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开始,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受到学界及相关岗位工作人员的热切关注,建立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教育是教育发展新趋势。关于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逐渐变成一个热点话题。
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一、选题研究意义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两者一直是我国教育系统中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各有优劣。因此单纯的家庭教育或者学校教育都是不完整的,只有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很好的结合起来,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的效力。
二、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关于家庭教育的研究历史已久,但是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的研究成果较少,对于这个选题的研究文献很多,但尚未形成专著,已有的研究文献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大多数学者遵循着先探析“各自优劣”,再分析“两者结合的必要性”,随即指出“两者结合的不足或问题”,最后提出“解决办法及对策”。与此同时,又会延伸或触及到其他论题,比如在研究家两者结合的必要性时,会形成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的研究以及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中蕴含的德育资源开发研究等。关于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界定。关于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涵义的科学界定决定及整个研究的重点和方向,但是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对其涵义没有明确的定义,缺乏理论渊源,不同的学者对其定义不一,部分学者称其为“家庭德育”或“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或“家庭思想道德教育”、有的称其“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等,甚至同一篇论文中几个不同的名称交叉出现。刘研熙,罗雄提到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是目前较为全面的定义1。其次,是2007年闫峰在其硕士毕业论文中写到的“大学生家庭教育”最后,还有张倩014年写道的:“大学生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以上基本是已有文献中对其涵义的界定,也为后面很多学者借鉴。2关于两者优缺点的研究成果较多,有如张玉倩,孙其昂《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何以可能及何以可为》(第543期)、刘研熙,罗雄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初探》(2005年2月第19卷第2期),综合归纳他们的论述观点,可以得出家庭教育具有先入性、情感性、渗透性、针对性和个性化教育等优势,但是家庭教育存在家庭成员的经济状况、家庭作风、行为习惯制约家庭教育等,所以家庭教育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可能会给学校教育带来负面影响。而学校教育等优点是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但是统一的教育模式可能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关于两者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研究成果同样已有很多。一方面是认为家庭教育中蕴含着很丰富的德育资源可以助力于思想政治教育,比如李艳萍阐述的“在古代中国,由于家国同构的政治体制和官学私学并重的教育体制,家庭教育发挥了独特的作用。3另一方面,也有学者如宋婧从大学生家庭教育边缘化,探讨了家校结合的必要性4。关于两者结合存在的问题及措施,较为突出的理论成果如下:陶德庆,汪雪梅指出家校结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很多,诸如“教育责任推卸现象”、“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的缺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越位”等,家校各兴一套等;5蒋芳云在也提出了类似的不足与问题。学者在分析两者结合中存在的不足的同时,也在努力探讨解决措施,被提到比较多的措施有如建立并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等,较为系统的论述如学者宋婧总结建立“制度保障”、“机制保证”等。6关于不同阶段,两者结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小学阶段的家校结合研究,比如伊扬研究家庭德育对于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影响问题7;温晓荣的《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未成年人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等,但是关注大学生或高校群体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的还比较少,较为突出的有蒋昕芸、刘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家长责任伦理调查与思考》(2013年)、宋婧《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校合作问题研究》等。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的紧密度是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弱的,也就是说目前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的关注还有待加强。另外,还有从其视角探讨两者结合的研究成果,理论成果也还有待继续充实,比如关于特殊群体的家庭教育研究,主要是随着家庭结构类型增多而出现的,这类研究的重点是结合特殊的家庭群体进行家庭教育问题的研究,然后尝试提出解决措施。关于某个人物的家庭教育思想研究,关于将中国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国家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研究等。
三、研究期望
综合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我国关于“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或“家庭思想德育”概念的界定方面依然还很模棱两可,缺乏科学有力的理论依据,有待继续探索。同时,在解决两者结合过程中缺乏对家长群体的培训,因此后期的研究应该可以尝试“家长培训学校”以及借鉴美国的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的建设。最后,目前关于家庭教育的立法还只是一些地方性立法,单独确立家庭教育法的几乎没有,关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的立法支撑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今年暑假,厦门理工学院共有458名师生组成的18支“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小分队奔赴福建各地,充分利用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输出高校科研成果,搭建电商服务平台,提供文创旅游规划,通过互联网等形式宣传推广当地农业资源,打造“绿色农业”“一村一优品”的品牌效应,拓宽物美价廉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此前,由学校牵头建设的高校红色孵化器“厦龙筑梦红色孵化器”在位于闽西革命老区的厦龙山海协作经济区揭牌。该孵化器主要对接当地的产业需求,引进孵化学校师生的创业项目,使其成为大学生创业团队连接红色基地的扶志和扶智纽带。
“把思政课堂延伸到广大农村、革命老区,让学生在服务实践中接受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这是学校强化实践育人导向,创新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的体现。”校长朱文章说,学校始终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扎实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
作为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学校将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视为引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渠道。去年,学校河小禹团队用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河长制和护河工作自编自导成闽南语歌曲,在多地传唱,深受村民喜爱。实践队队长表示,他们将通过河小禹的载体,继续与当地有关部门合作,完善科研、实践、宣传、巡查、反馈及处理机制,全面推进母亲河保护工作。
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宋富华认为,如果教师仅仅把思政课看作一门需要学生掌握具体知识的课程,那么将跳不出思政课难上的怪圈。为此,学院以实践育人为导向,不断创新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积极拓展第二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学习和成长。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晓丹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指导学生完成“寻找特区口述历史”,学校级机制卓越班的卓同学通过“莫兰蒂”台风登陆厦门的社会调研,深刻感受到历史就在身边。“印象深刻的是一位40多岁妇女所在的小区受到重创,虽已怀有身孕需要照顾,但她还是毅然鼓励丈夫参与小区的灾后重建。大家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的团结和对厦门的热爱才铸就了这座城市今天的‘高素质’和‘高颜值’。”
此外,学校着力发挥“读书社”的理论教育引导作用,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读红色经典名著活动,撰写心得体会,撰写调研报告,组织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领作用。
思政课要“活”才能“火”
为了让思政课真正“活”起来,厦门理工学院请学生上台讲课,以“寻找生活和专业学习中的哲理”为主题,把在生活和专业学习中看到的现象或遇到的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机联系起来,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哲理、印证哲理。
学习哲学并不等于背诵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特别强调学生要学会运用哲学理论与方法去分析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学哲学,用哲学”。
“通过科学实验理解哲学,用哲学指导科学研究,我们懂得了从事物的两面性去看待学习和生活。”级材料学院李同学的选题是《材料拉伸实验验证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他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加深了大家对辩证思维的理解,比如不能单一看实验失败在哪里,而是要多想想为什么失败。级投资学专业学生王同学以电影《战狼》以及欧洲的郁金香效应作为例子,来验证“艺术的作用与投资之间的联系”。他说,这种案例研究让大家深切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事物本身的状态和全部,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应该更加全面系统。
“学校致力于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培养的学生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同时也应当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开阔的理论视野”,朱文章校长表示,学校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使枯燥而抽象的理论教学鲜活生动,让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更好地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创新网络思政教育模式
“以前从来没有告诉过别人自己的家庭情况,但是这次的亲情作业让我敞开心扉,有机会对所有关心我的家人朋友、叔叔阿姨、老师同学说声:‘谢谢你们!’”15年前,两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学校级环境工程专业学生陈同学不幸失去了双亲,在学校微信平台“厦理工e起来”发表亲情作业文章《特殊的家,特别的爱》后,他收到了众多师生的温暖留言和热情鼓励。
校党委副书记林志成说,学校积极探索网络思政教育新模式,充分发挥网络育人功能,精心打造“厦理工e起来”微信平台,将微信平台的宣传教育与思政课堂以及各种学习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构筑师生的网上精神家园,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新活力。
每年寒暑假,学校通过“厦理工e起来” 布置 “亲情作业”,鼓励“亲情陪伴”,引导学生分享寒暑假生活、抒发感恩亲情的真情实感,先后推送了《假期,在家好好陪陪父母吧》《亲情作业,你完成了多少呢》等70多篇学生感人美文,仅春节期间,“亲情作业”系列活动就吸引了51万人次互动交流,e平台上充满了年味与幸福感,更涌动着亲情与爱的温暖。
“厦理工e起来”还有个点击率和参与率相当高的“小吐糟”互动社区。一位学生吐糟校内电瓶车“小白”速度过快,存在安全隐患,立即引起了学校领导的重视,问题当天得到解决:限速、改善车况、加强监管。针对学生提出的“在公寓区加装晒被架”、“宿舍安装开水过滤器”等诉求,学校有关部门均第一时间给予答复、研究并协调解决,反应之迅速赢得了同学们的一片叫好。“眼光向下”,认真回应积极解决师生生活中一件件琐碎的“小事”,在学校和师生之间建立起了更加信任、更加和谐的关系,极大增强了师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已经成为师生表达诉求的“直通车”和学校倾听师生心声、掌握师生思想动态的重要平台。
学校还推出了传统校园文化精品活动的在线版,把文明班级创建、文明宿舍申报、周末文化集市、素质养成主题周搬到了网上,使学校传统品牌活动档次更高,人气更旺,受益面更大。通过这一系列丰富、生动、火爆的线上校园文化活动,“厦理工e起来”微信平台把学生的思想教育从校内到校外、从学期到假期无缝连接,以点带面,以小带大,将理想信念教育渗透其中,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素质养成平台上的主角,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的生动普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