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人南京迁徙考
无为,安徽之县也。昔属吴国,地处江淮之间。明太祖朱元璋,凤阳人也。曾率农民军攻占无为州。无为州人多从之,随其南下北上,平定天下。明初定都南京,无为州人亦随之迁徙南京者甚众。其中有功臣薛祥、薛远父子,皆出自无为县。薛祥随俞通海举兵归附朱元璋,历任都督、工部尚书等职。薛远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薛氏一门显赫,家族亦多迁居南京。除薛氏外,南京市之刘姓、李姓、徐姓、古姓、张姓等多系无为迁来者。其中有“孙古张一家人”之说,皆姓古也。
无为人迁居南京后,不忘本乡方言。其方言属江淮官话之一支,与中原官话相近。明太祖不喜吴越软语,故南京市民多言江淮官话。无为方言与之相通,并有所影响。如今日南京话中,“今天”曰“高格”,“明天”曰“毛格”,“后天”曰“号格”,“回家”曰“家去”,读作“嘎开”,皆出自无为方言也。又如南京话中,“搭僵”、“夹舌”、“刷刮”、“胎气”、“喝七麻乌的”等词语,亦系无为方言所传。
反之,无为方言亦受南京话之影响。明代无为州属南直隶,中央政策优待之。大量无为学子至南京求学进取,并将南京话词汇和发音带回本乡。如今日无为方言中,“勉强”曰“强勉”,“地道”曰“道地”,“崇敬”曰“敬崇”,皆出自南京话也。
清末太平天国失败后,大量无为农民再次迁入南京市郊和浦口一带。解放初期,更有数万无为农民至南京沿江滩涂地垦荒种菜,并在八卦洲、新济洲、小黄洲、公子洲和江心洲等地建立了自己的村落、学校、庙宇等设施,并保持了自己的风俗、信仰、语言等特色。他们被称为“无为人”,以区别于其他地方的移民。
由此可见,无为人与南京城有着深厚的渊源和密切的联系。他们在历史上对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贡献。他们的迁徙史,也是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值得我们关注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