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在沪上学

关于浙江人才落户成都文案的信息

在沪上学
  • 2024-09-18
  • 浏览

摘要:【导语】浙江人才落户成都文案??有没有人知道,网友解答“浙江人才落户成都文案”的简介如下: 本文目录一览: 1、新一线抢人又来了!杭州、天津降低落户学历要求...

【导语】浙江人才落户成都文案??有没有人知道,网友解答“浙江人才落户成都文案”的简介如下:

本文目录一览: 1、新一线抢人又来了!杭州、天津降低落户学历要求
5、杭州人才引进怎么落户? 新一线抢人又来了!杭州、天津降低落户学历要求

此次人才新政细则的落地,使得杭州的落户政策门槛降至大专学历,与西安持平,低于成都、南京等其他热门新一线城市,成为了抢人大战中的有力竞争者。

近日,天津市滨海新区、杭州市相继发布人才落户新政细则,对人才落户要求进一步放宽,相比此前,以近乎“零门槛”的新政策吸引人才。

其中,5月28日下午,天津滨海新区出台的“海河英才经办指导意见”被称作“最宽松、最灵活”的引才政策,其将对学历型人才的要求从双证放宽至单证,仅要求全日制本科生提供毕业证,硕士博士研究生只需要提供学位证书。

然而,在记者发稿前,天津滨海新区落户新政官方公众号(天津滨海新区人力社保)删除了5月28日下午发布的新落户政策文章。新政是否出现变化?经济观察网记者将持续跟踪报道。

被删除的新政文章内容包括因学分、补考、违纪等原因无法获得学位证书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以及通过同等学力申硕、无法获得学历证书的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均可以在滨海新区享受到此前无法享受的人才落户政策。

对于技能型人才,原本高职人才需在天津工作满一年的限制被取消、中职人才需在天津工作满三年的要求放宽至一年,且将中专、职高、技校均纳入中职院校人才范围。

此次的海河英才落户新政的审核条件也更加宽松,无就业单位的来津人才在北方人才存档不再需要核查原户籍社保,而此前,申请者需要靠北方人才市场出具的商调函、回到档案所在地进行调档,其后,北方人才市场会对档案进行检查再确定是否接收存档。

此外,本次新政还指出,申请落户者不再需要提供在津就业的纸质证明,可实行承诺制,而在此前的政策中,申请落户的技能型人才需要提供在津工作劳动合同原件及复印件。

滨海新区的人才引进新政同时叠加了人才补贴计划“鲲鹏计划”,对本科、硕士、博士发放1.2万元、2.4万元、3.6万元的住房生活补贴,补贴年限为三年,同时还为落户滨海新区的人才提供就业创业服务,符合条件的人才可以申请创业担保贷款。

杭州也在5月29日宣布了其人才落户新政的细则,细则内容显示,大专学历人才引进落户仅需要满足两个条件:35周岁以下,在杭工作并由用人单位正常缴纳社保。

根据官方文件内容,取消了原本对于大专学历两年社保的限制,同时也取消了对于紧缺专业大专人才方可落户的要求。记者查询了浙江省人才市场后得知,申请者仅需要提供一个月的缴纳社保记录,且缴纳已到账,即符合落户条件,新的人才落户政策同时适用于大专以上学历人才。

在此次新政之前,杭州市的人才落户政策严格程度在除北京、上海外的全国各大重点城市中名列前茅,其要求,45周岁以下本科人才及35周岁以下紧缺专业大专人才,在杭居住满一年及以上并连续缴纳一年以上的社会保险(不含补缴),据记者多方了解,在原本的政策下,普通大专院校毕业生无法走人才落户的途径。

在愈演愈烈的城市人才争夺战中,这样的政策硬性要求使得杭州表现不佳。在已公布2023年最新人口数据的各大城市中,杭州以33万的人口净流入量位居第四,相比2017年跌落一个排名。在人口流入增长率上,杭州更是以17.86%的增长率被人口流入增长率90%的西安、人口流入增长率122.22%的成都等其他新一线城市远远甩在背后。

此次人才新政细则的落地,使得杭州的落户政策门槛降至大专学历,与西安持平,低于成都、南京等其他热门新一线城市,成为了抢人大战中的有力竞争者。

与杭州不同,天津滨海新区的人才落户条件始终在各城市中保持在“最宽松”的一批中,在《滨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23-2035年)》里,滨海新区的定位是天津承接产业转移以及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平台,因此,其自2016年就开始推进人才落户规模的扩大。

不过,记者曾经实地走访过滨海新区的于家堡、响螺湾等CBD地区,调查采访发现,在滨海新区,就业的非户籍人口与居住的户籍人口比例呈现巨大不平衡,工作时间内,新区里人头涌动,但一到夜晚,居住人口寥寥无几。在滨海新区的2023年 *** 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要继续推进户籍政策改革,改善职住人口比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记者查阅《天津滨海新区统计年鉴》数据后发现,滨海新区的户籍人口自1997年至2015年,始终维持在约100万人的平稳数值,直到2016年才开始出现大规模增长,2017年增长至超过130万人,而其目标是2023年要达到常住人口400万、户籍人口145万。因此,为了吸引人口流入并落入新区户籍,此次滨海新区新政的宽松程度在目前各大城市公布的人才政策中门槛最低。

除了城市、区域自身的发展要求,4月8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的“关于印发《2023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也是各城市人才新政制定的政策保障。通知中提到,要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

人才引进落户我需要准备怎么哪些资料?

申请材料

①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专升本人员请同时提供专科毕业证书)

②户口本(或户口迁移证、户籍证明)

③与现在杭就业单位签订的签约期在一年及以上的劳动(聘用)合同(须在职)、一年以上居住证

④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办理落户当月出具并加盖公章的《浙江省社会保险参保证明(个人专用)》(缴费状态须显示已参保,已到账,且单位在缴)

⑤在杭(包括杭州市主城区、萧山区、余杭区、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无房证明(《杭州市区住房情况查询记录》),其中已购房未交付的须另提供《购房合同》,已婚人员须提供结婚证书和夫妻双方在杭无房证明

⑥身份证

注:

①户口迁移证上的迁往地址须为杭州市

②参保证明上显示的当前缴费单位名称须与在杭《劳动(聘用)合同》签约单位名称一致

③在杭州市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以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本人须为法定代表人,如是五证合一只需

提供营业执照)代替③、④两项申请材料)

④本科生没有取得学位证书的,须由学校出具没有取得学位证书原因证明

⑤紧缺专业专科生是指毕业证书上的所学专业名称与本市公布的紧缺专业目录名称一致人员

⑥本科生年龄为 45周岁以下,紧缺专业专科生年龄为 35周岁以下

超16个城升级人才引进政策 落户放宽限制

近日,国家发改委在《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据媒体报道,2023年以来,已有海口、广州、大连、常州、西安、南京等6城市发布新政,放宽落户限制。

为了吸引人才,除了落户限制,多地发布多样化人才政策。据统计,截至2月18日,在2023年发布各种人才引进与落户等政策的城市已经超过16个。

从2017年初争夺人才大战打响,两年间,由主要在二线城市展开,到蔓延至一线和三四线城市,甚至吸引不少县级城市加入。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认为,争夺人才愈演愈烈的背后是对我国经济转型、就业转型、教育转型、 *** 公共服务转型的考验。

落户政策放宽学历、年龄限制

今年一开年,多地纷纷发布落户政策,学历和年龄限制均有放宽。

海口市2月13日开始受理申报的《海口引进人才住房保障实施细则》从学历和年龄上均有放宽。从学历上将范围扩大至应届高校和职校或海外留学归国毕业生,从年龄上,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或是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技师以上资格人才从40周岁放宽至55周岁,全日制专科学历或高级工职业资格或执业资格人才从40周岁放宽至45周岁。

西安市提出,全国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教育部学信网在册人员),均可迁入落户。此外,落户年龄限制又一次实现突破:本科(含)以上学历取消了年龄限制;本科(不含)以下学历的,年龄由35岁(含)放宽到45岁(含)以下。

一线城市广州市也在1月11日发布了新一轮迁入户政策体系,将学士、硕士和博士学历人员年龄限制分别从35、40、45周岁调整到40、45、50周岁。同时,高校应届毕业生可直接入户。

中国社科院人口所社会保障室主任陈秋霖认为,落户政策不断放宽,逐渐形成统一的人力市场,是国家发展需要的,可以说是我们最终的目标。要从户籍开始,逐步解除劳动力要素之间的流动壁垒。

从省级到县级加入人才争夺

2017年初,武汉市“五年内留住百万大学生”计划打响了争夺人才第一枪。这一年,争夺人才大战主要集中在武汉、西安、成都、南京、厦门等新一线或二线城市。

2023年3月21日,北京市宣布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凡是符合一定条件的科技创新人才、文化创意人才、体育人才、金融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专利发明者和北京市紧缺急需的自由职业者,均可申请引进。同月,上海也提出打造“人才高峰”。2023年,全国超过100个城市发布了人才政策,一线城市以及三、四线城市也开始争夺人才。

今年一开年,各地争夺人才政策集中发布。据统计,截至2月18日2023年至少有16个城市发布各类人才引进与落户等政策。据记者统计,其中一线城市3个,新一线城市4个,二线城市4个,三、四线城市4个以及1个县级城市,争夺人才大战全面展开。

购房、生活补贴成重要手段

购房、生活补贴成多地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2023年初,多城发布相关政策:安徽亳州市最高可领80万安家费;江苏省镇江市对硕士、博士毕业生分3年给予每人15万元、20万元的购房补贴;浙江宁海县对落户宁海的顶尖人才团队,最高给予1亿元的经费资助;成都高新区为创业团队提供5套以上的人才公寓,给予最高500万元的一次性启动资金支持。

各地人才引进服务也有了进一步提升。1月10日,北京市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首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享受- *** 特殊津贴的、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等5类高技能人才,可按规定直接办理人才引进,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一并随调随迁;深圳市在实现大学毕业生引进“秒批”的基础上,将“秒批”拓展到在职人才引进、留学回国人员引进、博士后入户及其配偶子女随迁;海口市 *** 设立人才服务“一站式”平台,实行一站式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

除此之外,南京市修订南京市积分落户,在房产情况方面首开房屋面积每满1平方米加1分的先例,最高不超过90分,多套房面积不累计计分;湖北省襄阳市发布文件,连续6个月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可以申请公积金购房贷款。

多次加码人才政策颇有成效

2月13日,西安市发布《西安市人民 *** 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放宽我市部分户籍准入条件的通知》。这已经是2017年初西安市发布“最宽松落户政策细则”以来,第七次调整升级户籍政策。

据当地媒体报道,户籍新政实施以来西安市新增人口超过105万,单日落户超8000人。2023年全市市外迁入共79.5万人,学历落户和人才引进占总迁入落户的63.5%,其中博士以上1253人。除此之外,多次加码人才政策的南京、合肥、成都等城市均在2023年落户超10万。

然而,人才出走又回流现象也比较突出。据统计,有23%的人会在逃离北上广深15个月左右时,选择回归一线城市。

■ 解读

1 为何出现人才争夺现象?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认为,各地出现争夺人才现象,正是我国人口结构问题的显现。从2012年到2023年,我国总和生育率一直低于1.8,平均每年劳动人口减少600多万。而与此同时,我国人均寿命目前提升到76.7岁,出生人口少、死亡率低、人均寿命长,致使养育人口、劳动人口、退休人口三者间出现结构性问题。因此不论是所谓高端人才还是劳动人口,甚至消费人群都越来越短缺,而他们都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动源。“人才从来都在争夺,但我们看到,劳动年龄人口,甚至具有消费能力的人群都成为了争夺的对象。”

除此之外,陈秋霖认为争夺人才也跟城镇化有关。在推动城镇化的过程中,城市数量和规模增加,劳动人口需求加大,无论哪一级城市,都面临缺人的问题。

对此,杨燕绥提出,应当重视理论研究。杨燕绥认为,当前我国缺乏生育经济学、人口经济学等方面研究,对结构经济学重视程度不够。对于人口结构规律、违背规律会带来的后果以及如何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新的问题等方面研究不足,就会导致宏观规划反应比较迟钝。

2 城市如何才能留住人才?

陈秋霖认为,短期来看,降低落户门槛的确能够吸引人才,但长远来看,特别是现阶段在国家层面上出台了放开放宽落户限制的新政,就更考验城市留住人才的实力。经济前景好、支柱产业多、社会稳定、生态环境优美、公共服务完善都是城市实力的体现。

“要做好服务型 *** 的角色,让城市变得温暖。”陈秋霖提出,除了产业基础和经济实力外,还要提供更好的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针对当前年轻人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制定政策,建立留住人才的长效机制。

针对城市自身实力的锻造,杨燕绥认为应当从简单的数量发展向质量和特色转型。城市发展应当全国布局,各个地区应遵循当地文化、资源状态整体规划、全面转型,“有些适合绿色种植,有些发展旅游,而非盲目跟风开发房地产。”杨燕绥提出,全面转型且具有人文发展氛围的城市,才能留住人才和人口,发挥他们的作用。

3 城市发展需什么样人才?

陈秋霖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对人才的定义也在变,学历等门槛不能成为简单的衡量标准。“只要是适应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当地关键产业、关键领域起到重要作用的都是人才。”

对此,杨燕绥认为,当前我国迫切需要进行教育转型。杨燕绥说,随着社会发展,“好多事没人干,好多人没事干”的现象各国都会出现,我们也是如此。这就需要跨学科培养人才,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改变国民滞后的就业观念,“并非学历越高越不做服务,经济越发达社会对服务业需求越大”。杨燕绥提出,要让大家认识到,共享经济下相互服务是这个时代的特点。

此外,杨燕绥提出,进入老龄社会,人口红利并不来自于低成本劳动力,而是来自于高质量的人口。这要求劳动人口的人力资本高,资产结构好,并且能够用消费拉动经济。不论是劳动年龄阶段还是老龄阶段,给国家和当地贡献都大于个人消费,才能出现在生产,才能产生红利。“这样的人口红利需要时间培育。”(记者 马瑾倩 姜慧梓)

多城放宽人才落户门槛 是“引智”而非“救楼市”

凤凰网房产淄博讯(编辑 刘佳)近日,杭州、重庆、天津等城市纷纷出台政策,放宽人才落户门槛。专家表示,在大幅降低落户门槛的同时,一定要防范部分城市出现房价快速上涨、楼市过热的现象。

自去年以来,多个城市频出政策,大幅降低落户门槛、给人才购房补贴,“人才争夺战”席卷全国。进入2023年,这场人才争夺战从三四线城市烧到二线城市,并愈演愈烈。

5月29日,据“浙江新闻”消息,杭州于当日发布大专落户新政,规定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专(35周岁以下,含高职)学历,在杭州工作并由用人单位正常缴纳社保的,可申请落户。

同日,天津滨海新区宣布进一步放宽人才引进落户条件,并叠加实施储备人才住房和生活补贴政策;重庆放宽人才落户门槛的举措则是,不设年龄和务工年限,直系亲属还可以随迁。

入户门槛降低势必会导入大量人口,增加当地的购房需求。对此,严跃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大幅降低落户门槛的同时,一定要防范部分城市出现房价快速上涨、楼市过热的现象。

多城大幅降低人才落户门槛

“浙江新闻”上述消息显示,浙江省人才市场于近日发布了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专人才引进落户浙江省人才市场办理指南(以下称办理指南)。该办理指南显示,同时符合大专学历(含高职)、35周岁及以下、在杭工作并由用人单位正常缴纳社保等3个条件,可申请落户浙江省人才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此前杭州人才引进政策,专科生需满足35周岁及以下、符合全日制普通高校紧缺专业目录、在杭落实工作单位、居住满1年并连上海夫妻分居纾困落户,undefined续缴纳1年及以上的社会保险(不含补缴),才可申请落户杭州。

根据此次办理指南,落户浙江省人才市场的条件不仅取消了原有的紧缺专业要求,同时缴纳社保年限也降低至1个月。这无疑意味着杭州落户门槛的大幅降低。

实际上,早在今年的4月3日,杭州就曾出台《关于贯彻落实稳企业稳增长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政策举措》,明确“全日制大学专科及以上人才,在杭工作并交缴纳社保的,可直接落户。”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与杭州通过放宽人才认定标准、降低社保缴纳年限来降低落户门槛的做法类似,近期包括重庆、天津滨海新区等地,也通过类似做法降低落户门槛。

如天津滨海新区5月29日出台《海河英才经办指导意见》,对天津“海河英才计划政策”作出改进,并新增“鲲鹏计划”。政策规定:对学历型人才,放宽双证至单证,即全日制本科生,普通高校毕业生有毕业证书即可,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有学位证书即可。对技能型人才,放宽工作年限要求。对资格型人才,扩大资格型人才认定范围。放宽落户年龄限制、社保要求、就业证明。

同时,根据“鲲鹏计划”,滨海新区为符合条件的人才发放住房生活补贴,其中本科生、硕士、博士每年分别补贴1.2万元、2.4万元、3.6万元,连续发放3年。

而重庆也于近日通过放宽人才界定标准、不设年龄和务工年限、直系亲属可以随迁、不设区域限制等方式,进一步降低落户门槛。

需防范部分城市楼市过热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去年成都、武汉、西安等城市就曾出台人才新政,降低落户门槛,加入“抢人大战”。今年以来,“抢人大战”已从西部蔓延至东部。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年初以来已先后有常州、海口、南京、深圳、芜湖、呼和浩特、宁波、无锡等近30个城市陆续出台人才新政,降低落户门槛。

那么,各城“抢人大战”的内在逻辑究竟是什么?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一方面,人才是一个城市持续健康发展、保持活力的重要要素;另一方面,与国家推动的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政策不无关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办公厅曾于2016年9月印发《-办公厅关于印发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的通知》,明确在“十三五”期间,通过放宽落户限制、调整完善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落户政策等方式,使得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年均转户1300万人。到2023年,全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5%,各地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比2013年缩小2个百分点以上。

而根据《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至2023年末,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3.37%,比上年末提高1.0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要实现45%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目标,未来2年至少要完成2000万人的非户籍人口落户城市的任务。

“从出发点来看,这些人才新政的主要目的在于优化人才结构、提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这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严跃进告诉记者,“更多的是‘引智’而非‘救市’,当然某种程度上来看,这些政策对带动商品住宅消费同样具有积极作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至今年4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51380万平方米,比3月末减少26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减少357万平方米。

克而瑞数据也显示,部分城市“抢人大战”的直接效果,是楼市库存的明显降低。

以西安为例,至今年3月末,其商品住宅库存为1367万平方米,较2023年同期减少16%,较2017年同期减少28%。

至今年3月末,杭州商品住宅库存为256万平方米,较2023年同期减少8%、较2017年同期减少52%。再如长沙,至3月末商品住宅库存1046万平方米,较2023年同期减少18%、较2017年同期减少36%。

“大幅降低落户门槛的同时,一定要防范部分城市出现房价快速上涨、楼市过热的现象。”严跃进表示,“必须严格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调控政策,才能确保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杭州人才引进怎么落户?

申请条件

1.具有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学历者(45周岁以下,不含45周岁),在杭落实工作单位,居住满1年及以上并连续缴纳1年及以上的社会保险(不含补缴);

2.全日制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50周岁以下,不含50周岁)、全日制普通高校博士研究生(55周岁及以下)学历者,可享受“先落户、后就业”政策。

申报材料

1、毕业证书或《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原件1份;

2、需迁移人员的户口簿(或户籍证明)及身份证,原件1份;

3、本人在杭合法固定住所的房产证,原件1份,本人合法固定住房中有房屋共有产权人需提供所有产权人出具的同意落户证明;

在市区无房的,需提供人才市场盖章的同意落户证明原件或单位同意落户意见书原件;或亲友同意落户声明(所有房屋产权人及户主签字同意)及其房产证原件1份,拟落户地户口簿原件1份;

4、与用人单位签订的有效期一年以上的《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国内全日制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无需提供),原件1份;

5、缴纳省级社保的需提供社保局出具的用人单位为当事人连续缴纳一年及以上(不含补缴)的个人专用参保证明(国内全日制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无需提供),原件1份;

办理流程

1、申请人向迁入地公安派出所(办证中心)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的材料。

2、公安派出所(办证中心)对符合办理条件且材料齐全的,报县级人民 *** 公安机关审批的,7个工作日内办结。

扩展资料:

杭州市户口迁移政策:

申请条件

(一)夫妻投靠

夫妻婚龄满2年,一方在杭有合法固定住所,人户一致的,另一方持有在杭申领的有效《浙江省居住证》,可自愿申请投靠在杭配偶户口处。

(二)老年投靠

1、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持有在杭申领的有效《浙江省居住证》,外地身边无子女,子女全部或多数在杭州市区,本人或子女在市区城镇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可以申请投靠在杭子女。

2、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投靠在杭子女,不受“身边无子女”及《浙江省居住证》的条件限制,可自愿选择投靠在杭城镇有合法固定住所处的子女。

(三)未成年子女投靠父母

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子女(户口在大中专院校的除外),可按自愿原则投靠在杭父母。

申报材料

(一)夫妻投靠:

1、夫妻双方的居民身份证;

2、夫妻双方的户口簿;

3、结婚证;

4、夫妻一方在杭合法固定住所证明(父母在杭有合法固定住所的,需提供父母在杭合法固定住所证明、房屋产权人及户主的同意落户证明);

5、出生医学证明(若随迁未成年子女的需要提供)。

(二)老年投靠:

1、投靠人及被投靠人的居民身份证;

2、投靠人及被投靠人的户口簿;

3、老年夫妇的结婚证;

4、投靠人本人或子女的在杭合法固定住所证明;

5、父母子女关系证明(可通过下列方式之一出具①当地乡镇、街道计生委出具的关系证明,需注明父母双方信息及共育有几个子女;②到户口undefined原始档案所在派出所查询,需明确共有几个子女,分别叫什么名字,并加盖户口专用章;③提供原始职工、干部履历档案登记中的家庭成员关系登记表复印件,加盖出具单位公章;

6、若有多个子女的,需提供其他子女的户口簿或身份证(80周岁及以上老年投靠无需提供)

(三)未成年子女投靠:

1.申请人的申请报告(在杭父母为申请人),原件1份;

2.申请人和迁移人的户口簿或户籍证明,原件1份;

3.出生医学证明,原件、复印件各1份;

4.结婚证,离异或再婚的需提供离婚协议书明确子女的抚养权归属,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

5.迁入地户口簿,原件1份;

6.申请人在杭合法固定住所证明(若父母为杭州市区家庭户挂靠户口,户口挂靠地不能是集体土地、军产、违章建筑等,需提供挂靠地房屋产权证、房屋产权人及户主的同意落户证明),原件、复印件各1份;

办理流程

(一)夫妻投靠

申请人持申报所需材料至申请人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请,经区(县)级公安机关审批后办理。

(二)老年投靠

申请人持所需材料至拟落户地公安派出所申请,经区(县)级公安机关审批后办理。

(三)未成年子女投靠父母

申报人持所需材料到拟迁入地公安派出所申请,经区(县)级公安机关审批后办理。

参考资料:

杭州市人民 *** :户口迁移政策

杭州市人民 *** :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引进

【归纳】浙江人才落户成都文案??心中的疑惑解决了吗,更多关于“”的内容关注我们:https://www.mvt360.com/

成都政策实时更新:

【落户条件】2024年成都落户条件新规是什么?(已更新最新政策)

【技能落户】成都技能人才落户工种名录?技能证书软过?

【三无落户】成都三无落户需要花多少钱?3无落户跟正常户的区别

【提前退休】社保提前5年退休怎么办理?50岁退休条件(全国可办)

【成都法拍房】成都法拍房怎么买?2024法拍房最新房源(代拍服务)

标签: 浙江人才落户成都文案


推荐阅读

外省市本科建筑类直接落户?全国可以本科落户的城市

2023-02-120

成都彭州落户政策?彭州市落户政策

2023-02-130

成都买了二手房不能落户吗?成都买了二手房不能落户吗现

2023-02-130

研究生落户成都有什么福利?研究生到成都落户有没有什么

2023-02-130

成都一站式办理落户地址?落户成都手续

2023-02-130

哪个城市买房才能办新身份证呢?买房可以用身份证吗

2023-02-130

成都中科院是国企吗?成都中科院是什么单位好吗

2023-02-130

双流区芯谷金融中心入住单位?成都双流芯谷金融中心

2023-02-130

最新文章

瑶族帮助落户新疆 瑶族现状

2024-07-090

南京人才落户有什么好处 南京人才落户是什么意思

2024-07-091

上海本地宝落户查询 上海落户查询进度查询

2024-07-091

成都社保局app下载 成都社保app客户端下载

2024-07-091

成都社保卡去哪改银行 成都社保卡去哪改银行卡密码

2024-07-091

天津留学落户 天津留学落户qs排名要求

2024-07-091

网站分类

成都落户成都社保成都购房成都上学直播垫款关于我们

热门标签

成都 (7)未知 (7)成都天府新区落户 (5)成都人才落户 (5)成都落户 (4)成都购房落户政策2017 (3)成都本科落户代办 (3)成都研究生落户政策 (3)迪士尼落户成都 (3)成都小孩落户 (3)成都先买房还是先落户 (3)成都学历落户社保 (3)成都落户区 (3)成都外地车落户政策 (3)成都积分落户 (3)户口在成都 (3)成都法人落户 (3)成都落户购房 (3)父母户口不在成都 (3)成都本科落户居住地登记 (3)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