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新办举行发布会,正式宣布上海自贸区新片区花落临港。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表示,临港新片区先行启动面积为119.5平方公里。将实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上海市常务副市长陈寅在发布会上透露为新片区吸引人才,特意推出了12条政策。包括居住者转户籍,由原来的七年缩短到五年,核心的人才进一步缩短到三年。对非本市户籍人才购买房屋资格,由居民家庭调整为个人。
7月1日下午,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举行支持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人才综合服务环境签约仪式。
这是上海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后,率先在浦东落地的改革事项,标志着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人才综合服务环境踏出关键性的第一步。
上海市人社局主动向浦东新区下放国内人才引进直接落户和留学回国人员落户审批权,在市级权限内对浦东加快发展的实际需要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和赋权。
&
这使得上海将成为国内唯一一个向部分城区下放户籍审批权的直辖市和超大城市,将有助于提升浦东新区的引才自主性,提高引进人才 与区域发展契合度,帮助浦东新区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将有利于浦东新区引才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提升浦东改革发展的后劲和内生动力,实现浦东新区在更高起点上“改革开放再出发”;将便于浦东新区缩短引进人才 的办事周期、减少办事环节、加快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在更高水平上优化上海营商环境。
上海市人社局充分发挥人社部门在海外人才引进管理服务中的职能作用,支持浦东加大力度引进紧缺急需、高精尖缺海外人才。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海外人才政策和举措;构建对海外人才更具吸引力、竞争力、凝聚力的全新机制。努力把浦东打造成海外人才集聚高地,让各国英才在浦东各尽其用、各展其才,为创造新时代浦东发展新传奇。
上海市人社局积极支持浦东国际人才港建设,将其打造成高能级的人才服务综合体和人力资源配置枢纽,大力推动浦东国际人才港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发展。支持浦东新区探索将浦东国际人才港建设成为人力资源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协同发展的示范区。
签约仪式上,同时举行了上海市人社局所属的市人才服务中心科创人才分中心揭牌仪式。
上海国际科创人才服务中心(市人才服务中心科创人才分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人才服务中心”)是市人社局联手上海科创办共同打造综合性公共人才服务平台,是支持浦东新区乃至全市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人才综合服务环境的又一重要举措。
科创人才服务中心位于张江科学城企业服务中心内(张东路1158号3号楼2楼),将以“为专业对象提供精准化服务”为宗旨,打造符合科创人才引进需求的一门式受理全通专窗。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三大核心产业,创新科创人才服务机制,探索制定科创人才认定标准,全方位提升科创人才的办事体验,全领域促进科创人才的事业发展,全力支持“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蓝天梦”“未来车”“数据港”等重点产业在浦东新区集聚发展。
近两年,各地为争抢人才可谓“大招”频出,降低落户门槛、给住房补贴、优先购房等吸引力不小。
上海、杭州也为吸引人才出台了新政,其中,上海“放松限购”的消息被刷屏并引起广泛热议。
此前,三四线城市开封“取消限售”都被叫停了,一线城市上海为何可以大胆“放松限购”呢?
券商中国记者仔细研究政策内容和表述背景后发现,并非上海全面“放松限购”,而是在上海自贸区新片区这一特定区域降低人才落户门槛,调整限购政策,降低购房门槛,是给与特定人才的特殊支持政策,是一系列人才政策的内容之一,为了吸引人才到上海自贸区临港片区工作,而非房地产调控政策。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调整限购政策
8月6日,国新办就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总体方案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在会上表示,总体方案研究制定了支持新片区建设的特殊政策,主要是聚焦于管理权限、资金支持、人才吸引、土地规划、住房保障等方面,很多政策力度还是比较大的。
“比如,在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上,主要是聚焦吸引国内和国际各方面的人才,我们一共提出了12条政策,包括人才“居转户”(居住证转户籍)年限从原来的7年缩短到5年,核心人才进一步缩短到3年。另外,我们为外国人来新片区工作创造便利条件等,对于非本市户籍人才购房资格,由居民家庭调整为个人。而且,原来的政策是购房需要缴纳个税或者社保年限要有5年,新片区缩短到3年。”
对此,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新片区限购政策的调整涉及三个内容:
第一、人才“居转户”(居住证转户籍)年限缩短,从过去的7年变为5年,这显然降低了人才落户的难度,使得部分购房者后续通过“居转户”获得购房资格。
第二、对于非本市户籍人才购房资格,过去需要界定为居民家庭,而现在只需要个人,这使得过去“外地单身不能买房”的禁令在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有所松动和调整。
第三、对于此类新片区来说,过去外来人口需要交纳社保或个税5年时间,而现在只需要3年,这显然会带来更大的刺激效应和市场关注。
特区人才政策非房地产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从陈寅的原话可以看出,上海自贸区新片区降低落户门槛、调整限购政策是在为吸引人才提出的12条政策中提到的,并非单独的房地产政策。
严跃进也指出,上海此次政策松动是有条件的:
第一、实施区域是属于自贸区新片区,而不是所有自贸区、浦东新区或整个上海市,同时,符合此类政策的需要是积极围绕自贸区发展的相关人才。
第二、实施政策更应该理解为对人才发展环境和吸引力的打造,是提升自贸区竞争力和降低人才进入成本的重大举措,具体落实中依然需要坚持“房住不炒”的导向。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则认为,上海此次是为了吸引人才到偏远区域而发布的政策,并非单独的房地产政策,虽然对房地产市场有一定影响,但主要是为了发展区域经济。从全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看,各地收紧是主要趋势,但也存在部分区域为了发展经济而发布的人才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确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不过,上海房地产市场已经连续3年基本平稳,临港新片区属于偏远郊区,库存大,市场更是一直处于调整过程中,这一政策对市场的影响不会太大。而且人才政策对市场的影响主要看人才的定义和范围,如果符合资格的人才比例不多,对市场的影响也不大。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到底有多偏远,券商中国记者用导航软件找了一下,从上海市政府到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行政服务中心的距离大概70多公里,开车要1个半小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