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一看,一个约莫5、6岁的小男孩正颤抖着把手放在小乌龟的龟壳上,而他的妈妈,则用力拽着他的手臂往前伸,嘴里还不时嚷嚷着:“有什么可怕的,乌龟都不敢摸,真是个胆小鬼!”
小男孩委屈的眼泪快要掉下来,手指边往回缩边小声回应:“妈妈,我害怕,我害怕...”我看了真有些心疼,不知道从此以后,小乌龟会不会在男孩心里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
作为家长,我们总希望孩子能够成长的更加优秀,成长的更加迅速。于是难免会有些心急,但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他自身发展的规律,6岁前,别着急逼孩子做这4件事,家长们都该谨记。
01不逼孩子勇敢
就像上述例子里的小男孩,被妈妈逼迫着去触碰让他感到害怕的动物,这样不仅不会让孩子变得勇敢,还会加深他的恐惧感。
有个朋友,儿子5岁了,依然不敢一个人上厕所,每次都闹着要妈妈陪。
朋友认为这样下去不行,男孩子就应该勇敢一点才对,于是总在儿子犹豫着不敢上厕所的时候,一把推他进去,然后锁上门,逼着孩子学会自己上厕所。
开始几次,孩子硬着头皮自己上了厕所,但后来,却越来越不对劲...儿子去上厕所的次数越来越少,有时宁愿尿在裤子里也不愿意去厕所,朋友还在孩子的书包里找到了一副厕所里有怪物的画...
直到那时,朋友才发现,自己的强硬做派给孩子带来了多大的伤害。
孩子们还小,总有许多害怕接触害怕实施的事情,若父母只是一味地“逼迫”孩子变得勇敢,反而会导致他们失去自信,脆弱不堪。
要知道,父母的关爱和鼓励才是孩子最好的能量剂。只有内心充满安全感,孩子才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挑战。
所以下一次,当孩子再说“我不敢”的时候,别再嘲笑他是个胆小鬼了。不妨这样试试:告诉孩子,妈妈能够理解他的害怕,没有关系的,妈妈可以等他变得再勇敢一点,不管怎样,妈妈永远是他的后盾。
02不逼孩子分享
有一件印象很深的事情,那时候睿睿刚满4岁,还不懂得什么是分享。
有一次,睿睿的小伙伴然然来家里做客,一眼就看上了睿睿手里新买的玩具。然然可怜巴巴的盯着玩具,问睿睿可不可以给他玩一会。
我本以为睿睿会很乐意分享,没想到他却立刻把玩具抱在怀里,嘟着嘴巴说:不要!这是我的。
我赶紧上前劝睿睿:“宝贝乖,好玩的玩具要学会分享啊,你看然然是你的好朋友,你怎么能这么自私呢”。睿睿不解的看看我,还是不愿意松开手里的玩具。我有些生气了,便对睿睿说:“你要是不给然然玩的话,妈妈就生气了,不喜欢你了,因为你是个坏孩子。”
听了这话,睿睿难过的撇撇嘴,很不情愿地把玩具拿了出来。但没想到,然然一走,睿睿就生气的冲我喊:“妈妈是坏妈妈,我讨厌妈妈!”
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自己做的没错,分享是一种美德,孩子就得从小开始学才行。
但后来,我在一本育儿书籍中看到这样一段话:孩子在2岁时就进入了物权敏感期,他们会把自己的东西保护起来,不允许他人侵犯。到了3岁,他们就会觉得身边的东西属于他,一旦被拿走就会感到慌张。
让孩子学会分享并没有错,但这必须建立在自愿和尊重的前提上,而不是一味强硬的逼迫。
逼孩子分享,不但会破坏亲子之间的感情,还会让孩子变得更加懦弱和自卑。
每个家长都想把自己家的宝宝教育成一个懂礼貌的好孩子,从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家长们就反复和他们强调过礼貌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行为上都力图使他们学会礼待他人,像是见人要打招呼,对长辈要喊尊称等等。
孩子们在父母的苦心之下,自然也就成长的非常懂礼,行为进退有度。
然而,过分讲求“礼貌”却不一定是件好事,有的时候在孩子面前硬是勉强他们做一些“礼貌行为”,会让他们感觉到别扭和不适,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伤害,甚至可能影响到今后性格的养成。
1.逼着孩子表演才艺
有的孩子们在幼儿园或是特长班学习了一些才艺,家长们在聚会的时候,为了表现自己的孩子,就会逼着孩子们当着大家的面表演一番,孩子如果不愿意,家长们还会批评他“没有礼貌”、“不大气”,弄得孩子们进退两难。
实际上,孩子们不愿意表演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懂礼貌,而是在他们心里现在正在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对一些不想做的事情他们会用抵抗来表示。而这时家长们一味让孩子“礼貌”,很可能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影响他们人格的养成。
2.强逼孩子打招呼
不少家长们觉得自家的孩子见了人不打招呼太不礼貌,非逼着孩子见面就必须叫“叔叔好”、“阿姨好”,认为这样才是懂礼貌的孩子。
但是,孩子们在陌生人面前紧张的态度,是他们自我意识和防范意识提高的表现,如果家长一直逼着孩子“开放”,孩子们反而会失掉这份警惕心,变得缺少防备,很可能会在将来的生活中出现危险情况。
3.在外人面前不夸奖孩子
家长们觉得谦虚是一种礼貌,当外人夸奖自己的孩子时,他们往往会谦虚地表示自己的孩子并没有那么优秀,不夸奖自己的孩子们。
这样的“礼貌”也会使孩子很受伤,他们感受不到来自家长们的认可和鼓励,对自己的努力会产生质疑,之后将会变得没有动力去奋斗,长久下去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发展。
我们常说“礼多人不怪”,但是在孩子面前过分的礼貌却很可能给他们造成身心伤害。家长们要掌握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开心、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