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孩子养成认真仔细审题的好习惯。
要求他做题的时候,题目要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多读几遍,字字都不能遗漏掉,因为审题很关键,只有弄明白题目的具体意思及要求,才能明确答题方向,才能把题目作对。慢慢地,让认真仔细的审题成为孩子的思维习惯。
2.培养孩子养成细心思考的好习惯。
思考时不要急躁,也不要慌张,积极面对,告诉孩子,他一定行,不要气馁,不会的时候,在多读几遍题,实在不会的,可以引导孩子,然后再让他对问题的进行缜密思考,多设想几种情况,这样可以减少错题的几率。不要直接告诉孩子答案,防止孩子养成依赖心理,见到难题就退缩。
3.培养孩子养成反复检查的好习惯。做好的的题目最好让孩子自己检查三遍,第一遍看是否有漏题没有做,第二遍看计算列式时是否抄错数字及小数点还有单位等,第三遍在草稿本上把所有题反向推断验算一边,越是简单的题越要仔细检查。家长要注意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自我检查并改正错误,他才能认识到马虎粗细可能造成的危害。孩子有了自检的能力后,粗心马虎的坏毛病才能够克服掉。
4.培养孩子养成整理错题的好习惯。
为孩子准备一本错题集,把每次作业中的的错题抄在错题集上,同孩子一起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找出这类错题的规律,错题集有利于孩子认识到粗心马虎的危害,提高自我改正缺点的自觉性,错题集可以让孩子在平时吸取教训,让家长发现孩子的薄弱点,及时进行引导,有利于孩子吸取平时测验中的教训,做到“做过的、错过的,不会再错”。
5.培养孩子养成专时专用的好习惯。
和孩子一起来安排作息时间,开始执行时,监督提醒孩子,玩的时间让孩子尽情的玩耍,玩得舒心畅快,做作业时间要求孩子专心致志、定时定量完成作业。慢慢孩子学会体会到“专时专用”的好处,这样既加强时间观念,培养孩子把握时间的能力 ,又提高了孩子的学习效率。
6.培养孩子养成整齐有序的好习惯。
要培养孩子养成爱整洁,爱美,作业认认真真,工工整整的好习惯,以及当天的作业当天按时完成,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错误及时改正等好习惯。家长应该不断地提醒,指导,督促孩子,并在合适的时间给予恰当的鼓励和表扬,好习惯形成不易,需要慢慢的不断重复。改掉孩子粗心的毛病,家长怎么帮?
孩子在做作业或考试的时候总是犯一些低级错误,家长们总是生气地说:“这么简单的题目都看不清楚,又做错了,你太粗心了!!”那么,家长们是否看到了粗心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呢?
上图把“13”写成“31”,把商“10004”写成“1004”,把kg与g看成同一个单位,等等,都是“粗心”的表现。
国内权威机构的调查与测试表明,“粗心”的原因是:(1)注意力不集中;(2)书写不规范;(3)感知的笼统;(4)短时记忆能力差。其中,注意力不集中、书写不规范是导致粗心最主要的两大原因。
& &下面,我们就通过实例来剖析学生“粗心”的原因?
一、注意力不集中引起的粗心
1.分心、走神引起的粗心
在竖式计算中,个位用减法、十位用加法、个位相减有进位,这是学生不会做吗?当然不是,是学生的思想完全不在计算上。
2.注意分配能力差引起的粗心
:在利用25×4=100这个特殊积进行快速计算时,顾此失彼,顾了尾“×4”却没
顾头“÷4”。这是注意的分配能力差的表现。
3.注意转移能力差引起的粗心
:在“-(30÷x+37.5÷x)”去括号时,是一种直线思维,没有在去括号的转换中引起思想上的注意,结果把“+(37.5÷x)”不做任何的变化照搬照抄。
二、书写不规范引起的粗心
在书写时字迹潦草、涂改、大小不一、笔画不清、排列过紧或过松、在边角处打草稿,这些书写习惯往往会造成学生思想的混乱、情绪的急躁、注意力的不集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看不清写的字或进位数,看错在演算中的计算结果。
“粗心”跟书写不规范成“正相关”关系
三、感知笼统、模糊引起的粗心
& &当感知笼统、模糊时,学生就不能及时将看到的数字、符号和术语(和、不小于、至少、大几倍)做出对比分析判断,不能准确地输入经过解码的信息,就会出现看错符号、抄错数字、简单答题等现象。
图7,感知的不全面,把“2592”写成“2952”,造成了演算计算结果正确,答案不正确。
图8,感知的模糊,把5个“8”看成把4个“8”,造成计算出错。
图9,不能准确地理解“小明和他的5名同学”的含义,忽略了小明。 & & &
【结论】:“粗心”跟“感知笼统、模糊”有关
四、短时记忆能力差引起的粗心
在计算时,忘记了进位数。
在心算过程中,把“18×4”的进位数“3”记成了“4”,造成了计算的错误。
在连续的计算中“80+40+32”,记不住前面的计算结果,导致整个计算出错.
【结论】:“粗心”跟“短时记忆差”有关
以上就是粗心最主要的原因。可是,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孩子的粗心,家长大多没有深入挖掘孩子粗心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有的家长一味责骂孩子:“你太粗心了!”;有的家长惩罚孩子纠错:“重做20遍!”;有的家长告诫孩子:“学习态度要端正、注意力要集中、审题要仔细 ”。这些方法有效吗?可以说,这些传统的方法90%是无效的。
那么,家长怎样有效地帮助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呢?
其实,孩子粗心的问题并不像家长想象中的那样难以解决。实践证明,只要家长对粗心问题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只要家长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孩子粗心的毛病就能迅速地改掉。下面,简单介绍几种非常简单、实用、有效的训练方法:
一、注意力训练(4法)
1.《自我督导》。通过“我注意力集中了吗?”、“我现在在干什么?”等自我督导性语言的暗示训练,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自我检查、自我约束的行为习惯。
2.《悬臂点圆》。通过圆中打点(○)训练,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意志力和专注度。
3.《图中套图》。通过四个基本图形(□△◎☆)的套图训练, 可以有效提高孩子做事认真、细心的能力,提高孩子的专注度。
4.《交替书写》。通过相似汉字或字母的交替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孩子注意的转移能力。
二、书写矫正(4法)
1.《笔画矫正》。通过四个基本笔画的节奏训练,可以帮助孩子改变做事急躁、马虎的毛病。 &&
& 2.《框格矫正》。通过框格训练,可以有效帮助孩子改掉随意、不受约束的毛病。
3.《紧凑矫正》。通过笔画严谨的汉字书写训练,可以快速帮助孩子改掉责任心不强、糊涂的毛病。
4.《矩阵矫正》。通过笔画的矩阵训练,可以帮助孩子改掉书写杂乱无序的毛病。
三、感觉协调训练(3法)
1.《心手合一》。通过“嘴巴手指不一样”的游戏训练,可以帮助孩子做到心手合一。
& 2.《加法循环》。通过“加法循环”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孩子心、眼、手的协调能力。
& 3.《快速翻书》。通过“快速翻书”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孩子心、耳、手的协调能力。
四、短时记忆训练(3法)
1.《数字叠加》。通过“数字叠加”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孩子心算和短时记忆能力。
2.《字节抄写》。通过5-7个字节的抄写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短时记忆能力。
3.《数字复述》。通过9-12个数字的复述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短时记忆能力。
总之,“粗心”的毛病并不难解。只要找到了原因,并对症下药,孩子粗心的毛病在1-2月内就会逐渐改掉。在此,我建议:
1.家长要正确界定孩子是“粗心”还是“不会做”;
2.不要让孩子反复做纠错题,要尽量让孩子多做同类型的题目;
3.根据孩子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训练;
4.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粗心”的标签;
5.以注意力训练为核心,以书写矫正为重点,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6.为孩子制定清晰的训练目标,鼓励孩子坚持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