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经常听人说起“打孩子不好,如果孩子犯错尽可能给孩子讲道理而不是一顿棍棒”,这些家长也大多认同这种观点,但是脾气上来了很难忍住,事实上,绝大部分的孩子都挨过打,只是次数和程度不一样而已。而那些提出“打孩子不对”的人这种观点,肯定也是有原因的,经常挨打的孩子,性格会发生这3种变化,父母可别忽视了。
总害怕被打,胆小懦弱,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
有的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并且相信“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说法,孩子一有不好的地方就打孩子,希望孩子长记性,甚至有时候父母自己过得不顺心,面对孩子的时候就总是缺乏耐心控制不住自己。这种动不动就打孩子的行为,孩子心里肯定会害怕,于是性格就可能变得胆小懦弱,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做什么事情都畏首畏尾的,害怕承担后果,显得没有骨气没有担当。
性格过度压抑,向父母学习,变得叛逆、暴力
每个孩子的性格先天就有差别,所以同样的父母也难养出一样性格的孩子。有的孩子经常挨打,他心里是不服气的,越是挨打越是不服气,性格被父母过度压抑,长大后就更容易反弹,变得叛逆甚至是暴力,性格非常的强硬霸道。这种挨打不服气的孩子,父母更应该给他讲道理。
欺软怕硬,懦弱又有暴力倾向
孩子经常挨打,性格发生变化,容易走上面的两个极端,一个是胆小自卑,一个是叛逆霸道,但是除了这两种以为,还有一种可能。有的孩子挨打的时候会害怕,长大后也容易沾染父母的暴力倾向,但是在外面的时候,却表现出一副温文尔雅的样子,或者是骨子里有些欺软怕硬,性格当中是既懦弱又有暴力倾向。
所以父母应该知道,就算是很多孩子都挨过打,也没见他们怎么着,但是经常挨打,对于孩子的性格发展确实有一种很严重的伤害,有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难免会犯一些错误,这个时候父母应该使用更加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而不是一味地棍棒教育。
不能因为自己的情绪打孩子
父母尤其要注意的还是,不能因为自己的情绪打孩子。因为这个时候孩子其实很冤枉,他可能只是不小心做错了一点小事,只是因为父母缺乏耐心就挨打的话,对孩子伤害更大。而且还有一点不能忽视,父母带有情绪的时候,更容易没有轻重伤害到孩子。
作为父母,你打过孩子吗?有没有因为自己不顺心而打过孩子?若是有的话,最好及时反思自己的行为,切记以后不要这样对待孩子。家庭中,无论是谁发起家庭冷暴力,也无论是哪个人的责任,或夫妻之间谁对谁错,冷暴力对每位家庭成员都会是一种伤害。那么,家庭冷暴力对孩子有哪些伤害呢?
(一)导致孩子性格孤僻、不合群,严重的可产生自闭。在冷暴力的侵蚀下,孩子长期生活在没有很多情感刺激的家庭中,容易导致孩子心理性格上的冷漠性,心理外壳上会形成防线,除去很少接触的情感外,旁人很难打动内心,使孩子产生孤僻的性格,不愿和别人交流沟通,致使孩子不能健康地发展,无法适应外面的世界。
(二)严重影响孩子健康心理成长。很多家庭的父母为了不伤害孩子而勉强维持婚姻。的确,离异家庭的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比率要远高于正常家庭,但近几年调查数据说明持续的冷战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的孩子会因为经常成为冷战的牺牲品,而变得对周围的环境非常敏感,对家里的氛围异常警觉。长期下去,孩子会变得过于敏感、缺乏安全感、不自信或刻意曲迎他人;甚至有孩子学会了父母的冷暴力方式,形成对事物莫不关心等等心理扭曲现象。
(三)严重影响孩子身体健康。一方面,长期在冷暴力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各类变化多端的身心症状。如经常的头疼、肚子痛,一再的感冒发烧,频繁的气喘发作,跑遍各大医院;或演变为日后的的精神官能症,比如焦虑症、恐慌症、强迫症,社交畏惧症、厌食症、暴食症等扭曲心理。另一方面,有的孩子会以伤害自己来引起父母的注意,转移父母对家庭关系的主意力,为了达到改善父母的关系的目的。
(四)严重影响孩子日后的家庭生活模式。幼年所受到的家庭冷暴力的伤害会带到孩子成年生活中去,尤其是他们在处理自己家庭问题时也可能出现障碍,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家庭生活。我们很多成年人结婚后面对家庭中出现的内部矛盾,他们幼年所接触的家庭生活模式给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最直接的经验,可以想象,他们的家庭生活状况不会比他们的父母好多少。
(五)冷暴力严重时会伤到孩子的身体。家庭冷暴力容易导致夫妻双方心理上的扭曲,一旦严重了,很容易产生极端做法,在身体上不但可能会伤害自己,伤害对方,甚至伤及孩子,直接造成暴力伤害。
因此,佰佰安全网友情提醒,请爸爸妈妈,改变自己日常中的冷暴力行为,阳光,积极,正面,专注的陪伴和引导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