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总听老人说,穷养男孩富养女孩,不理解,后来知道了,穷养男孩是为了增强男孩的受挫折能力。那么,除了穷养以外,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孩子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呢?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快节奏的,信息化的时代,每天被乱七八糟的信息包围着,每个人都是被拖着走。接受着各种挫折或者丧的事情,心理承受能力低的人,很容易就患上心理疾病。这也让我们进行了思考,成年人都容易因为挫折患上心理疾病,何况孩子了
而一个从小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孩子,以后又怎么能在社会立足?那我们作为家长,该怎么教育孩子,培养孩子让他们擦心理承受能力更强,面对困难的时候不至于被打倒呢?每年都有很多孩子因为压力过大, 遭受挫折而想不开轻生,这些不只是孩子的心理问题,作为家长的我们也应该进行反思。为什么孩子会做出这些事情,父母天天说爱孩子,却让孩子产生这样的心理,为什么会这样子?对孩子提前进行有意识的训练,是一个家长培养孩子的的义务。看看下面几个可能导致心理疾病的原因以及应对方法,希望可以帮到各位:
1.压力!家长可能给孩子施加了过多的压力,比如部分家长觉得不能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学习要从娃娃抓起。给没有多大的孩子报了一堆补习班,抱着总是他们听不懂,也能接触一下感受一下的这种态度,给孩子施加痛苦。笔者的曾经体验过这种情况,尚在年幼的时候被迫学习高难度的知识,不但什么也学不到,还会感觉非常疲乏。还有家长关心孩子学习是应该的,但是不可以盲目地就给孩子灌输一些,你不学习,以后就要捡垃圾这种错误的观念,吓唬孩子。应该尝试这一种鼓励的态度,比如你看爸爸妈妈好好学习了,现在挣钱了买了房子买了好吃的,宝宝是不是也想以后挣多多的钱呢,那就好好学习。用这一类的的话变相鼓励一下,说一说自己小时候艰苦的事情,让孩子有一种现在条件好,要好好利用的概念,孩子对学习不厌烦, 就很容易接受,继而不会有太多的压力。挫折承受力是指学生在遇到挫折时能够适应挫折、积极自主地抵抗和对付挫折,从而摆脱困境,使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免于失常的能力。挫折承受力包括挫折耐受力和挫折排解力两个方面。挫折耐受力又叫挫折容忍力,是指人们受到挫折时经受得起挫折的打击和压力,保持心理和行为正常的能力。它是对挫折消极被动的适应,要求个体要忍受挫折,接受现实。其典型特征是忍辱负重。而挫折排解力是指人们受到挫折后,能积极改善挫折情境,解脱挫折状态的能力。它是对挫折积极主动的适应,要求个体要战胜挫折,改变现状。其典型特征是拼搏进取,夺取事情本身的成功。可见,挫折耐受力为挫折排解力提供了基础,而挫折排解力则是对挫折耐受力的进一步发展。它们都是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共同组成为挫折承受力。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马克思曾经说过:“孩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因此,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青少年挫折承受力培养的基础。那么,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如何去培养孩子的挫折承受力呢?
一、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积极感受。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己在某方面“能力”的判断,对自己的价值、信念、意见以及是非对错的肯定程度。一个人的自信心越强,心境就越开朗,也就越能经得起失败和挫折的考验,承受住挫折造成的压力。无数事实已反复证明,自信是战胜挫折的内驱力,是成功的基石。但是,初中生对自己的自信程度往往容易把握不当。每当遇到一两次挫折和失败时,他们就容易认为自己很无能而陷入极度自卑之中,因此家长要努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首先,家长要用民主的方式平等地对待和教育孩子。笔者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当孩子考试失败,成绩不理想时,有56.3%的家长能帮助孩子分析原因,鼓励孩子树立信心,采取的是民主的教育方式;有43.7%的家长面对孩子的考试失败,要么打骂、责怪孩子,要么用各种办法安慰孩子,要么不闻不问、漠不关心,采取的是粗暴专制、溺爱、放任的教育方式。国外不少研究证实,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如粗暴专制、放任、溺爱等)会使孩子丧失自信心,不利于其挫折承受力的培养。其次,家长要有意识地教育孩子学会客观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可以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鼓励他们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增强战胜挫折的信心。最后,家长对孩子要抱有适度的期望。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水平提出略高于其实际水平的期望,让孩子通过努力,即“跳一跳”就能达到,使他们在达到一个又一个的目标中,增强自信,不断进步。
二、经常与孩子沟通
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容易出现“闭锁心理”和“逆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