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最新资讯

当你的孩子需要管教时 家长不妨先反思自己

最新资讯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作为家长,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因此被称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我们不能不顾形象、不计后果总做错事,不能当“猫”一样的家长,以至于带出“猫”一样的孩子。小

 反思之一:在孩子面前我们是好榜样吗?家长是孩子的镜子。作为家长,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因此被称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我们不能不顾形象、不计后果总做错事,不能当“猫”一样的家长,以至于带出“猫”一样的孩子。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老舍的文章《猫》,那个猫在院子里的花草上尽情玩耍,虽然“枝折花落”是难免的,但是猫依然是可爱的,是淘气的,是能让人喜欢的。在公园观赏的时候,这些“猫”一样的家长和“猫”一样的孩子都是不讲文明的,“猫”家长们为拍到人在“桃花雨”照片而使劲摇晃树枝使花瓣飘落,小孩也学着摇晃,是有失修养的,是让人气愤的,让人不齿的。小孩挂在树上导致树枝被生生掰断,我们不能先责怪孩子,要先责怪家长。无论何时何地,为了给孩子树立起好的榜样,我们家长都应该首先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有利于孩子。
反思之二:对孩子的教育我们尽到责任了吗?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家长应尽的神圣职责,决不能“养而不教”和放任自流,更不能误导孩子、引入歧途,否则悔之晚也。现实生活中,家长自己犯错后强词夺理、不思悔改者有之,孩子犯错后家长不分青红皂白袒护自己的孩子者有之。像新闻所说“当有游客上前阻止时,大人回答‘花总是要落的’。”这不是强词夺理、不思悔改吗?正如一位网友说的:“以破坏公共环境为代价来博取自家孩子一时高兴,这些家长摇落的不仅是缤纷的桃花,还有满地碎裂的节操。”如果家长自己有问题,自己又没有意识到有问题,如何能尽到教育孩子、正确引导孩子的责任呢?古今中外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好家教故事,如岳母刺字、孟母三迁、曾子杀猪、孔融让梨等等。如何才能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我们家长要反思。

反思之三:为孩子的未来成长和个性养成我们究竟做了些设什么呢?有这样一幅漫画,一位穿着豪华、带着自己的几岁儿子的男子,和一位时髦妖野、带着自己的几岁女儿的女子在酒吧约会了,觥筹交错中,他们的桌子下面,“精彩”的一幕诞生了:两个孩子也偷偷学着大人的样子在那儿躲藏着喝起了“交杯酒”……为了孩子的美好未来、个性成长和品行养成,多动点儿脑筋,多作点儿努力,多学点儿经验,多做点儿借鉴,多讲点儿策略,多花点儿时间,多树点儿榜样,多给点儿教育、帮助和引导,不要不辨美丑的带孩出游,不要目光短浅的“摇树拍照”,不要不讲文明的攀折花木,不要强词夺理的自我辩解,不要不知羞耻的我行我素,不要旁若无人的放纵自己,不要不讲原则而丢失道德,更不要“养而不教”的虚度时光,不要不管不问的闲置孩子,不要孩子不才只怪老师,不要“教子无方”而自食其果。在孩子身边的家长们,要研究如何科学教子、文明教子和快乐教子。现在的外出务工大军中,很多人丢下孩子,孩子成了“留守儿童”,我们家长更应该深思怎样才能“务工”和“教子”两全其美!

当你的孩子需要管教时  家长不妨先反思自己(图1)

广大的家长朋友们,不妨都带着上述这三个问题反思一下吧,相信对自己文明素质和修养的提高,以及对孩子的未来塑造和道德培养,使孩子成为“永远灿烂的桃花”、保持“快乐天真的笑脸”、留驻“美丽人生的春天”都一定会有好处的。当被问到为什么要打骂孩子时,许多家长的回答都是“不听管教”。
其实当父母在打骂孩子的时候,总是把原因全部推到孩子身上,认为是孩子逼自己这样去做,却很少去寻求其他的方式来教导孩子。
其实,不管用什么管教方式来对待孩子,其责任都要由父母来担起,而不是孩子。
正是因为家长不愿意花心思去寻找其他的教育方法,所以才会有打骂的草率表现。
一般来说,家长之所以要打骂孩子,主要有以下4大原因。
1、传统教养观念
不可否认,传统的教养观念对我们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
因为在传统观念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是上对下,并没有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的概念。
传统文化的尊重多放在平辈的相处上,但在亲子关系中却十分欠缺。
2、自我情绪管理不佳
如果家长的心智不够成熟,那么对孩子而言就是很沉重的压力与包袱。
当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有些家长就容易把怨气发泄到孩子身上。
当家长对自己生活或工作的期望无法满足时,就更希望孩子可以完全按照他的指示来行事,一旦孩子的表现不能令家长满意,那么家长多半会打骂上前。
3、熟悉的成长经验
由于没有及时接受新知识,或是经验不足,所以有些家长就直接就套用原来父母的管教模式,只要不顺父母的意,就会受到这样的打骂处罚。
因此,当他无法使自己的孩子照他的方式来做事或生活时,也就喜欢用最熟悉的方式管教孩子。
4、寻求快速方便的方法
有些家长懒得思考其他的方法来管教孩子,认为打骂教育最方便,见效也最快。
因此,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处罚孩子。
很少有父母天生就会教孩子,也很少有父母能自然而然地成为育儿高手。要想做一个成功的父母,就需要不断地充实新知识。
如果您从小就没有得到太多良好的教育体验,现在又很难去思考应该如何对待孩子,那么请参考一下专家提出的10个方法。
不打不骂的10大管教妙法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
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2、吸收教育知识
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
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
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
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3、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
此时,程桂英老师建议家长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
因此,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处罚孩子。
对此程桂英老师特别建议,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
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办法。
5、跟孩子讲道理
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
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
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6、让孩子去体验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会“自食恶果”的滋味。
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协商
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苦。
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
比如当孩子想要跳沙发,而家长却有事情要思考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请他等一会再跳,或者等家长把事情处理完,再带孩子去公园尽情地跳。
8、盛怒时不管教孩子
在极度愤怒的状况下,家长肯定无法以理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
所以,当家长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的时候,程桂英老师建议家长暂时离开现场,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别的事,如打电话给朋友聊天、听音乐等。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谈谈。
9、修正对孩子的期望
有时家长真的太过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或许是家长自以为能够做到,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做到过!)要知道,孩子年龄还小,有好动、固执、健忘等表现都很正常。
家长如果真的要对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成长状况,不要总是拿放大镜去看待孩子的表现。
10、真诚对待孩子
有些家长在与孩子做沟通的时候,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
据程专家介绍,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或是会让你担心、惧怕。
只要语气是平和的、态度是真诚的,你就会发现,其实孩子是很乐意体贴爸爸妈妈的!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