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意见》要求从严执行住房限购政策。提高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购房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保的年限,从自购房之日起计算的前3年内在本市累计缴纳2年以上,调整为自购房之日前连续缴纳满5年及以上。企业购买的商品住房再次上市交易,需满3年及以上,若其交易对象为个人,按照本市限购政策执行。同时,为进一步规范交易行为,限购审核将前置至交易备案环节。
《若干意见》提出从紧实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加强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对拥有1套住房的居民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50%;购买非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70%。购房人在申请贷款时还应承诺首付款为自有资金,违反承诺则作为失信行为信息纳入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根据《若干意见》,上海还将建立统一、规范的房地产市场信息定期发布机制。加大住房用地供应力度,提高中小套型商品住房供应比例。推进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并轨运行、多渠道筹措人才公寓住房,开展新一批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申请受理,加快旧区改造和& 城中村&改造,着力扩大符合政策的住房困难群众受益面。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按照《条例》和《规定》,我局坚持& 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指导思想,继续深化主动公开工作。,我局新增主动公开政府信息5918条,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达41932条。
(一)公开的主要内容
1.及时准确披露社会保险等重点领域信息。
一是进一步完善本市社会保险信息披露制度,主动发布了《2014年度本市社会保险基本情况》,向社会公开各项社会保险参保情况、待遇支付情况和水平,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结余和收益情况等信息。二是及时发布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以及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以及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诊疗项目范围,工伤保险辅助器具目录等信息。
2.全面有序公开民生保障待遇。
一是基本养老金等调整的最新信息,包括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领取养老金人员养老金,镇保领取养老金人员养老金、征地养老人员生活费,精减退职回乡老职工、企业退养等人员待遇标准。二是最低工资、失业保险金、工伤人员伤残津贴和生活护理费、因工死亡人员供养亲属抚恤金、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收入等民生保障待遇调整的最新标准。三是本市新增、调整或停止可医保联网结算的医疗机构信息;四是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的最高支付限额、市民社区医疗互助帮困计划待遇标准等。
3.持续推进公开财政资金信息。
一是稳步推进公开部门预决算、& 三公&经费情况,包括财务收支预算、财政拨款支出预算、& 三公&经费预算说明、部门预算编制说明,以及2014年度部门决算。二是有序推进公开财政专项资金。先后公开了2014年领军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发展、博士后日常工作、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医疗保障、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补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等专项资金的操作流程和分配结果信息。此外,还公开了2014年度的中央财政下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资金以及就业专项资金分配情况。#
4.服务科创深入推进人才开发信息的公开。
一是先行先试,出台办法。实施更加开放的海外人才、国内人才引进政策,服务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大力集聚创新创业人才。二是优化环境,政策创新。支持科研人员双向兼职,鼓励科研人员离岗创业,拓展本市科研人员双向流动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5.破除二元结构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
一是印发实施意见,适应本市城乡发展一体化,进一步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二是明确本市农村户籍与城镇户籍人员失业保险缴费义务相同,失业保险待遇同等。三是就业促进专项计划十大举措,多层次、全方位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四是进一步提高本市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起,本市将实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二)公开的主要途径
我局充分发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自办媒体、市档案馆、公共图书馆等主要公开渠道的作用,方便群众多渠道获取政府信息。另外,我局还注重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拓展和优化公开渠道,不断提高信息公开的权威性、互动性和服务性。
1.充分利用政府网站等传统渠道公开信息。
优化网络平台建设,继续发挥网站的& 第一平台&作用。,我局网站群累计浏览量达7.79亿次,其中12333门户网站设置& 新闻发布&、& 信息公开&、& 网上办事&、& 便民服务&和& 互动评议&等五大频道,访问量2.25亿次,其中& 信息公开&专栏的浏览量为1050万次。
2.注重做强新媒体,政务微博拉近民心。
我局依托新浪、腾讯、东方网平台,把& 上海12333&政务微博作为政府网站的延伸,累计发布微博3996篇,回应粉丝评论和提问598次,收到粉丝评论4639条,为配合各类民生保障政策的宣传,今年我们设计制作了& 2014年度职工工资性收入申报&、& 最低工资标准调整&、& 高温费系列&等多项专题内容,受到粉丝的关注和欢迎。
3.拓展新渠道,探索政府信息由主动公开向主动推送的提升。
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我们联合& 丁丁地图&开发了& 12333电子地图&手机客户端(APP),目前已经上线公测,收集有近两万条信息,涵盖局系统各条线服务窗口、养老金银行网点、医保定点医院、药房等,进一步方便了市民查询局系统对外服务窗口,并提供相应的交通导航服务。
三、依申请公开工作情况
,在我局受理的政府信息公开909件申请中,当面申请492件,传真申请1件,网络申请287件,信函申请129件。已经全部作出且无超期答复的现象。
从申请内容来看,养老、工伤、医疗、失业(就业)等民生政策历次调整的待遇仍是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领域;涉及职称评审、工资福利、引进优秀人才等内容的申请数量继续保持平稳;另有少数涉及军转安置、征地劳动力安置等政策或者历史遗留问题。总体上,申请事项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与自身权利主张和利益诉求密切相关,与社会热点密切相关。
从答复的形式来看,答复& 同意公开&(含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部分公开)的有651件,占72%;答复& 不予公开&的有26件,占3%,主要原因是涉及& 国家秘密&、& 非政府信息&、&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等。
另外,答复& 非本机关公开职权范围&的有62件,占7%;答复& 信息不存在&的有23件,占2%;告知需更改补充的有147件,占16%。
,我局按照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关于本市行政机关依申请提供政府公开信息收费有关事项的通知》,对依申请提供政府信息收取复制工本费总计24.20元。同时,对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以及确有其它经济困难的人员,依法减免了相关费用。
四、复议和诉讼情况
,我局共发生涉及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案5件、行政诉讼案6件,目前均未发生纠错案例。发生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的主要原因是申请人不服我局的答复。#
五、咨询解答等政务服务情况
,我局重点策划、组织了创业新三年行动计划、技能中国行、启航计划等专题宣传活动,刊播相关报道63篇,包括7个专版报道。共发布新闻稿66篇,媒体刊播报道496篇,其中头版报道86篇,主要媒体头版报道30篇;举办新闻发布会(通气会)3次(欠薪、城居保、国内引进人才
),组织媒体现场采访33次;参加市委市政府新闻发布会3次(科创、海外人才、医保),通过市政府新闻办发稿5次(养老金、民生待遇、城乡一体化科创20条、机关事业),参与市委宣传部专题宣传1次(就业创业民生);共完成《媒体报道》270期,编辑报送《舆情摘报》49期。共编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报纸51期,印发450万份,在本市各职业介绍机构、社保经办服务窗口免费发放,并张贴于全市各社区的宣传栏,供市民就近阅览。另外,编印《上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杂志12期,共印发30万册,同时上载局门户网站,供市民在线阅读。电子杂志浏览量达51万人次。
,我局充分利用现有咨询热线的资源,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高效、权威的政策解读服务,共接听咨询电话512万个,其中12333劳动保障热线约387万个,962218医保热线约122万个,64378292人事人才热线约3.5万个。
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的同时,我局还利用人机互动对话的先进技术,开发了& 12333智询通&服务系统,通过& 智能提示&和& 人机交互&,模拟客服人员在线接待,将传统的& 用户自助式浏览&提升为& 提示式智能服务&,实现了网站在线咨询形式和交互流程的创新。为进一步加强信息服务的功能,我们有效的将& 12333智询通&和& 网上咨询&紧密结合,第一时间为用户解疑释惑,目前,& 12333智询通&访问量已经突破4.2亿次。
我局还高度重视政务舆情的收集、研判和处置工作。,我局网上评议平台共收到并办理市民的咨询、评议等各类诉求件约4.6万件。举行& 12333在线&互动32期,浏览人数超过11万,策划组织开展4期在线调查活动,参与人次逾5000人次,浏览量达6万。同时,网上互动活动与新浪、腾讯的微博平台联动进行,回应网民关切,其中第32期《度本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新政策出台为契机,兼顾政策规定和经办操作两个层面,广受好评,是全年受关注程度最高的一期活动。
,我们撰写舆情专题分析报告36期,编写重要舆情专报13期,涉及国家层面相关政策及我局重大或敏感政策调整、突发劳动纠纷事件等内容。另外,针对政策措施出台及热点问题,我们及时发布权威消息,正面地引导舆论。
六、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我局的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主动公开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二是公开信息的实用性、及时性、全面性与公众的期望值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三是依申请公开的办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尚需不断提高。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深入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市政府要求,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进一步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夯实公开基础,深化公开内容,拓展公开渠道,提升公开质量,加强互联网政务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增强透明度,提高行政效能。
七、附表(度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