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落户动态

孩子心灵脆弱 容易事后受到委屈 作为家长因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落户动态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如今的孩子们可真的是生活的太幸福了,出门就坐车,玩具又很多,不像80后小时候,玩沙子石头,现在的小孩玩具各种各样的,可是孩子们过多的依赖玩具带给他们的感受,同时就减少了自己的大脑思考能力,这根本难不倒家长们。

如今的孩子们可真的是生活的太幸福了,出门就坐车,玩具又很多,不像80后小时候,玩沙子石头,现在的小孩玩具各种各样的,可是孩子们过多的依赖玩具带给他们的感受,同时就减少了自己的大脑思考能力,这根本难不倒家长们。
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锻炼孩子,还给孩子报一些兴趣班、早教班之类的,这个出发点当然是很好的,可是很多孩子都不喜欢书本内的知识,更不喜欢阅读一些书籍,对他们来说,更喜欢去玩自己喜欢的玩具或者看动画了,这下可急坏了家长们,到底怎么才能让孩子不再抵触看书呢?
下面看看这两个妈妈是怎么做的。
1.毛毛今年已经上小学了,可是就是不喜欢阅读,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书都不喜欢,包括故事书,她宁愿让妈妈读给自己听,妈妈要求她自己读书毛毛就会很生气,没有耐心,后来妈妈就找到毛毛小时候的小人书开始慢慢的开始引导毛毛接受阅读,这一招虽然效果甚微,但好歹还有些作用,慢慢的毛毛就比较喜欢读书了。
2.今年上小学的李昊泽也是个不喜欢阅读的孩子,因为他喜欢动,他觉得坐着读书就是一种煎熬,妈妈看在心里,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带李昊泽去书店里看书,一个是因为书店的书籍类型多,还有一个原因当然是书店的读书气氛很好,开始的时候李昊泽是不安静的,经常大吵大闹,可是慢慢的发现整个书店都很安静,大家都在读书,于是他也被感染,慢慢的不再抵触阅读了。
这2位妈妈太聪明,学会观察,让孩子爱上了阅读!小孩子们都是活泼好动的,给一本书让他们自己看的确是很难做到的,很多大人都做不到的事情,更别说是个孩子呢,根本是要家长们本身就重视阅读,才能学会观察发现原因,从而找到方法,让孩子从此爱上读书。孩子受了委屈,有的可能会回家哭闹,有的内向的孩子则可能会闷闷不乐。细心的家长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情绪,一旦发现不对劲,就需要学会引导孩子,让他说出事情的真相,再帮助他分析问题所在、并给予解决才是理智的做法。&
1、引导孩子说出委屈,并表示赞同&
案例一:刚入学的彤彤因为上学忘记带铅笔盒,便想问身边的同学借一借文具。不料刚好被老师见到,认为彤彤讲话不守课堂纪律。就在下课带彤彤叫到办公室训话。回到家,彤彤因为怕妈妈责备就一直不敢提起,只能在一边生闷气。&
其实不少孩子入学时,都会遇到类似的事情,但为什么孩子被误会受了委屈都不敢向家长倾诉呢?很大原因是家长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部分家长过于关心孩子的成就,而缺少跟孩子的日常沟通。孩子害怕说出实情后,家长会责备他,所以孩子情愿把委屈收起也不愿意跟父母分享。&
那么家长怎么解决这问题呢?首先家长要学会观察孩子,孩子的情感世界并没有成人那么丰富。喜怒哀乐往往都写在面上,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情绪不对劲,就要主动询问。妈妈应该做的就是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给孩子,让他真正的打开心扉。&
询问要注意语气和方式,不要用逼问的语气去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更不要在孩子不想说的时候拼命追问。可以以一个朋友的方式沟通,比如,“妈妈现在是你的好玩伴,你要跟你的朋友说下今天在学校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或者不开心的事呢?”&

当孩子说出委屈时,妈妈就应该给他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不是要家长给孩子传递“老师误会你,妈妈去找老师说清楚去”这类负面信息。更不应该把“错”全部推去老师身上。&

孩子心灵脆弱 容易事后受到委屈 作为家长因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图1)


妈妈应该在了解事实的基础上,有区别性的解决。如果确实是老师或者其他人的错误,妈妈应该明确告诉孩子,他并没有做错,在妈妈心里他还是好孩子,只是跟老师的沟通出现了小问题而已,只要孩子在这方面改进就可以了。
2、让孩子学会理解他人&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需要互相理解、关心。对孩子付出爱的同时,也要让他们知道,别人同样也需要他的爱。这样做就能使孩子在沟通中了解、关心别人的愿望,使孩子变得善解人意。&
以案例一来讲。父母不但需要引导孩子形成对这件事的正确看法,还需要让孩子学会去理解老师。老师之所以这样做,是不是为了让大家更用心的学习呢?让孩子明白,老师对于他的责备是为了着想全班同学着想,是希望大家都不要在课堂上分心。即使老师判断有误,但老师的出发点却是好的。&
这样换位思考,让孩子学会包容、礼让。与人发生不快和矛盾时,通过换位思考来冷静处理。人与人之间难免会有摩擦,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大可不必轻易动怒,而应换位思考,谅解别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遇到别人由于误会而冤枉自己或无意伤害了自己时,更应当予以谅解。孩子懂得了这个道理,有利于长大后的为人处世。&
理解他人,还需要从生活小事做起。&
不少孩子习惯随手扔垃圾,或者垃圾桶就在不远但不愿意多走几步。这样不仅不文明,还容易养成孩子的自私性格。作为孩子的榜样,父母应该以身作则,无论多远,都要把垃圾仍在垃圾桶里。类似这样的小事聊不胜举,父母平时多个心思,孩子的好习惯就能顺利养成。&
3、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案例二:乐乐是个性格内向、比较胆小的孩子。而同班同学小伟则是个“小霸王”,性格相对比较霸道。所以在校的时候,小伟见到乐乐的东西漂亮就想据为己有,常常不经乐乐同意就拿走,甚至会因为乐乐的不同意而动手打人。这让乐乐很生气,但又因为胆小而不敢做声,于是就任由自己被欺负。&
遇到这类问题,家长先要冷静下来。不能因为孩子被欺负了就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解决。要帮助孩子明辨是非,走出困局。&
首先通过询问孩子动手打人好不好,让孩子明确动手打人是错误的表现,小伟这样做不对,应该给予批评。&
然后,尝试解决两个孩子交往的问题。乐乐除了忍耐之外还可以做出什么行动呢?这是妈妈最关心也最需要引导的问题。试着先安慰孩子受伤的心灵,让他先稳定情绪。&
再跟他探讨一下,小伟为什么要欺负他?是不是因为小伟觉得你没把他当朋友呢?可以鼓励孩子和小伟多多交流,帮助孩子成为好朋友,学着与朋友分享一起分享有趣的事物。&
如果小伟对乐乐的态度依然不改。那么妈妈就需要引导孩子,学会保护自己。还可以向老师、家长放映下问题,和他们讨论下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同时,家长也需要反思,自家孩子是不是存在什么问题?&
为什么提出这样的疑问呢?虽然小伟的行为是错误的。但乐乐也同样存在问题。正因为乐乐不够自信、胆小怕事,缺少与同学的交流,便容易被一些霸道的孩子认为好欺负。所以父母引导孩子解决自己本身问题也是很重要。可以多给孩子一些赞美、让他多参与到集体活动中,让他的性格变得更开朗大方。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