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做事情很莽撞,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反应,做事情也很急躁,又不能持久,就像前天晚上,端个饺子够能把手给烫了,而且是个烫了一个大水泡,看着都瘆人,别人看着也害怕,自己都觉得疼,毛毛躁躁的,一天的晚,都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然后,看书也不积极,在网上买了20多本,就只看了4本,,这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是,这证明自己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这也说明人只要学会改变,才能脱颖而出;不急不躁,顺其自然的随遇而安。为自己的人生要多注入动力,在看书的同时多增加人生的阅历,没有什么不可能,坚持就能看见曙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时刻牢记这句话。
孩子妈妈说孩子每天早上起来动作都特别慢,比如早上起来告诉他刷牙,他就慢吞吞地挪到凳子上,然后就在那杵着、看着不动,把牙刷递到他的手里,也是慢吞吞一下、一下。到幼儿园了之后小朋友们都在喝水,我说你也快点喝,别的小朋友都喝完了,他说不我就要当最后一个。幼儿园老师也反映过孩子动作慢的问题,喝水是最后一个,上厕所也是最后一个,吃饭也是最后一个下桌,老师看着都替他着急,但他就是一步一步蹭过去,在班级里比他小的小朋友动作都比他快很多。
妈妈很想知道,孩子性子怎么这么慢呢?是不是心理不怎么健康,还是有哪方面的疾病。
久明教你管孩子 解决办法:
分析:
孩子慢可能有几个原因,
第一、如果他一直以来做任何事情,所有的事情从小到大都慢,那就是他性格使然。
第二、他在这个阶段,也是一个逆反的时期,他的自我意识这个时期是比较强烈的。所以他有可能是对抗你的催促。
第三、他的能力跟不上去。就他做这些动作,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的能力太欠缺,所以他做的就相对缓慢。大伙再这么催促,妈妈再给他扣了一个慢的帽子,那他就有可能就形成一个破罐破摔,或者是我消极对抗的一种心理。
久明教你管孩子给妈妈的建议是:改变你说话方式。
你能不能快点,你要再快点就更好了,你看就你最慢了,你怎么不着急呢,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他感受到的是你在攻击我,你在指责我,你对我不满意。在家里家长给他扣帽子,在幼儿园老师给他扣帽子,横竖都是慢,那我就对抗你的催促了。
孩子的逆反是半年一个周期,这半年逆反下半年就会和顺。因为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与妈妈分离,孩子大一点就想自己说了算,想不听大人的话按自己的想法来。但是他尝试一段时间之后,他会发现自己能力达不到,所以又会妥协、示弱,然后又退回到你的身边来,又听话了,听话一段时间之后他的能力又增长了,所以又他又要离开你了,就又跟你拧着来。一直到高三这个过程才会结束,他才会变得稳定。所以每半年一个交替,一定会有这样的变化。
逆反期出现说明孩子能力增长自我意识增强,越是到这个时候越要心平气和,越要跟孩子商量,要去尊重他,让他去想办法。因为他有能力了并且想要去尝试,不要去控制他、要求他,你用巧妙、优雅的方式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使是孩子被惩罚了,也是他自己说出来的!第一种:只知道哭
这类孩子,一般性格较弱,不敢去抢回来,胆子比较小。如果孩子一直没有学会怎么去解决矛盾冲突,长大后,也很容易处于被动地位,很容易吃亏。
第二种:不哭不闹,自玩自的
玩具被抢了,无所谓的孩子,其实比较少见,属于比较大方类型的,很受小朋友的欢迎,但是也有一个缺点,不懂得保护自己的利益,将来在和别人的相处中,也可能会过多的迁就别人,委屈自己。
第三种:直接回击的孩子
这类孩子比较勇敢,懂得捍卫自己的权利,长大也不像个会吃亏的人。
孩子争抢玩具时,我们该怎么办才好?
看到自家孩子玩具被抢,即便孩子不哭不闹,我们做父母的多少都会有点心急,替孩子感到委屈或者不满,更担心孩子这种不懂反抗的性格会被人家欺负,容易吃亏。
面对这类孩子,我们可以这么做:
1、日常在家跟孩子进行情景演练。
我们可以扮演抢人玩具的“坏孩子”,教孩子捍卫自己的权力。情景演练的好处,可以让孩子感受这么做的自豪感和愉悦感,也可以让孩子“熟能生巧”,说多了习惯了,胆子小也可以制止别的小朋友。
2、孩子被抢玩具时,还是不知道抢回来怎么办?
我们可以先安抚好孩子的情绪,如果孩子比较胆小,不敢要回来,我们可以给孩子做示范,带着他们一起到抢玩具孩子的跟前要回来,比如,让那个孩子拿一个玩具来交换,或者一起玩之类的等,教孩子保护自己玩具的同时,更要懂得分享也是件好事。
3、 如果孩子去抢人家的玩具,不要装作看不见,随便让他去折腾。
我们这样做,只会让孩子养成没礼貌没规矩、自私强势、喜欢欺负弱小的坏毛病,久而久之,也不会受小朋友欢迎啦。
cc860cbfb08a4560a12c9a89a6aa94b1_w300x300_w196X196.jpg
当孩子主动去抢人家玩具时,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抢玩具是不礼貌的行为,如果实在想玩,要先征求别的小朋友的意见或者拿自己的玩具去交换,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而不是直接伸手“抢”。
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坏孩子都是惯出来的。孩子间的相处有他们自己的方式,我们家长的适当引导和帮助,是为了让他们学会去处理自己小圈子里的矛盾,提高孩子的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