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暴力对孩子来说,是不可磨灭的伤害。这种记忆将时刻出现在他的脑海里,成为可怕的阴影,时刻提醒着成年后的他。
蒙台梭利博士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心理学上也认为,任何一种心理疾病,追根溯源,都是童年时的创伤。
所以暴力不只是行动上的,语言暴力对孩子的影响更为深远,它深刻地左右着孩子的自我认知、自身价值判断,没有了尊严和自信心的孩子,只能怀着一颗千仓百孔的心长大了。
所有家长都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在情急之下很容易口不择言。但你可曾想过这些毫无顾忌的话会对孩子的内心造成怎样的伤害呢?
部分家长因为孩子处于弱势,并不会认真的考虑表达方式,总不经意放大话语,随意批评及定性。孩子还小,无力反抗及表达,但他的自尊心若长期被践踏,定会产生愤怒及逆反心理。现在一时没有明显表现,日后却有可能成长为愤世嫉俗、内心阴暗的人。
那么语言暴力有哪些呢?
1.贬低孩子
如:“你简直是个废物,什么也干不成。”“你怎么这么笨,没有用的东西!”
2.揭短
如:“小时候就笨,上学了还这么笨。”“枉你啦,不好还怕说。”
3.否定孩子
如:“别想那些没用的事,你不行。”“天生不是学习的料。”
4.误导孩子
如:“学习好比什么都强。”“别人的话你都不要信,就听我们的就行。”
5.抱怨孩子
如:“我的脸都让你丢尽了。”“怎么才考这么点分?”
6.轻视孩子
如:“小孩子,你知道啥!”“小小年纪,还隐私呢。”
7.威胁孩子
如:“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敢连我的话都不听,你不要后悔。”
8.讽刺孩子
如:“你考试能及格独就谢天谢地了!”“这么简单也不会,你可真行。”
9.溺爱孩子
如:“快放下,这个不用你做。”“坚持不了我们就放弃,没关系。”
10.压制孩子
如:“我说不行就是不行。”“闭嘴!你怎么就是不昕话昵?”
11.对孩子强硬
如:“学习去,就知道玩。”“我骂你是为你好。”
12.教孩子自私
如:“你真傻,以后别人的事你少管!”“还朋友呢,就你傻!”
13.令孩子伤心
如:“给我滚远点,我不想再看到你!”“我不管你了,就当没有你这样的孩子!”
14.哀求孩子
如:“妈妈求求你了。”“你再这样妈妈真是没办法了。”
绝大部分的父母都是真心爱自己孩子的,但他们却常常在不经意间对孩子使用了这些语言暴力,也给孩子心灵上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创伤。
正确做法
1.批评教育低声讲
有的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往往采取“先发制人”的方法,大声呵斥,以求先镇住孩子。然而,他们往往收到了相反的效果,孩子要么大声哭闹,要么使用高声调反抗。
如此一来,双方的情绪越来越激动,最后惹得大家一肚子气,甚至引出家长对孩子的一阵揍打,可孩子的心里仍然是不服气的。
大声骂没有效果,不妨试试降低你的声调。降低声音,不但可以约束自己,控制情绪,还可以降低孩子的反抗。因为家长说话声调低,孩子也会因此更集中注意力听,他们虽然也知道自己是在被教育、被批评,但内心仍然感觉是被尊重的,因而也更容易接受家长的意见。
2.用正确的语气和措词,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性格
家有调皮好动的熊孩子,想要让家长控制自己不去批评孩子,那确实很难。没关系,该批评就批评,不必隐忍。只要在说话前三思,运用恰当的语气和措词,取得的效果一定会很好。
3.把你所期望孩子要做到的要求解释给他们听
孩子的时候,除了运用正确的声调、语气和措词外,家长还要注意把你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解释给他们听。
例如,带孩子在路上散步,如果单纯告诉他不能到处乱跑,他也许会暂时接受你的意见,但没过久又忘了。而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同时,用温和的方式来警告他,如果违反的后果将可能是摔倒,或是被车撞到,这样孩子对你的教育印象就会更深刻,再犯同样的错误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4.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应该是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对于孩子而言,家长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
孩子也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家长的一言一行,乃至一个表情,都会对孩子的性格塑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在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把自己的语言、行为好好反思,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始终用自己的心与孩子保持诚挚的沟通,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本来目的,才能维系良好的亲子关系。
最后,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家长们,收起语言暴力,和孩子好好说话!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品,责骂、惩罚只能让孩子心存排斥,充满愤怒。好好说话,平等对话,是每个孩子内在的渴望。用心去读懂孩子,走进孩子的心里,让孩子因为你的“看见”而对爱充满信任,对学习充满热情,对生活充满憧憬。
好好说话,不再单纯是一项技能,更是爱的一种体现。不能只有好心的“我以为”就行,不能只有“都是为了你好”,还必须有“好好说话”的素质,“好好说话”的艺术,这才是真正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