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在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边界小组会议上,多位委员就引进高校等科研机构海外人才进行了讨论。有委员建议调整国内对海外人才的学术评价体系,也有委员建议国内学术界更加重视自身人才的培养。
会上,教育界人士、北京工业大学教授、智能机器人研究所所长黄强指出,国际高端人才引进我国后,将出现难以适应国内人才评价体系的问题。”尤其是对非华裔来说,一些国内奖项对他们来说太难了。而他们的学术奖项或职称也不能纳入我们的学术评价体系。”
黄强说,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引进的人才如果不被认可,很难留下来。他建议将外国人才的研究成果、荣誉或部分国际学术奖项纳入国内学术评价体系。
关注引进海外人才的不止黄强一人。教育界人士、清华大学化学系理论化学中心主任李军在1月12日的学部小组会议上对清华大学博士后制度表示担忧:“由于博士后政策落后,很多海外人才被录用后不能留下来。”
为此,北京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系主任、教育系院士彭连茂告诉京户网,目前,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将更加注重引进国外人才,而不是培养才能本身。
“从长远来看,国内高校和其他科研机构必须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是根本”,彭教授认为,如果没有人才培养能力,或者没有健康成长的环境,这就更可怕了。
教育界人士、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院长唐永胜表示,在加强人才引进的同时,也要注意适度性和可持续性,避免更多的失衡,避免急功近利的心态。
即将过去。回顾一年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人才工作,可以说有许多亮点,在改革创新中奋勇向前。
今年,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人才评价更加完善,人才幸福感不断增强。
今年,专业技术人才建设以“优质拔尖”为导向,释放创新创业活力;高技能人才继续在世界舞台上闪耀,技能成为共识。
今年,广大人才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实践。人才事业与民族梦想互动交融,同频共振。
人才引进问题(图1)" style="max-width:100%!important;height:auto!important;" alt="委员会谈论研究:高校等科研单位的海外人才引进问题(图1)" src="https://www.sh112.com/000/209.jpg" width="640" />
&
创新与改革人才评价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体制机制顺畅,人才聚集,事业繁荣。今年,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加快人才评价体系改革,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职称制度改革稳步推进。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职称评定管理暂行规定》,加强职称评定管理法制建设,从源头上规范职称评定程序,有效保证职称评审质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指导和督促各地有关部门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和职称制度改革。目前,中小学教师、高等专科学校教师、会计、工程、民航飞行技术、经济、自然科学研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等12个系列职称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已会同有关行业部门下发。职业资格制度不断完善,监管、成本等职业资格制度一体化,注册安全工程师等职业资格制度文件印发。推进对专业技术人员资格审查不合格人员的联合处罚,有效防范资格审查中的重大风险。
“四只”专项行动深入开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开展“唯论文、唯职称、唯教育、唯奖励”专项行动。江苏细化人才专业分类,建立高层次、急需的人才评价绿色通道,人才评价不再是“一把尺子到底”。山东把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审、组织评审改革作为科技管理改革的突破口,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和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新主体。
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改革取得新突破。8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改革和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的意见》,建立了科学化、社会化、多元化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了具有专业资格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以评价、专业技能水平认定和专业特长能力评价为主要内容,形成有利于技能型人才成长和功能发挥的制度环境,促进优秀技能型人才脱颖而出。指导和推进企业职业技能水平认定试点工作。目前,18个中央企业和30个省份的900多家企业开展了试点工作,颁发了4万多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推进了技工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工作;发布了13条新的职业信息,发布143项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关注高精度和急性缺陷
不断加强高层次创新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深入组织实施各类人才工程和项目,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建设成效显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遴选了414名国家级项目人选。完善博士后管理体制,新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39个。实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国际交流计划、湘江学者计划等项目,资助1000多人,开展学术交流活动37项。
加快培养高层次、急需和关键专业技术人才。全年举办3期国情培训班和2期创新讲座,组织高级专家出国培训。7月和9月,分别举办了“从扶贫到乡村振兴——支持农业科技人才”和“5g创新与发展”两场讲座。来自全国各地的院士、国家人才工程候选人等高层次专家学者、科研人员、企业界和地方政府代表积极参加了讲座。
吉林省珲春市加快高新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坚持高端人才带、深层次潜力培养、建设基地培养等方式,加快各领域人才成长。图为引进高技能人才带领工人检修设备。
鼓励和支持留培学通员回国、服务国家,不断完善和完善海外高层次回国人才的各项服务保障政策,加强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实施侨生回国创业创业创业扶持计划、高层次侨领回国创业扶持项目,优化侨胞创业创新环境。实施侨胞报国行动计划,引导侨胞深入基层扶贫,服务地方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支持广州交易会、大连海创周、南京留学交易会等大型人才项目和交流项目,为留培学通员回国开展风险投资、技术研究和项目合作搭建桥梁。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深化校企合作,采取企业与学校“两师带徒”、工学交替、培训培训的模式,培养技能型人才。图为江苏企业总技术员、教学导师王磊(右)在车间教徒弟纠正减速器轴颈水平。
加强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今年以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继续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实施先进培训项目300个,对112万名困难群众进行培训和在职培训,新建继续教育基地20个。开展新疆、西藏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专项培训,遴选520名少数民族专业技术骨干,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培训和实训。今年,经国务院批准,西藏开展了第三批专项培训。今年至2023年,计划为西藏培养600名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开展5批专家服务团。
通过竞争促进学习
高技能人才建设步入快车道
世界技能大赛成绩显著。今年,在俄罗斯喀山举行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代表团参加了56个项目的全部比赛,获得16金14银5铜17项大奖,在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中均名列第一,在世界舞台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在全社会弘扬工匠精神,鼓励青年人以技能成才、以技能报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事务部在全系统下发《关于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技能型人才重要指示精神的通知》,部署推进技能型人才建设。
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代表团在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上均获得第一名,在世界舞台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图为美发金牌得主石丹身披国旗,走上最高领奖台。
大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以竞赛促教、促训、促学。今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积极部署推进第46届世锦赛筹备工作,组织了60场全国技能大赛。今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在重庆举行。比赛的主题是“技能合作与共同发展”。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00人参加了比赛。11月,“三区三地”职业技能大赛在云南昆明举行。这是我国“三区三地”地区首次大规模职业技能竞赛。共有211名选手参加了9个项目。
强对高技能人才的表彰和鼓励。今年1月,第十四届高技能人才选拔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共有30名“中国技能奖”获得者和300名国家级技术专家获奖。7月15日,举办“7月15日世界青年技能日”主题活动和“技能中国行——走进辽宁”启动仪式,参观技能成果展,在全国同步开展“7月15日世界青年技能日”宣传活动。今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办了汽车、数控、焊接等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导交流活动,组织高技能领军人才寒暑假活动,举办了8次世锦赛先进事迹汇报会和6次技能交流展示会“技能中国行”活动,促进工匠精神在宣传交流中的生根发芽。
出台政策措施,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的政策体系。浙江出台了《关于工程技术领域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融合的意见》,突破了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的身份壁垒;淮安,江苏省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施意见》,从充分发挥各类职业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出发,建立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推进行业发展渠道、高技能人才待遇等九个方面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广州市将高技能人才纳入人才引进体系。具有高级专业资格并符合相关条件的非本地人,可以申请办理户口迁入。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人才事业与国家梦共鸣
一年来,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政策和项目,搭建平台和载体,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酉阳县政府联合组织实施了“渝东南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专家服务助推扶贫”活动,专家们来到现场交流经验把宝藏送给群众。图为农业果树专家向村民传授果树嫁接技术。
依靠专家服务基层,各行各业的人才走进农村,走进土地,进工厂、进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让智慧的种子在广袤的土地上播撒。在河北平泉、北京、天津、河北等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联合组织医疗、农林、水利等领域专家开展精准帮扶。在新疆阿勒泰,医疗、畜牧、农机等领域的专家被派往各村县,为基层农牧民服务。在浙江省开化县,通过校地合作,高校智库专家学者参与地方政府决策和重大课题研究,为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贡献智慧。
四川省凉山州引导专家深入基层,把专业技术和生产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和群众门口,帮助群众全面脱贫,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图为下沉专家与奶农的技术交流。
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10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京津冀召开第三次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协调发展联席会议,全面落实促进北京、天津、河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协调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支持熊安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今年,科学传播专业职称评定首次实现了京津两地职称评定一体化。北京市和天津市统一了评价标准和内容,分别进行了评价。证书在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相互认可。
3月,广东、香港、澳门湾地区重点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同广东省签署了深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合作,促进广东、香港和澳门湾地区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战略合作,促进人力资源自由流动,加强项目平台建设,为广东、香港、澳门湾地区建设提供相关支持服务。广东出台了多项政策,加强香港、澳门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支持珠海市横琴新区人文社会事业的创新发展,提出了十项政策和措施,支持横琴新区人才开发;进一步深化粤澳人文社会发展领域互利合作。
以长三角一体化为重点,举办了长三角科技创新走廊9市万名高技能人才计划与劳动技能竞赛,形成了由地方政府、工会组织组成的“产学研命运共同体”,建立了大学和工业企业。计划至2021年,用3年时间完成万名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