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一旦发现宝宝似乎对所有的事情都只有“三分钟热度”,难免会有一些担忧。但是,宝宝不专注是天性使然吗?专注力也称注意力,它原本是宝宝成长过程中自然具有的本能。为什么宝宝会逐渐丧失这种本能呢?关键在于宝宝成长的环境里总是充满了“干扰”因素,这些“干扰”在不经意间破坏了专注力自我成长的本能。
No.1 不分时机的关心、干扰、催促
2岁的家家正在地板上专心拼积木。她把积木堆起来,哗地又推掉,然后再堆再推。堆的时候一脸专注,推的时候满脸兴奋……奶奶一会儿过来“宝贝,喝水了”;一会儿“宝贝,饿不饿?”;一会儿“宝宝累不累,要不要休息了?”本来玩得好好的家家发起飙来……
很多父母会抱怨孩子写作业坐不住,不是吃东西,就是摆弄小汽车,一会儿又去偷看电视……看家家的案例就该知道原因了!当宝宝专注地玩的时候,你一会儿问要不要喝饮料,一会儿问饿不饿,试问宝宝怎么会专注于手头上的事情呢?宝宝的专注力不是被培养出来的,是被保护出来的。因此,你不分时机地关心、干扰宝宝,只会破坏宝宝的专注力。
No.2 提供给宝宝太多玩具
你若是以为玩具多、书籍多,宝宝就会很开心,就会增长很多知识,那就大错特错。当然,如果有你在旁边陪伴和指导,宝宝会有一定的收获;如果你只是把玩具和书扔给宝宝自己玩自己看,宝宝很容易形成浮躁和注意力涣散的毛病。因为宝宝一般很快就会厌倦,并不断地换其他玩具。久而久之,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就形成了。
有目的的活动更容易集中宝宝的专注力。游戏开始时,你可以帮助宝宝选择,不要所有的玩具都堆在地上,宝宝一会儿玩一样,什么都玩不长,这样的游戏是没有意义的。游戏质量的高低不在于玩具的多少,也不在于玩具价值的高低,而在于宝宝在游戏中获得了怎样的发展。
No.3 缺乏耐心
动物园猴山旁,蒙蒙高兴地看着爬高跃低的小猴子。一旁的爸爸不断催促着:“走了走了!还要看老虎、狮子呢!”小家伙不为所动:“我要看猴子!爸爸,猴子也有手对不对?”爸爸一边敷衍着一边又开始催:“走啦,有什么好看的!”
很多时候不是宝宝缺乏耐心,而是大人提前丧失了观察的耐心。就像蒙蒙爸一样,总会从现实的角度去考量,如买了门票就要一次都看完或者天快黑了要尽快看,但是宝宝的专注力却集中于自己感兴趣的事上。所以,当宝宝专注于看,专注于观察的时候,你不要为了赶时间而打断他的蓬勃发现力。与其走马观花快速看完所有,不如一次看不完再来一次,让宝宝尽情享受专注的乐趣、发现的乐趣。
星星在沙滩上玩沙堆游戏,他小心地用铲子挖着,把沙子送进小桶里,装入桶里的沙还没有洒在衣服上的多。可他一点不在意,不一会儿星星垒出了一个长方体,一个圆柱体……妈妈从旁边走过来大叫:“怎么把衣服都弄湿了!”爸爸也来了:“儿子,你的房子怎么没有装门呢?来,爸爸教你,在这里留个小门!”“我不要留小门……”星星立即沮丧起来。
爸爸妈妈总是不经意间破坏宝宝在快乐中建立起来的专注力,用自以为是的行为干涉瓦解了宝宝的自尊心和成就感。
教育小叮咛:请在宝宝需要的时候再出现。当宝宝沉浸在游戏中,请远远地陪伴他,以能给他安全感的距离为宜。不要对宝宝的半成品评头论足,当他希望你分享他的快乐时再和他分享。
No.5 对待宝宝的重复不耐心
3岁的童童反复把杯子里的水倒进另外几个杯子里。他仔细观察着,发现这些杯子高矮、粗细各不同。有的杯子水刚满,有的杯子水刚好半杯,还有的杯子很小。妈妈在门口观察了半天,看到童童把水洒了一身,再也忍不住,立马制止童童。
宝宝如此专注地反复做一件事,完全忽略外物,这样的情况专家称之为“重复练习”。每次完成这种体验后,宝宝就像完成重大任务一样充满了喜悦和满足。其实,宝宝正处于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年龄,通常会不停地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一旦碰到吸引他的事物,就会忘我的投身其中,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十分惊人。这时,你不要去干扰他,让他一直处于忘我的境地,那么宝宝以后每做一件事情都会非常专注。 孩子在接受禁闭和反省期间,趁机毁坏房间里的东西,那该怎么办?
到目前为止,孩子的本质通常无可挑剔。他们绝大多数不会故意毁坏房间。只有极少数孩子才让人失望。比如,如果他们被迫关在房间里,就会把里面的东西到处乱扔,让房间里变得一片狼藉。
还有些“小魔鬼”实施的破坏则是震撼性的。他们故意毁坏自己的床铺;他们穿上皮鞋,把墙壁踢出大大小小的坑洞。不管孩子做什么,你都要有应对之策。你要尽可能“防患于未然”。难道你可以怨天尤人地叹息:“啊,上帝!我的孩子简直就是魔鬼的化身!现在我该怎么办呢?”不,你决不能束手无策。你的态度非常明确:“你们是我的孩子,我是你们的长辈。我非常爱你们。不过要是故意和我过不去,我对你们也不会客气。把你们调教成懂事、听话的孩子,那是我的职责所在。当然,我也不会要求你们不犯错误,十全十美。可你们要是故意和我为难,我就要采取处罚措施。”
几年以前,有一对夫妇到我的诊所进行咨询。在我的办公室里,他们8岁的儿子,显得很是乖巧,看不出任何异常迹象。可换了别的地方,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用他父母的话说,孩子在家里一刻也不得消停。他跑来跑去,上窜下跳,还经常偷偷溜出家门。他的脚上像是装了滑轮一样。对于这个“站在滑轮上的小魔王”,父母甚至有过这样冲动的想法:最好把家庭住址贴在他的脑门上。这样的话,万一他哪一天跑丢了,也可以被发现的人邮寄回来,省得他们另外刊登“寻人启事”。他们还经常把儿子称作“路易十四国王”。显然,这对夫妇实在是忍无可忍了。
他们不想对孩子的嚣张听之任之。他们恳请我出个好主意。于是,我推荐了“魔法1-2-3”,并教给他们怎样使用。回到家里以后,“路易王”依旧我行我素。他的父母随即施展魔法。第一次被父母数到3,并被关禁闭的时候,他不敢相信这一切。至于父母如何把他弄回房间,我不得而知。不过刚刚被关进卧室,孩子立刻就行动起来——把房间变成了一个垃圾场。他把抽屉拉出来,把里面的东西全都倒在地板上。他把枕巾和床单从床上扯下来,又把床垫里的弹簧抽出来。他一不做,二不休,气势汹汹地打开衣柜,把里面挂着的衣服一件又一件地取出来,扔得满地都是。接着他又把柜子里的玩具倒了出来。最后他喘着粗气,意犹未尽地爬到窗帘上。他用尽力气把巨大的窗帘拽了下来。
这一切使他的父母快要昏厥。他们交头接耳地策划惩罚方式,甚至想到要给孩子以天底下最严厉的惩罚。好在行动的最后一刻,他们核心理念禁闭期间,绝大多数孩子不会趁机“大闹天宫”,把房间糟蹋得不成样子。不过一旦发生那样的情形,你也要保持镇定。孩子毕竟是孩子!使用“魔法”,你就可以降服他们。终于压住火气,没有爆发出来。按照我的指点,他们没有给孩子清理房间,也没有提醒孩子他应该自己收拾。不管怎么说,他们的“路易王”还有可能再发淫威。像过去一样,只要儿子捣乱,他们就继续对孩子数数。只要数到3,他们就继续对孩子实施禁闭。他们当然没有这样数数:2.5、2.7、2.9……这样数数的结果,毫无疑问将是悲剧性的。孩子被送回他自己的房间以后,不得不面对屋内成堆的垃圾。
睡觉的时候,他不得不从屋内的垃圾里翻拣出睡衣来。他还得为自己重新整理好床铺,因为他不会让自己睡在凹凸不平的床板上。由于房间过于混乱,孩子第二天上学时,有时连校服都来不及找出来,显得邋邋遢遢,遭到了伙伴们的嘲笑。很快这个“路易王”就明白,他的父母不再像过去那样好惹了。如果他坚持较劲的话,也讨不到什么便宜——父母还有其他的魔法对策呢。大约在10多次禁闭之后,孩子终于温顺下来。当他能够平静地反省的时候,父母开始帮他整理房间。从此以后,孩子开始厌恶故意捣乱,厌恶在屋里到处乱跑,厌恶被父母抓住把柄而对自己数数。这个孩子如今非常乖巧。他也越来越听父母的话。他在学校的表现也比以前好多了。很大程度上,这是教师们也在使用魔法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