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无疑是必备条件,自律是什么?自律是指人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自律的能力包括三个方面:自治的能力、自发的道德、坚毅的精神。
自治的能力主要指生活自理能力,能收拾好房间,父母不在家能煎个鸡蛋泡杯牛奶。自发的道德指做了不道德、损害别人的事情后会有罪恶感,所以不做,做事情会考虑其他人的感受,负责任又利他。坚毅的精神指有约束自己的能力,能够为了更重要的目标而推迟一时的满足,即延迟满足,这是成功很重要的基础。
智商差不多的孩子,自律越高成就越大。智商稍有不足,但只要够自律,成就也不会差。有同理心,会考虑到别人,懂得自我约束,人际关系也较顺畅圆满。此外,自律的孩子较独立自主,自信和自尊相对较高,自然也拥有较强的挫折忍受力。
婴幼儿期的后来嫂子也来家里做客,她表示,儿子8岁了,从前特别勤快,现在无比的懒,别提帮自己干活,起床连衣服自己都不爱穿。
我印象中侄子是一个非常勤快的小孩儿,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嫂子暗戳戳的告诉我,都是孩子奶奶惯的,什么都不让孩子伸手, 孩子变得越来越懒,这次看似简单的婆媳矛盾,我没有帮衬着糖果姥姥说话,确实家长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对孩子并不一定是好的,也有可能是一种溺爱。
罗曼·罗兰说:“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让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
在知乎热门问题《一个人是怎么变废的》的高赞回答中有这么一条——懒惰。
而孩子变得懒惰,并不一定是孩子本身承受着什么压力不愿意面对,而是成为了一种习惯,这种不良习惯的养成和父母日常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家长这三种教育方式,是把孩子变懒惰的刽子手
1、凡事都不让孩子伸手
“你还小,这个活你干不了”,“这么小的活,妈妈不用你帮”。大活家长去阻拦,小活又不舍得麻烦孩子,导致大事小事孩子都不愿意伸手。不是孩子不想做,父母太勤快了,一开始这种意识就被家长磨平了。
家务并不能指望孩子帮什么大忙,而是锻炼孩子的一种方式。孩子是个野蛮人,没有规范纪律没有是非善恶,饿了吃不舒服就哭,这是自然规律,对3岁的小孩子那真是对牛弹琴。青春期是孩子走向自律的重要阶段,能顺利发展出自律的青少年,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能觉察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他律型的青少年就需要外力约束,才能表现恰当行为。
父母在孩子的自律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没有一个孩子会故意惹大人生气,他只是因为前额叶还没有成熟所以不小心又失控了,你的角色不应该是法官或警察,而是耐心引导启发而且相信他可以自己做到的教练,千万不要让亲子关系恶化,因为与孩子的正面关系最能够激发自律,让孩子知道你爱他信任他尊重他,而要发展令人满意的正面关系,同理心是重要技巧之一。
把亲子冲突当成是一种修练,修练到最后,对人就会比较宽容。我们期待孩子能自律,也希望他有开放的心胸,开阔的视野。所有人都是靠着正向回馈才能成长,适时表达鼓励与爱意,对孩子的自信与自尊很重要。当孩子感受到被爱且被欣赏,且因为表现好而得到鼓励与支持,就比较不会有负面行为。
分享自网络
关注宝宝知道,了解备孕、怀孕、育儿更多精彩内容:专家直播、日刊知识、胎教电台、儿童故事、动画片,还有宝妈们最爱的社区圈子!宝宝知道与千万妈妈在一起,科学孕育,为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