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容易被孩子的某种行为气到,就会有一些不太好的举动,比如:语言暴力,怒怼孩子,小哥我这个时候就想问一句,求你家孩子的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你知道吗?
很多父母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对于孩子来说,有可能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已经习惯了,但是,家长真的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吗?了解过孩子内心的想法吗?这样做对孩子伤害有多大吗?
图片来源网络
有说过一下一些话的家长,要跟孩子道歉了!
第一:你真笨,我们每天省吃俭用,你就考这么点分?
第二:成绩不好,连个家务也做不好!
第三:没有见过这么脏的孩子,你是从垃圾桶里面捡来的吧!
父母都想自己的儿女成为人中龙凤,但是在教育方面却没有找对方法,有意无意的语言暴力,伤害了孩子;家长要知道,在孩子眼里,这些以爱为名义的打骂、言语,何尝不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呢?
根据某研究表示,对于六岁之前的孩子,经常说一些气话,会让孩子形成一种消极的情绪,产生负面人格,有自卑、内向、犹豫的心理,而且很害怕与人相处。
有些家长认为,我骂他都是为了他好,是因为我爱他,当然,没有父母不爱自己孩子的,你骂他也是想让他更加优秀。但是你要明白,语言暴力,不包含教育成分,这是家长的一种情绪的发泄的方式,不如换一个爱的方式,多鼓励孩子,积极的面对,正面的对孩子进行教育。1、孩子脾气暴躁,冲动行事
长期处于父母的语言暴力下,孩子的脾气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输入的是暴力,那么孩子自身输出的也是暴力行为,孩子没有在一个和谐的氛围和环境中成长,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也会用暴力去解决问题,因为暴力是他接触的唯一方式,孩子脾气暴躁,很容易生气,也很容易发脾气,做事冲动,不考虑因素与后果。我们说小时候接受暴力孩子默不作声,长大后的孩子就会出现反抗的现象。
2、孩子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
孩子长期生活在语言暴力之中,孩子会变得怀疑自我,是不是我不行,是不是我不够好,为什么没人喜欢我。孩子感受不到关爱,不知道什么是爱,那他也无法表达爱,甚至厌恶与人在一起,性格孤僻,只喜欢独处,不善于与人交往,社交能力差。孩子容易陷入自己的世界里,不解释也不愿反抗,觉得没人理解自己。
3、孩子容易抑郁
我们听到抑郁这个词,觉得这也不是什么疾病,认为一点儿也不重要。其实抑郁的伤害更大,之前提到孩子性格孤僻,只喜欢独处,不想与别人进行交流,脾气还暴躁,冲动之下还会做傻事,孩子的心理与大脑神经因长期的语言暴力给刺激到了,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而造成抑郁的后果。其实有时候语言暴力要比真暴力更伤人,更冲击孩子单纯的心灵。
父母有时还觉得自己没有语言暴力,一些自己都觉得难听的话孩子听完那肯定是不好听的,再加上家长的态度不好,孩子肯定会感到害怕,孩子的性格也会变化,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成长,就会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二、教育孩子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1、让孩子知道什么行为是不对的
当孩子不小心犯了错,孩子知道自己好像闯了祸,但不知道什么行为是错的,再加上父母第一句话就是斥责孩子,不分原因。家长要帮助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包括小的细节,让孩子能够有自我认知,能够判断行为的对错,才能更有利接下来对孩子教导的进行,越混乱孩子就越只看到表面现象,不深入事件的本身。
2、让孩子从自身行为中学到什么
总是让孩子以付出代价的形式来认识错误,这样既伤害了孩子的内心,又没有让孩子真正认识到错误。从以上讲述的小宝案例,妈妈第一反应不应该是严厉地斥责孩子,而是妈妈把玻璃渣清一清,让孩子把水擦干净,再安静下来与孩子一起说一说,要让孩子明白热水是不能乱扔的,如果有需要向家长求助,即使杯子摔碎了,也不能徒手捡碎片。
3、让孩子成为一个品格完整的人
让孩子处于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中,而不是长期处于暴力环境。孩子各方面的成长是与后天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教育环境很重要,而教育的目的就是想让孩子在好的教育环境中,成长为一个品格完整的人。
家长要明白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不要总抓着孩子的错不放,要考虑怎样通过一件事能够让孩子从中学会知识和得到经验,不要用惩罚的代价让孩子知道,这样孩子也只是假知道,并没有起到教育的真正作用。
三、请不要抓着孩子的错误让其付出代价
1、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
家长要冷静下来,与孩子心平气和地进行交流。首先要有一个平等的姿态,不要居高临下地对待孩子,要让孩子感受到爱与亲切感,消除内心的恐惧与害怕。这样孩子才能对家长说实话,希望能够得到父母的帮助,表示自己并不是故意做错事的,当然孩子也能听的进去父母的教导,所以说父母一定要冷静,要和蔼,控制自己的脾气与声音。
2、让孩子能够自觉地承担错误
父母逼着孩子承认错误和孩子自觉承认错误是不一样的,前者并不知道孩子有没有真正地认识到错误,后者是让孩子心服口服,孩子自觉地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积极地改正,这些都要依靠家长怎么做以及家长的态度怎么样,好的行为和态度不仅对孩子好,还能拉近亲子之间的关系。
孩子是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但并不是靠父母的语言暴力进行,父母对孩子只有语言暴力,更会适得其反。沟通是最重要的桥梁,也是实施教育的重要途径,父母要懂得最后希望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对孩子的教育目的是什么,期望有什么样的结果,行为与态度决定着最后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