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逼孩子做她不喜欢的事情,或许很多父母都知道这样对孩子不好,也都会这样说,但你真的做到了吗?不逼迫孩子做她不喜欢的任何事情,不能只是说说而已,父母要做到才行,孩子不喜欢的兴趣爱好家长没有必要逼孩子去学习,或者是不对的事情家长更不应该去逼迫孩子做到。
其实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家长只说到了,自己却没有真正做到不逼迫孩子,有时候有的家长会跟风要求孩子参加报名兴趣班,孩子不想学,也会被家长训斥,这样真的好吗?逼迫孩子去学习不想学的东西,孩子自然不会用心去学,最后只能以不理想的结果收场。
还有就是生活中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假如自己的孩子不喜欢分享玩具,而别的小朋友又想玩时,有时候父母可能会逼着自己的孩子把玩具分享给别的小朋友,甚至还可能会因为孩子不肯分享玩具而斥责孩子,这样的做法真的是不可取的。
一味的逼迫孩子分享,只会让孩子产生更加强烈的抵触情绪,对玩具有更强的占有欲,让孩子懂得分享固然重要,但是父母也应该尊重孩子的生长过程,强烈占有不想分享是每个孩子都要经历的生长过程,属于正常现象,家长可以换一种方式,以身作则,让孩子懂得分享是快乐的,在跟别人分享的同时自己和别人都能更快乐。小孩子的世界本来就不是我们大人的脑洞可以想明白的结果,很多父母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让孩子去做一些事情,很少去考虑小孩子的感受和对他产生的影响,很多时候还会误会自己的孩子,不理解自己孩子的行为,更没有深入的去探讨过孩子的真实想法。以下这5件事父母不要强迫孩子去做,孩子的愿意程度才是你需要关注的细节,不要给他的未来产生可怕的阴影,到时候父母后悔莫及。
让孩子与陌生人打招呼
平常很多小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见到陌生人,他感到非常的没有安全感,而这时候父母强迫孩子打招呼,小孩子多半会躲在父母的背后,父母碍于面子只好说孩子没礼貌,好多自尊心强的孩子就会哭,而父母多半会嘲笑这么小的事怎么就哭脸了呢?小孩子的内心再次受到了打击。
逼着孩子学会分享
在公园里面玩,父母让孩子和邻居家的孩子一起玩手上的玩具,孩子已经摇头表示了不同意,但是父母还是软磨硬泡让孩子把玩具分享出来,孩子不会用过多的语言抗拒,但是他的内心是抗拒的。
让胆小的孩子被迫勇敢
小孩子的内心本来就很脆弱,对陌生的环境和事物有本能的害怕,父母一味地让孩子勇敢的尝试,反而会加剧孩子内心的害怕感觉。
让小孩在很多人面前表演
你注意观察你家孩子的性格是否外向,如果孩子的性格偏内向,在父母面前爱表现,可是家里来了陌生的叔叔阿姨,你先问问他是否愿意表演,如果他的表情是不乐意的,你就不要为了面子强迫孩子表演,以后孩子会对表演产生恐惧。
强行喂饭,造成积食
小孩子比我们想象中还要聪明,身为父母对孩子的爱,总是表现为多喂孩子一口饭,生怕他饿着了,如果孩子吃不下了把饭吐掉,你还批评他浪费粮食,其实他这是吃饱了的行为,他如果真的饿了,他也会自己找零食吃。
生儿育女不容易,有了自己的小孩才知道为人父母的辛苦。以上提到的这些事情,千万不要强迫自己的小孩去做,万一给自己的小孩留下了阴影,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了。没有那个父母是不希望自己孩子优秀的,这种希望就会带有一种期盼,期盼孩子勇敢,期盼孩子多才多艺,期盼孩子懂礼貌等等。
但是孩子成长有自己的轨迹,在不合适的阶段去要求孩子,反而对孩子不好。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2岁前,家长千万别逼孩子做这6件事,希望你没有做过哦。
1.逼孩子勇敢
孩子初来咋到,看到什么都是好奇也会掺杂着害怕,害怕是孩子的一种自我保护。
设身处地的想一下,我们对从未见过的事物也是内心存留着一份胆怯的,不是吗?
所以爸妈不要只会用“有什么可怕的,要勇敢”“你是个勇敢的孩子”“咋这么胆小”这些话了。这只会加深孩子的恐惧,让孩子越来越胆小。
爸妈应该这样做:
1.不轻视孩子的恐惧:不用“这有什么好怕的”,而是“ 妈妈看到你很害怕,和妈妈说说,你为什么害怕呢?”
2.不强迫孩子勇敢:不用“你看别人怎么都不怕”而是“ 等你准备好了,妈妈再陪你一起,咱们再尝试可以吗?”
3.不帮孩子回避害怕:例如孩子怕小狗,妈妈不应该说“ 下次见到小狗,咱们避开点”,而是“妈妈陪你,咱们远远的和小狗打个招呼,怎么样?”
2.逼孩子分享
孩子再2岁前,还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这个阶段宝宝是没有分享概念的。而且大多数孩子3岁前,是会觉得身边的东西都是我的,如果感觉到东西不是她的,他会很紧张。
如果2岁前,爸妈强迫孩子去分享,不仅不有助于孩子形成分享的概念,还会逐渐丧失自主性,成年后会变成一个很容易依赖别人做出决定的人。
爸妈应该这样做:
可以给孩子进行分享的意识的培养,但是不要用强迫的方式逼孩子去分享。
3.逼孩子打招呼
孩子从几个月大,到3岁左右,会经历一个“认生”的阶段,因为这个阶段,宝宝已经有了一定的记忆,可以把自己熟悉的人记在脑子里,当看到陌生的人是,会认生,这是宝宝的一种自我保护。
如果此时爸妈强迫孩子和陌生人打招呼,就会陷入一种不安中,如果因此再被贴上“没礼貌”的标签,还会影响宝宝的自信。
爸妈这样做:
不要强逼孩子和陌生人打招呼,可以友情提示,例如:宝宝和叔叔打个招呼,好不好啊?
但不要因为孩子没有打招呼而给孩子贴上“不礼貌”的标签。
4.逼孩子吃饭
吃是人一生下来就具备的本能,一般而言,宝宝到1岁半左右的时候,就已经完全可以具备了吃饭的本领,而且完全可以自己决定吃不吃,吃多少的问题。
爸妈这样做:
一岁半以后,自己吃饭。这个年纪孩子已经具备了自己吃饭的能力,父母不要把辛苦用在给孩子喂饭上,只需用在收拾被孩子弄下的“烂摊子”上就可以了。
5.逼孩子表演
再小的孩子也希望自己被尊重,在别人面前表演本领的这种行为,除非孩子自己愿意,不要逼迫他。
爸妈这样做:
征求并尊重孩子的意愿,除非孩子自己愿意,否则当爸妈的也别去逼孩子哦。
6.逼孩子道歉
孩子即使到了四五岁,也未必分得清对错,也无法懂得自己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需要照顾他人的情感,需要补救自己的过失。
这时家长一味的逼孩子道歉,只会流于形式,并且孩子也会发现,原来犯错后,只要说“对不起”是可以获得原谅的。
爸妈这样做:
不强迫孩子道歉,等到孩子五六岁的时候,尝试让孩子理解别人的感受和自己行为的后果,逐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孩子的成长是有自己的规律的,很多事情不是宝宝不想去做,而是的确做不到,所以作为爸妈,一定要了解宝宝的成长规律,这样才能给于宝宝更加合适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