱太阳系的束缚。因为地球上的物体要想彻底摆脱太阳的强大引力束缚,需要达到每秒16.7公里,这就是第三宇宙速度”。而旅行者一号当年从地球出发时,其运载火箭只赋予了它摆脱地球引力的“第二宇宙速度”。那么,额外的、至关重要的速度增量从何而来?答案隐藏在一次精妙绝伦的行星借力之中。
这种借力被称为行星引力弹弓效应。众所周知行星每时每刻都在以极高的速度环绕太阳公转。例如木星的公转速度高达每秒约13公里。当旅行者一号从行
星的侧后方接近时,行星的引力会像一只无形的手将探测器拉向自己。而当探测器脱离行星的引力控制后,它将会带走行星的一部分轨道动能,从而获得额外的速度。其速度增量最高可以达到行星公转速度的两倍。
旅行者一号正是这一理论的完美实践者。它在1979年飞掠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木星,成功利用木星强大的引力场进行了第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加速。随后在1980年,它再次借助土星的引力,进一步优化了轨道并提升了速度。通过这两次关键的引力弹弓”机动,旅行者一号的总速度被成功加速到了每秒17公里以上,最终摆脱了太阳的引力束缚向着太阳系外飞去。
不过旅行者一号虽然摆脱了太阳的引力,但根据当前的轨迹和速度测算,大约还需要1.7万年才能飞离太阳引力影响范围,在4万年后,抵达另一颗恒星,之后这艘承载着人类智慧的星际孤帆,将向着银河系的中心飞去。成为人类的永久信使!
随便看看:
- [科学探索]十大最奇怪最危险的深海生物,篮星寿命可长达35年
- [科学探索]前苏联挖到地狱之谜 地下12262米恶鬼惨叫(谣言)
- [科学探索]遇到鬼打墙怎么办,鬼打墙的科学解释是什么(地球惯力)
- [科学探索]中国十大校花排行 第一家喻户晓人生赢家
- [科学探索]巴格斯·西格尔为何而死?揭秘拉斯维加斯缔造者被杀之谜(情杀)
- [科学探索]科学家证实菩萨的存在:唯心主义的诡辩(佛并不存在)
- [科学探索]一个精神病毁掉一家人?关于精神疾病的12大惊人事实
- [科学探索]宇宙大小已被科学家证实?人类最伟大的十个科学发现
- [科学探索]你们都是臭袜子什么意思?你们都是臭袜子代表什么
- [科学探索]蛇类的十大天敌克星 平头哥仅第3第1非常强悍实至名归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科学防治,让电磁职业病风险有“防”无患
- [科学探索]拉斯·特维德:我们即将经历下一个技术奇点,超智能时代人类会更
- [科学探索]第二十七届高交会开幕 未来太空医院等新技术吸睛
- [科学探索]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 七部门联合发文
- [科学探索]“水韵园”开展“科技教育·太空农场”志愿服务活动
- [科学探索]科学防治,让电磁职业病风险有“防”无患
- [科学探索]中国空间站第九批科学实验样品顺利返回 交付科学家开展研究
- [科学探索]太空会师非意外!中国空间站硬核实力秀,常态化运营稳了
- [科学探索]神舟二十号没按时回家,六人挤在空间站,意外撞出科学新路子
- [科学探索]小鼠、斑马鱼、涡虫……中国空间站科学实验样品顺利返回地球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