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落户动态

传授你几种方法 改变孩子胆小的问题 你都学会了吗??

落户动态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一些孩子在家里生龙活虎,敢想敢说敢作,和常人没有什么区别,可一旦到了外面,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三缄其口,对什么事都畏畏缩缩的。很典型的情景可能是这样的: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一些孩子在家里生龙活虎,敢想敢说敢作,和常人没有什么区别,可一旦到了外面,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三缄其口,对什么事都畏畏缩缩的。
很典型的情景可能是这样的:
在外遇到除家人以外的熟人,连个招呼也不敢打,总是扭扭捏捏地躲在妈妈的身后。
在上课时,尽管知道答案,但从来也不敢主动举手发言,即使被老师点到名,也不敢开口说一句话。
课上在与小伙伴们开展小组交流讨论时,宁可躲在角落里一声不吭,也不愿意提出任何看法,从来都是最安静的那一个。
更让人担心的是,当面对熊孩子的无端招惹,就连一个“不”字也不敢说出口,没有任何的反抗意识。
若孩子身上有这些表现时,基本上可以判定孩子过于胆小,缺乏足够的安全感。
01 各个年龄段的孩子到底害怕什么
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各个年龄段的孩子到底怕什么。
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所害怕的东西都不一样:
1岁左右的孩子可能害怕异响声、陌生人等;
3岁左右的孩子可能害怕独自一人在家、或者黑暗的场所等;
4岁左右的孩子可能害怕某些动物或者千姿百态的昆虫等;
5~6岁左右的孩子可能害怕野生动物、电闪雷鸣及传说中的鬼怪等;
7~8岁左右的孩子可能害怕上学等;
9~11岁左右的孩子可能害怕社交及学习等
当然,以上分类也只是一个参考而已,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可能完全一样,都具有不同的特点。
02 孩子为什么会胆小
可能有不少父母对孩子胆小感到很好奇:我孩子的胆小到底从何而来?
说到孩子的胆小问题,我们会发现,这里有一个非常复杂的变化过程,而且往往不是某单一因素的影响所致,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而我们只有了解了孩子产生害怕的原因,才能真正有效地帮助孩子克服胆小方面的问题。
按照专家的说话,孩子胆小的成因,一个是先天因素;一个是孩子自身的气质特点;一个是后天生活环境的影响等。
先天因素很好理解,就是说有部分胆小的孩子是受到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妈妈害怕什么,孩子也就害怕什么。这已被专家研究所证实。
后天生活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及家长教育方法等对孩子的胆量起着相当大的影响作用。
比如父母本身就胆小或者经常处在父母吓唬中长大的孩子,就很容易形成胆小内向的心理。
比如孩子受到过度呵护,长期生活在一个很小的生活圈子,缺乏接触外界的机会,或者很少和其他孩子进行互动交流等,这样也很容易导致孩子胆小。
比如孩子曾在过往因受到比较严重的惊吓,而在心理留下阴影,从而造成胆小害怕。
还比如有些家长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情绪控制不当,对孩子在言语上比较粗暴,不能做到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这样很容易导致孩子心理受伤,而把自己的内心关闭。
……
孩子胆小的原因还有很多,作为父母,在平时多留意一下,或者多和孩子深入沟通,找准孩子的胆小“脉搏”。这样就能为有的放矢解决孩子胆小害怕的问题创造有利的条件。
03 帮助孩子克服胆小的五种方法
如前面所述,导致孩子胆小害怕的原因有很多,要帮助孩子改变自己的胆小性格,最根本的一条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对症下药。
知道了孩子胆小害怕的成因之后,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克服这一问题呢?

孩子胆小害怕的内在表现就是极度缺乏安全感,所以,要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应首先从提高孩子的安全感入手。

传授你几种方法 改变孩子胆小的问题 你都学会了吗??(图1)


1、为孩子营造一个有安全感的家庭环境
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安全感的家庭环境中,比如家庭成员之间亲密和谐,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在带孩子过程中从不对孩子说一些诸如“你再不听话,就会被警察叔叔抓走了”等等类似吓唬的言语等,这些都有助于为孩子营造有安全感的环境。
2、不随意指责和打骂孩子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多一些和风细雨,少一些指责打骂。
3、帮助孩子打造足够的自信心
经常在孩子面前说“别人家的孩子”,很容易打击孩子的自信,造成孩子胆小的心理。家长要对孩子多一些正面的鼓励,帮助孩子打造足够的自信心。
4、鼓励孩子大胆与人交往,扩大交际圈
对常年喜欢宅在家里的孩子,家长要鼓励TA多走出家门,和更多的小伙伴正常交往。随着孩子人际交往圈子的扩大,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沟通技能,还能彻底改变孩子胆小害怕的心理。
5、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
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能够促进孩子扩展胸襟、开朗性格、改变心境,人变得更加豁达等,非常有利于孩子消除胆小害怕的心理。
作为家长,只要能够对孩子的胆小问题加以足够的重视,再加之运用科学正确的教育方法,是能够改变孩子的胆小问题,并在未来培养出人格、性格、品格及体格都健全的孩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成长的问题,在好家教育的亲子课堂上,经常会有家长询问孩子为什么不自信、胆小或厌学,家长应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家长们一定不要着急,也一定不要盲目的批评或呵斥孩子,在好家教育看来,孩子每一行为的产生都是有原因的,家长们应该有效的跟孩子进行沟通,以此来了解孩子行为产生的原因。那么,家长们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呢?
(一)亲子沟通的原则
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生活的天地比较狭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如何与子女进行有效的沟通,很值得研究。与孩子沟通,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善于欣赏孩子
做父母的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拔尖,在各方面比别人家的孩子强,但这仅仅是父母的一种愿望。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愿望往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父母怎样看待自己的孩子呢?有的父母要么简单粗暴地指责孩子,要么就是棍棒教育,让孩子的情感一直处于一种压抑或困惑的状态。孩子不敢与父母交流,有话就藏在心里。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变得内向、孤僻,心理的不健康因素也随之积累。如果做父母的在孩子处于困难或不顺时,换一个视角去帮一下孩子,把指责转换成欣赏孩子的某个方面,把棍棒改为用真情去引导,结果就会不一样了。
2.平等对待孩子
孩子毕竟是家庭中的一员。虽然年龄比较小,但一定要征求孩子的意见,首先,父母要在情感上与孩子平等。家庭中的事情要让孩子知道,包括家庭中需要购买的物品,甚至日常生活都与孩子商量;有时也要带孩子一起去购物,满足孩子参与的愿望。这些虽是小事,却体现出父母对孩子的尊重。此外,做父母的应当从孩子喜欢的事物中培养孩子的理性思考。父母也要把自己的思想观点亮出来,让孩子从中领悟到一些未知的东西。在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中,要富有民主性、情感性与生活性,营造家庭宽松愉悦的氛围,这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和发展。
3.促进孩子情感世界的发展
每一个家庭都会遇到孩子的学习问题,父母都希望孩子门门功课好、得高分。然而,事情并不是这么轻而易举的。父母常会因孩子分数的忽高忽低而困惑不已。在孩子学习上取得高分时,父母要激励孩子不断向前,不能因此感到满足;当孩子没有取得高分数时,父母也不能训斥孩子,而应帮孩子找出问题,助孩子一臂之力。
(二)沟通的技巧
与孩子沟通,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如注意倾听、适当沉默和不忘幽默等。
1.日常沟通的方法
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实际上也是两个生命的碰撞。与孩子沟通的诀窍之一,就是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声音,具体表现在耐心倾听、发现、童心未泯、说话算数等几个方面。
(1)倾听。许多家长知道孩子的心里话,使沟通变得很容易,就是因为他们注意了倾听(即使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也要耐着性子听)。
(2)发现。不但要去听,而且要去看,去思考,发现孩子在谈话中的闪光点。比如:发现孩子能够初次正确的运用成语,要给予表扬;孩子初次引用了一句名言,要表现出高兴;当孩子慷慨陈词、有理有据地争辩时,应该夸张地称赞:“你就像个雄辩家。”这样孩子不但愿意经常和家长沟通,而且还会提高沟通的质量。
(3)童心未泯。两代人沟通的技巧是既要家长“童心未泯”,又要家长“老谋深算”。如果做不到“童心未泯”,那么孩子就会对家长敬而远之,没有共同语言;如果没有“老谋深算”,则无法引导孩子。有些家长和孩子沟通失败的原因,就在于过于急躁,常常是“恨铁不成钢”、“哪壶不开提哪壶”,总幻想着通过一两次聊天就能和孩子成为知心朋友,这是不可能的。两代人之间差异大,理解需要有一个过程。如果只有急切的心情,缺乏扎实的行动,亲子关系就有可能长期不和谐。
(4)说话算数。和所有的友谊一样,两代人的沟通需要的是一个“信”字。“说话算数”的道理很简单,要真正做到却很难,如果不能学习古代“曾子杀猪教子”,那就会在孩子心目中失去“诚信”,又何谈两代人的沟通呢?
所以,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家长要做孩子的朋友,尊重孩子,不能一味地说教、指责,要做到言而有信。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敞开心扉,使两代人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所以当孩子出现不自信、胆小甚至厌学的情况,首先一定要跟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理解了孩子行为产生的最终原因,再对症下药,切忌一味的指责、说教。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