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儿上个星期六去看樱花时,在长安区樱花广场上,小鱼儿看到有个大概3岁的孩子在广场一个角落玩积木,那个孩子在摆,很努力的在摆,他妈妈一直在边上说,这个转一转,转过来再转过来,最后再也忍不住了伸手帮他摆起来,摆好了之后还在那里鼓掌,还夸奖孩子——孩子你真棒!
小鱼儿当时真的觉得好悲哀,这位妈妈是在教孩子吗?她的做法无情的扼杀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将来如何去面对困难、挑战和压力?!
有好多家长曾对我们小鱼儿说:孩子在我身边都挺好的,在外面就不行;在家里都挺乖的,在外面就不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因为在你边上你一直在帮着他,护着他,他一直在依赖你,他在对你深深的依赖,因为你一直在帮他。
”教育首先要引导儿童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玛利亚·蒙台梭利
小鱼儿天赋探求之旅想要告诉各位父母的是:独立性的培养对于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从小养成独立的习惯,成年后就能够善于发现问题,也会积极的想办法解决问题,在现在日益激烈的生存环境中,具有了独立性的学生一定会占优势,错过了培养孩子独立习惯的时期,孩子的依赖性就会越发严重。
孩子的依赖性太强,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能力?
给孩子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
可以试着跟孩子一起选购一只他喜欢的闹钟,教孩子认识时间,对时间概念有了了解后,孩子就能安排自己的事情了,也可以避免上学迟到等,让孩子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比如,做作业,如厕等,会做好充分准备,明确了需要完成的时间。
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
要想让孩子自理,就得给他一些空间,到了分房睡的年龄,让孩子自己独睡,让他学会整理自己的床铺,给孩子准备玩具柜,玩完的玩具要放回原处,让孩子筹划自己的小天地,怎样打扮自己的房间更美丽,这些都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做。
支招 | 孩子的依赖性太强,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独立能力?
给孩子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
积极创造条件,让孩子去锻炼。有一位宝妈告诉小鱼儿,她孩子在4岁时对刷碗感兴趣,个子太矮,我就为孩子准备了一个小板凳,对孩子说:“我知道你特别爱干活,想自己洗碗,可是水龙头太高,你够不到,妈妈给你准备了小板凳……”孩子兴奋地喊着:“谢谢妈妈!”这就是在为孩子积极创造条件。
给孩子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
家长应主动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并告诉孩子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有一位家长带孩子去少年宫报名,家长本来的意愿是让孩子学钢琴,可是却发现她在舞蹈组门口看得出了神,于是,家长尊重了孩子的选择,同时也提出要求:她对自己的选择要负责,一定要坚持一个阶段,把舞蹈学好。
对于孩子独立去做的事,只要他们付出了努力,无论结果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孩子产生信心。“我行”这种自我感觉很重要,它是孩子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
孩子最美的表情是什么?有的说是孩子的微笑,而我认为最美的表情,就是孩子在专注做一件事情,在很认真,很想把这件事情做好的时候,这种表情最美了,仿佛听到了孩子在一点一点成长的声音。未来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未来的生活要靠他们自己去创造。父母应循序渐进,耐心引导孩子,多给孩子自己去尝试体验的机会,培养孩子做一个独立的人。孩子的独立能力越强,将来他就越能成功。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矫健的雄鹰,但要让雏鹰变成雄鹰,就必须让它自己去飞。因此,要想让孩子长大成才,自立于社会,一定要从小就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提高孩子的独立意识与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自己独立起来呢?
1、尊重并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一岁的孩子就有了独立意识的萌芽,他们什么都要来一个“我自己”,自己拿小勺吃饭,自己搬小凳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仅要独立臆穿脱衣服、洗脸洗手,而且还要自己洗手绢、洗袜子,自己修理或者制作一些玩具,甚至还想自己上街买东西,自己洗碗。对于孩子正在增长的独立意识,家长一定要予以重视,并支持、鼓励他们:“你只要好好学,一定能做好!”千万不能泼冷水:“你还小,干不了!”
2、帮助孩子克服依赖心理
家长的过分宠爱,反而使孩子原先自己能做的事情也会不愿意去做,碰到一些困难就喊爸叫妈,完全依赖他人。因此,父母、长辈必须改变包办代替的做法,使孩子克服依赖他人的心理。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应当帮他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
3、尊重孩子
家长要注意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式,要认真听孩子讲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孩子吃饭不要硬逼,让孩子做事尽量不用命令的口吻。不要当众手指责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等,这样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事实证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待人友好、懂礼貌、举止大方、自我独立意识强。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孩子受到应有的尊重的良好反应。在如今的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孩子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而很多家长对孩子十分宠爱,甚至把宠爱变成了溺爱,只要是孩子的事,家长就会帮孩子去完成,在幼儿园里面,七岁的孩子不会自己穿脱衣服的孩子比比皆是,甚至有一个八岁的孩子,上完厕所之后还要要求老师给他擦屁股,孩子说了:"在家也是爷爷奶奶帮忙擦的,都不用自己动手擦。"这些家长把孩子捧在手掌心,不让孩子受到一丁点的伤害,认为只要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同时做一个听话的孩子,长大后就一定能够有出息。
但往往一个听话的孩子,不会独立,只会让孩子变成一个巨婴,这种做法并不是对孩子好,而是会害了孩子,家长的十分宠爱,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差劲。
不独立的孩子以后难成气候
意大利教育专家蒙台梭利说:"教育首先要引导孩子走独立的道路,这是我们教育关键性的问题。"孩子们不独立,在家里可以完全依赖父母,但是离开家庭进入学校、进入社会后,没有独立能力的孩子只能靠自己,可能会面对以下问题:
1.没有想法 不会原地思考
每个人都需要独立,独立是最基本习惯的养成,如果家长一直帮孩子包办太多事情,孩子就会变得懒惰,缺乏责任感,孩子会认为自己不需要动手,这样孩子会变得比较脆弱,遇到困难时就会寻求别人的帮助,而不会自己想办法解决,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不会思考。
2.长大后会成"啃老族"
"啃老族"相信大家对这个词语并不陌生,现如今,有很多青年长大后不出去工作整天在家游戏,没钱了就知道找父母解决,这些"啃老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以至于不知道找什么工作,或者一直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在电视剧《都挺好》中,老二苏明成就是一个典型的啃老一族,他几乎每个月都会像父母要钱,最可怕的是他觉得向父母要钱并没有什么不好,理所当然,直到妈妈去世了,他才知道要靠自己,他才懂得用双手去养家,但却发现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了。
图片
3.缺乏独立意识的孩子经不起挫折
很多家长都会告诉孩子,做事情要坚持,不能半途而废,但是坚持的前提是孩子能够独立的做一件事情,孩子不会有独立意识,家长把孩子照顾的太好了,孩子就不愿意吃苦受累,经历挫折就逃避,实在不行就直接放弃,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依赖父母的帮忙,就连小小的书包也要父母帮忙拿,等等这些小事,如果连这些小事都做不好,以后长大了更难去做好一些大事。
相信你的孩子可以的!
美国一位很出名的作家海明威在小的时候,他的父亲给他了很大的影响,可以说他这么成功有很大的原因是取决于他的父亲,如果没有他父亲的鼓励和支持,那么就不会有这么优秀的海明威存在。
因为他的父亲经常带他出去历练,锻炼海明威的独立意识,还经常出去穿山越岭,开拓眼界,因为有父亲带,所以小海明威有点依赖爸爸,但是有一天,爸爸对着年仅4岁的小海明威说:"孩子,你别再跟着我了,自己去找乐子玩吧!"
并鼓励孩子,说:"你去自己去完成吧,一定可以的!"说完就把一根鱼竿给了孩子就离开了。
在父亲的指点下他很快就迷上了钓鱼、打猎和探险,借着,他又爱上了读书。这几大爱好,伴随了海明威的一生,对他在并对他走上文学道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信很多孩子都有这样的体验:
当孩子说:"我想去踢足球"
父母就会说:"不行,你太小了,太危险了"等等。
如果孩子做什么事情父母都马上说不可以,那么这些否定的意识就会在他的心里当以后无论他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就会有一个声音告诉他,你不行,父母要相信孩子可以做好自己的事,放开手让孩子去做,就像海明威父亲一样,他鼓励孩子自己去做,孩子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有人甚至说,没有父亲从小对他独立意识的培养,就不会有一位探索一生、创新一生的世界级作家海明威。
家长做好以下"三培养"让孩子更独立
很多家长因为时间关系,为了让孩子"跟"上我们的步伐,干脆帮孩子把一些日常的小事都包办了,像穿衣刷牙、背书包、整理书包等等,这样会让孩子养成一种习惯、孩子也会潜意识认为自己不会,只有等妈妈来帮我收拾才会,之前在运动会上一个孩子看到别人都在跨栏,而她却说;"我会不会摔跤啊""我怕",孩子已经7岁了,可见在家都是父母做得太到位了,孩子已然习惯成一种逃避心理,我不做,自然有人帮我做的坏习惯。 培养好孩子的独立性,不仅父母省心,孩子的未来好,那怎么让孩子更独立呢?以下三点或许能帮助到你!
1、培养孩子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
很多父母在扼杀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孩子在向父母提问问题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不会很耐心的解答,甚至烦躁的呵斥孩子,让孩子停止提问,无论是哪种方式,都是对孩子好奇心的一个伤害。
要知道,孩子提问问题的时候,正是孩子学习思考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去想,而不是抹掉孩子的想法或者直接帮孩子找出答案,而是引导孩子独立去思考,去想象。
比如,之前有个孩子问妈妈:"地球为什么是绕太阳转而不是月亮"那个妈妈没有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而是说:"我们一起来查查资料,看看是什么原因。"
当孩子在思考的时候,家长要重视,要正面的引导好孩子,这样才能帮孩子解决他的问题。
图片
2、 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很多家庭因为孩子的家庭作业犯愁,因为孩子总是边玩边写,结果拖了很久都没完,这就是因为孩子没有自控力的原因。
家长可以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对孩子做出相应的计划,让孩子按计划去完成,按时完成可以奖励孩子,这样孩子心中有了目标,有了"盼头",他就会为实现目标而去努力。
另外,在培养孩子自控力的同时,也要讲究原则,奖励一定是作业之后才有,如果作业没完成,那么就什么都没有,有些孩子会使用一些"小心机"来哄骗家长,应该使孩子明白这目标不经过努力是达不到的,不可迁就,不可心软,更不能半途而废。
图片
3、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我们的传统教育,常常是要打理好孩子的一切,这助长了孩子的依赖性,遇到任何小事都会打退堂鼓或把任务转给大人,从而不会解决问题。
比如,有些孩子在写作业时,遇到不懂的词语就直接问妈妈,如果在这个时候,妈妈也假装自己不认识,让孩子自己查字典后再教会妈妈,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这样通过自己的探索学会了查字典,也对汉字有更深的影响,通过这个过程,能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力。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父母,我们不能全都为孩子包办一切,要多给孩子独立成长探索这个世界的机会,培养孩子独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但是,却是由这些微小的良好习惯养成,而好习惯的养成,却是能对孩子以后的人生打好基础。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