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39岁,有个儿子,今年上初二,由于是独子,所以从小我和他爸比较疼爱他,他爸爸更是当宝贝样宠着,孩子是我们唯一的希望,我孩子小学的时候学还好,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孩子上了初一以后,成绩大幅下滑,我找他们老师了解情况才知道,我孩子不爱学习了,爱玩电脑了,经常在电脑上玩游戏,甚至还会跟些混混在一起抽烟,整天无所事事,即使在教室里也经常心不在焉,根本不想学习的事,做为家长看到孩子这样,真是心碎、心痛。
看到孩子这样我起初还责怪老师怎么不好好管教,老师说你家 孩子叛逆心重。我们也经常说教没有用,我想是因为我们疏忽了对孩子的管教,我们就一个孩子,不能任其这样下去,我们得想办法改变孩子,所以我跟我老公决定加强监督管教孩子,经常对孩子严厉说骂,我老公甚至还打了孩子,我们从来就没有打过孩子,我看着心疼。可是5个月了,孩子没有一点改变,更叛逆了,经常跟我们顶着干,孩子的考试成绩居然是班上倒数第3名。
我想是不是我们的管教方式出了问题,哪个家长都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我急得晚上都睡不好觉!不过庆幸的是在这个时候遇上了一位老师,他教会了我一套方法,我跟老公按照他的方法坚持了3个月,孩子总算慢慢的变好了,成绩从倒数第3到现在班上第2名,完全变了个人。成为班上的尖子生。1、首要策略是不助长谎言。 当看到孩子脸上、手上沾满你并不允许他吃的巧克力时,你会怎么说? 许多妈妈会问“你是不是吃巧克力了?”甚至“你做坏事了吧?”这类问题。出于对质问的防御性反击,孩子通常会矢口否认“我没吃”、“我没干坏事”,。这显而易见的谎言常常会引发一场世界大战。 反问并不能使孩子认清事实,只会助长谎言。明智的做法是直接陈述事实。“我看到你嘴边和手上都沾了巧克力,你一定是吃了巧克力。你知道我不允许你吃,不过看来你很喜欢,如果你实在想吃,可以告诉我。”甚至你也可以告诉他你的情绪,“如果你不告诉我而自己偷偷的吃,会令我感到很烦躁。” 2、接受那些不好听的真话。 “我讨厌奶奶,讨厌死了。”四岁的可可怒吼着冲进卧室。妈妈听了很不高兴,她教育可可“你怎么可以这样说?奶奶每天接你放学、给你做饭,还经常送你玩具、带你出去玩。你怎么可以说这么伤人的话?”可可情绪激动,“我再也不要她接我,我再也不想见到她!”妈妈生气了,“你再这样我就打你屁股。”这次可可改口了“好了妈妈,你别生气,我喜欢奶奶。”妈妈松口气“这才是好宝宝,你想吃什么?” 这件事让可可意识到,说真话会受惩罚,说谎话会得到爱,那今后只说那些让妈妈高兴的话。其实,如果妈妈能冷静下来问一问可可“你生奶奶的气了,为什么呀?”也许可可会告诉妈妈“因为奶奶给妹妹买了礼物而没有给我买。” 一个诚实的孩子,在还没掌握语言的技巧时,会说令人愉快的真话,也会说让人不高兴的真话,这是父母必须事先接受的事实。 3、区分真正的谎话和幻想 3岁半的小宝正处于物权意识强烈的“小黑”时期,什么都不愿意和小朋友分享。但是每次从外面玩完回家,他都喜欢跟我说“妈妈,我和轩轩一起玩了,我和他分享了我的机器人。”事实上别人看他的机器人一眼都不行。我明白他是想跟小朋友分享,但是又怕要不回自己的玩具,就脑补出了和小朋友玩耍的场景。所以我也不拆穿他“宝宝下次可以和轩轩分享你的小汽车。” 小孩子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无法分辨现实和想象,所以很多时候他们的话听起来就像谎话。另外,3岁左右的小朋友特别喜欢自言自语,尤其是一边玩玩具一边嘟嘟囔囔,而且喜欢自行编造很多不存在的事实。这是因为小宝宝还没有形成内在语言系统,心里想什么就通过嘴巴直接说出来了。等他们再长大一点,内在语言系统发育完善了,他们的许多想象就会内化为心里的想法而不会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