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打骂教育对孩子的六大危害 文/许小美 今天和同事聊天,她说她5岁的儿子非常调皮,动不动就和她唱反调。早上不好好吃饭,天天要玩手机游戏,沟通了孩子不听,没办法之下她只能对孩子动了手。虽然打完之后心里很难过,但她觉得男孩子不打不行。打孩子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同事家儿子只要不听话她都会采用打骂的方式去教育,虽然孩子暂时妥协了,但长期靠打教育孩子嘴仗会对他的心智发育造成很大的影响。 孩子在3-6岁这个阶段最活泼好动,也经常会犯错,爱调皮捣蛋。很多人在发现处理孩子的事情上会控制不住打骂孩子,暂时可能孩子顺从了我们,但心灵的创伤是无法弥补的。她家儿子我见过,有点内向孤僻。一有什么不如意,情绪波动很大。研究表示,打着长大的孩子,智商比其他的孩子要稍微差些,这与平时大脑神经刺激受损可能也有关系的。所以,光靠打去教育孩子并不是好办法。 家长一般打孩子,情绪都比较激动。面对小温馨的任性,调皮时,我也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捏小温馨的耳朵,打她的小手。希望她能听话,不要和我唱反调。昨天晚上我生病,小温馨一直缠着我要陪她玩。可当时的我真的身心疲惫,好累好困,只想赶紧躺下睡一觉。我着急的让她出去自己玩,别打扰妈妈休息。她很固执,哪怕我躺下了她也陪我一起,还在一旁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当时的我已经快崩溃。 突然馨姥在外喊:“宝贝啊,来到客厅玩一会。妈妈生病了得要休息,等她身体好了就会陪你玩了。我们要做个听话的孩子,好不好啊?”话音刚说完,小温馨看着我的脸蛋问:“妈妈,你是不是生病了?”我点了点头,无力地说:“是啊,妈妈头昏脑涨的,你听听,妈妈声音都变了呢。你还记得前些日子你也发烧生病了,在家睡了一整天后来是不是就好了啊?你先自己出去玩,妈妈睡一觉明天就可以陪你玩了。”小温馨很听话的关上门走开了,我听到她在外面对姥姥说:“我把门关起来了,这样就不会打扰她休息了。” 小温馨的这一举动让我心里充满了感动,因此我也明白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总以为孩子小,太调皮,不懂事。可更多时候是因为我们没有耐心,缺少和孩子的沟通。打骂对孩子是一种伤害,会让他心里产生恐惧,甚至在日后的成长发育过程中留下阴影。而如果换一种孩子更愿意接受的方式去教育,去引导,效果会事半功倍。 有一天晚上,我和小温馨在小区里游玩,看到这样的一幕情景:一个妈妈拿着棍子追打她的孩子,边打边骂:“你怎么这么不听话,赶快给我停下来,等我追上看我不打死你。”孩子太小,哪能跑得过妈妈呢,很快他就被妈妈给抓住狠狠揍了一顿。小温馨听着哥哥哭得撕心裂肺的看着我说:“妈妈,哥哥被她妈妈打哭了,他一定很疼。”我摸了摸她的头说:”是啊,可能是他不听妈妈的话,犯什么错了吧。“ 但教育孩子还是要回家,在外尽量少动粗。孩子知道你要打他哪能不跑呢,虽说父母打孩子最多是警告一下,很少像个别的那样往死里打的。教育孩子首先要让他意识到自己犯错,多沟通多引导,而不是用打骂的方式让孩子屈服。分析打骂教育对孩子的六大危害: 1.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我身边就有一个现成的案例,他从小被父亲打到大以至于封闭自己,不愿意和别人沟通。严重到有了抑郁症,最后还有自杀倾向。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千万不能光靠打。 2.会影响亲子之间的感情 我小时候经常被我妈打,当时和她的感情很微妙,几乎有什么事都不会主动和她交流,甚至很害怕她。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暴打谩骂孩子都属于极端的做法,伤害孩子还让彼此之间有距离感。 3.会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 现在很多的孩子都缺乏自信,不爱交流,封闭自己。很有可能长期处于一个压抑的环境里,所以他不敢主动去和别人说话,看到别人靠近会有不适感。家长要言传身教,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 4.会造成孩子恐惧感 三岁内的孩子神经发育都为完善,家长过度恐吓和粗暴会让孩子过度紧张,产生恐惧感。看到家长离开会抱着不放,会突然焦虑不安,大哭大闹,精神紧张。希望家长纠正自己的言行举止,打孩子有害无利。 5.会让孩子有仇恨心理 幼小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打骂会加剧孩子的不良行为。长期施暴不仅影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日后很有可能孩子会带着仇恨的心理成长,以至于报复别人,祸害社会。建议父母不要用权威压制孩子服从,采用适当的方法,循循善诱。 6.会让孩子养成说谎话的坏习惯 家长总希望靠打骂的手段能让孩子服软,认错,可其实孩子为了避免挨打,出于保护自己的心理很可能会违心的认错,长期以往会养成爱说谎的坏习惯。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孩子,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吧。 家长在处罚孩子的时候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避免其他人在场,谁都有自尊,不希望被当众责备。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不犯错,许多父母认为孩子犯错就该打,自己的孩子怎么管教是自己的事,别人管不着。是这样吗?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有尊严,有权利说不。打骂不是教育孩子最佳的方法,甚至会导致孩子敏感,不自信,缺乏安全感。对待孩子犯错我们不要一味地埋怨压制,要讲明道理,让孩子真正信服。目前也有一些家长,采用类似小刚奶奶的错误方法教育孩子。孩子不听话,就用“叫大猫咬你!”“叫民警叔叔抓你!”“把你关在黑房里让老鼠咬死你!”等办法恐吓孩子。这些办法,骤看起来是有效的。但在不知不觉中却往孩子的心灵上播上了胆小、怕事的种子。有些孩子还会被吓得神经紧张、变得痴痴呆呆,一点小事,就惊慌失措。
也有一些家长,对孩子采取打骂、体罚的方法。相信“不打不成材,的错误观点。孩子有一点错失,不是打,就是骂。一轮打骂之后,还要罚站、罚跪、不准吃饭。认为不给点厉害,孩子是不会听话的。其实,这种方法,不但不能使孩子认识错误,还会使孩子为了逃避打骂而撒谎,不敢讲真话。个性强一点的孩子则会产生抵触情绪而变得倔强、暴躁,更不听话。打骂、体罚等方法,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会带来极坏的影响。
另一些家长,则喜欢对孩子采取哄骗、利诱的方法。
还有一种错误的方法是对儿童讽刺、挖苦。孩子长期有缺陷,就给起上难听的绰号,什么“猪八戒”“马骝精”“扁鼻妹”“崩嘴狗”等等。孩子未学会做事,家长不是耐心地帮助和鼓励他学会,而是用“大笨象”,“死笨猪”等话来讥讽。小明想画老师带小朋友到公园看花,技能不好,画得不象。全家拍手哈哈大笑,讽刺挖苦他画了一群猴子跳舞。这些错误的做法,都会使儿童产生自卑心理,失去信心和产生反感,引起对成人的不满而逐渐和成人疏远隔阂起来。
对儿童无原则的溺爱迁就,也是一种非常错误的教育方法。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让他高兴怎样就怎样。”小云每次上街,都要买一辆玩具汽车,不买就躺在地上不走,父母娇纵迁就,有求必应。在家里,一个人就占有十多辆玩具汽车。这种方法,看起来好象是爱孩子,实际上是害了孩子,使孩子变得骄横任性,为所欲为。长此下去,会变成品德败坏,不可收拾。
以上几种错误的教育方法,都会给孩子的身心发展带来极为恶劣的影响,希望家长们千万不要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