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朗诵《少年中国说》是青岛市博物馆历届文博夏令营的压轴节目。孩子们满怀激情的朗诵,回响博物馆上空,每届在场参加毕业礼的营员家长、观众以及工作人员无不为之动容。几年来,青岛市文博夏令营一直以低保户、特困户、新市民子女、希望工程及春蕾计划救助对象等作为优先招收对象,切实将文化惠民工作落到实处。自开办以来,用心的组织、丰富的主题、多样的参与形式让青岛市博物馆收获了多个年龄段的“博粉”。
& & 以“青博之声 朗诵与主持”为培训主题,发挥馆内专业讲解人才优势,为学员讲授朗诵课、口才艺术等专业课程。
由青博工作人员精心布置的“国韵学堂”便是孩子们汲取专业理论知识的地方,而大型基本陈列《“青岛史话》”的展厅则是营员们实战练习的场所。配以古代趣味运动、植物锤染、木版年画等等形式多样的互动体验,向青少年传递我国精彩纷呈的传统文化。
& & 除持续推进独具博物馆特色的朗诵班以外,文博夏令营中还增设了暑期公益课堂——《中国文字的演变与书法》。 结合馆藏书法藏品重点讲述了中国书法文字的演变过程,帮助孩子们领略书法艺术的奥妙。课堂中,专业老师引导青少年树立掌握正确的书写方式,展厅里,近距离观摩历代书法名家的艺术作品,从中感受我国传统书法艺术。博物馆以博古通今的独特教育方式和环境,让孩子们在文化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在创造中收获。
“看见过去”,可以“动起来”的博物馆
& &“有初、连中、贯耳……”这是青博社会教育卡通形象代言人“龙儿”正在向观众介绍古代的一种投掷游戏。清明节传统节日期间,青博弘扬传统文化、挖掘馆藏铜壶资源,强力推出了“东夷探源——古文明印记之现代人眼中的古代趣味运动”投壶体验活动,让博物馆跟着文物“动”起来。结合馆藏清代投壶,带动观众一起着古装,玩“穿越”,体验古代人雅致的休闲娱乐生活。 活动一经推出,立刻引起岛城观众的极大兴趣,尤其得到青岛市诸多中小学校及家委会的关注,目前已私人定制数十场投壶体验活动。
& & 如何依托展览、借助文物,让观众更好的地了解历史、“看见过去”、认知传统,一直是青博推广社会教育活动的宗旨。继青博推出投壶体验活动后,延续推出古代趣味运动系列之蹴鞠活动,轻松活泼、注重参与的形式,让家长和小朋友充分感知可以在博物馆里玩中学,学中受益,一同在博物馆内解读历史“看见过去”。
馆校资源共享,传统“牵手”高科技
& & ,青博资源共享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首度牵手青岛贝林自然博物馆,将传统文化与增强现实技术(AR)和“动态捕捉”高科技巧妙结合,合力推出“千古探秘校园行”第七季《博物馆里的动物世界》。来自两千多年前的馆藏历史文物与珍稀野生动物标本,来一场“千年偶遇”。历史文物、野生动物标本与高科技的视觉冲击,打破了传统宣讲手法,一堂堂别开生面的趣味课堂,极大的地调动了孩子们的课堂积极性,激发了求知欲和互动参与性。促进了博物馆社会教育与学校教学的融合。“千古探秘校园行”主题宣讲是青博自2011年以来推出的社会教育项目,一经推出便深受青岛地区各大中、小学校的喜爱。主题宣讲以“流动的博物馆”的形式先后将“书的故事”、“青岛史话”、“铜镜的故事”、“墨的艺术”、“古钱今说”等9个专题课程送进岛城的各大中小学校、新市民子女之家、希望小学、聋哑学校、儿童福利院等百余所学校、单位,喜闻乐见的趣味性让孩子们在探秘之旅中尽情遨游获取知识,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了同学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拉近了博物馆与学校教学的距离,更好地促进了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发挥。“围笼式”家中秘藏的方式,其性格中排斥外族、保持威严的防御性因素被渐渐淡化。导览土楼的是一个老教师,是景区的志愿者,每天都用充满激情和力量的声音来感染参观者,他自己的房间也是公开的,墙壁上贴满了他手抄的关于客家和土楼的资料和讲稿。还有楼里居民的微笑和淳朴也十分感染人,他们开明而不失传统风范,好客而不失主人的礼节。随着作为博物馆的资源共享,他们的视线变得开阔,重要的是他们可以感觉到自己身上流淌着客家人的血液,他们有责任传承客家文化的风范。
博物馆具有传承性。我们在博物馆可以感受到历史上的人、事、物,了解到历史上人们的生活方式等,这里保存了一个社区的集体记忆。虽然我不是土生土长的客家人,但是走进土楼里,站在轴线上,我还能清楚记得小时候老人给我讲述土楼里各家各户琐碎的生活和幸福的故事。那种血脉相连的感觉,那种由衷的自豪和震撼,并不是根源于博物馆内的藏品或是陈列方式,而是一砖一瓦、一草一物、一个微笑一个挥手所表现出来的风土人情、所传承下来的文化沉淀。藏品定格在远古的历史,但是把历史和现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最主要的还是文化,文化是一脉相传的。所以我说博物馆能给人穿越历史的错觉。我想这就是博物馆最特别、最令人醉心的地方。
博物馆能激发人类的创造力。身处博物馆,感受古代与现代的碰撞和融合,会有新的感悟和理解,灵感和创造力油然而生。就像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和服特别展”,传统的和服和潮流走向结合,不仅从设计上体现大和民族的性格,从风格上感知他们的精神文化,还给艺术设计注入了古典美感和时尚活力。古老、传统的东西不一定是陈旧、过时的,也可能包含着最前卫、最现实的内涵。这样的传统与时尚的结合,一向是著名时尚品牌的惯用做法,优雅而不失活力。这让我想起老家有一座新盖的土楼酒店,外观和内里结构继承了客家土楼的设计风格和传统,矗立在县城中心,如此古典和现代的碰撞吸引了不少食客的惠顾。博物馆记载的也是一段生活方式,传统也可以融入现代的生活,凭着传统与创新并不完全割裂,博物馆的设计创新就可以给文化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并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