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兴老师是我的好朋友,我俩是通过网络认识的,更确切地说,他是我的网友。郭老师是上海人,他曾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插队落户生活了三年多,今天咱就听王建兴老师讲述他在西双版纳插队落户时的生活经历吧。
1969年4月24日,十六周岁的王建兴告别父母,和同学们一起在上海彭浦火车站坐上了南下的火车,他们要去云南西双版纳的勐腊县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火车到达昆明后,王建兴他们在昆明休息了两天,又坐汽车前往勐腊县。历时五六天的长途跋涉,总算来到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腊县,他们十一名上海知青被分派在勐腊县近郊的五七公社(后来更名为勐腊公社)蛮烈大队插队落户。
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蛮烈大队是一个傣族村寨,寨子不大,共有二百多人,队长是一位老波涛(老大爷),会说汉语。对于上海知青的到来,村寨的乡亲们都表示热烈欢迎,十多名碧发(大嫂)和仆少(小姑娘)还在村头跳舞迎接。
知青们居住的地方是队部的一排房子(竹篱笆墙茅草屋顶),六名男知青住居住的那间房子虽然大一些,可里面墙角堆了不少杂物,还有用竹筐装着的稻谷。女知青居住的那间房子很干净,用竹片铺的地板,竹篱笆墙也很美观,美中不足的就是竹篱笆墙透光,私密性较差。
在队部不远处的一个竹篱笆院子里有一栋竹楼,那栋竹楼的男主人就是生产队会计的家。小队会计的年龄不到四十岁,他家有一个男孩一个女孩,队长安排他妻子暂时帮助知青们做饭。小队会计家的女儿叫玉光,当年十五岁,长得很漂亮。会计的妻子每次来帮着知青们做饭,他女儿玉光也一起来帮忙,别看玉光年龄不大,可她什么都会干。第一次见到玉光,王建兴给了玉光一包从上海带来的点心,玉光一连说了好几声音丽(谢谢)。
来到蛮烈村寨的第五天,王建兴就遭遇了一场尴尬。那天午后,王建兴去队部后边的树林里方便,他刚蹲下一会,玉光突然走进树林来,在距离王建兴四五米远的地方小便。王建兴顿时满脸通红,生怕玉光看到他。没想到,玉光方便完,回头冲他笑了笑,转身走出了树林。
有了那次尴尬的相遇,王建兴就像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看到玉光就脸红,过了好久,他心里还是放不下这件事,总觉得对不住玉光。可玉光看到王建兴,就笑着喊他小王哥,根本看不出她有什么不自然和不高兴的表情。
端午节那天中午在田间吃午饭,玉光把用芭蕉叶包着的饭菜给了王建兴一份,还给了他一个煮鸡蛋。看着玉光清纯善良的眼神,王建兴心里很温暖。从那以后,王建兴心里才踏实了,在树林里那次遭遇的尴尬就像一块石头一直压在王建兴心里,他总算把这个包袱放下了。
几天后,王建兴和他的两名同学又遭遇了一场尴尬。
那天中午吃过午饭,因为天气热,队长说下午三点以后上工劳动。王建兴和吴亮还有董洪杰他们三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到村寨东边的大河去洗个澡凉快凉快。
很快,王建兴他们三人就来到了河边,看看四周不见一个人影,他们三人脱下衣服放在岸边,用石头压住衣服,就跳到河里尽情嬉戏,尽情畅游去了。
半个小时后,王建兴他们三人玩累了,正准备上岸,就在这时,三个傣族姑娘说说笑笑,端着洗衣盆来到了河岸边。其中就有生产队会计家的女儿玉光,玉光还跟他们三人打了一声招呼。
看三名傣族姑娘就在他们下水的地方坐下来洗衣服,王建兴他们顿时紧张起来,他们三人都一丝不挂,咋上岸啊。实在没办法,他们三人只好泡在水里等待着,等待那三名姑娘洗完衣服早点离开。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岸上的玉光她们三人总算洗完了衣裳,看玉光第一个站起身来,泡在河水中的王建兴长长出了一口气。就在这时,玉光冲着离她们挺远的王建兴喊道:“建兴哥,我帮你们洗一下衣服哦”玉光说完,把他们三人的衣服都拿到水边,泡在水盆里,她们三人一件一件又开始洗衣服。
南腊河(资料图片来源网络)
足足过了十多分钟,玉光她们把王建兴他们三人的衣服洗干净晾在了岸上,王建兴以为这回玉光她们该走了,没想到,她们三人把筒裙往上提了一下,玉光第一个走下水,她们三人弯腰低头在河边又洗起头发来。
又是十多分钟漫长的等待,玉光她们才洗完头发走上岸,端起洗衣盆,回头冲泡在河水中的王建兴他们三人喊道:“建兴哥,快上岸欧,该出工劳动欧。”
看玉光她们三人走远了,王建兴他们三人赶紧上岸穿上衣服,一溜小跑回到居住的地方,扛着工具就下地了。等他们来到地里,社员们已经开始劳动了。遭遇了那次洗澡的尴尬,王建兴他们再去河里游泳,可不敢再赤身裸体了。
转眼就到了1970年秋后,队里为知青们修建了新的住所,成立了知青点,王建兴他们都搬进了新修建的竹楼里居住了。为了以后能够改善伙食,大家还凑钱买了一头小猪仔和几只母鸡,玉光还为知青们送来了一只下蛋的鸭子。新建的知青点虽然离玉光家远了一些,可玉光还是经常到知青点来玩,来给知青们送好吃。玉光每次到知青点来,都会在外面喊王建兴,她名义上是来为大家送好吃,知青们却感觉玉光是来找王建兴的。
1971年秋天,玉光给知青们送来了半筐木瓜(玉光家院子里有几棵木瓜树),等玉光走了,吴亮看着王建兴的脸说:“建兴,我看玉光看你的眼神不对,你说她是不是喜欢你呀?”“吴亮,你的思想是不是有点龌龊,人家玉光才十六七岁,还是个小姑娘,咋会有那样的想法。”王建兴狠狠回击了吴亮一顿,弄得吴亮脸都红了。
不过,回头细想一下,王建兴也觉得玉光对他跟对别人不一样,不说以前,就说这次来送木瓜,玉光把木瓜倒进王建兴的脸盆里,还偷偷给了他一个熟鸭蛋。一想到这,王建兴的脸也红了。自那以后,王建兴会常常想玉光,一天见不到他,心里就像少了什么。
第二年春天,王建兴病了,得了急性肝炎,在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还是没彻底痊愈。王建兴的母亲在上海医院工作,王建兴把自己的病历和医院的诊断书寄到了上海。
一个月后,王建兴办理了病退手续,回到了上海。王建兴回上海那天,玉光一直把王建兴送到村口,看着几名知青陪着王建兴去了县城,她才一个人抹着眼泪回到了寨子里。那天,玉光第一次对王建兴说会想他的,玉光也是第一次在王建兴面前流泪。
回到上海后,在医院治疗了两周,王建兴的病情就彻底痊愈了。那年冬季,王建兴光荣参军入伍,实现了他的人生第一梦想,插队落户三年,又穿上了绿军装。
退伍后,王建兴被安置在公安局派出所当了民警。工作稳定后,有亲戚来给王建兴介绍对象,王建兴说自己的年龄还不大,不想这么早就谈女朋友。王建兴的父母着急,都催着他尽快定下终身大事,他们说还等着抱孙子呢。
其实,自从离开西双版纳后,王建兴的心里一直想着玉光,他也知道父母不会让他和一个云南的农村姑娘结婚,可他还是不甘心。经过反复考虑,王建兴还是想为自己的婚姻幸福争取一下,只要能和玉光在一起,他宁愿丢掉风光的工作去云南农村和玉光生活一辈子。
下定了这个决心,王建兴给玉光姑娘写了一封求爱信,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二十多天后,王建兴收到了玉光的来信,信封里装着两张照片,一张是玉光和她丈夫的结婚照,一张是玉光一家三口的合影,玉光已经做妈妈了。
收到玉光的来信后,王建兴病了,一病就是半个月,人也瘦了一圈。到了1979年年末,在云南插队落户的上海知青都回城了,王建兴才和一名中学教师领取了结婚证,组建了一个两口之家。婚后的生活虽然平平淡淡,倒也和谐稳定,第二年他们就有了爱的结晶,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时隔几十年,王建兴心里一直装着玉光姑娘,可他再也没见过玉光姑娘。时隔这么多年,每当想起当年下乡插队遭遇的那两次尴尬的事情,王建兴还觉得有些难为情。时隔这么多年,王建兴至今难忘在傣族村寨插队落户的那些日子,他更没有忘记淳朴善良的傣族乡亲们。
2024年是上海知青赴云南五十周年的日子,当年一起去西双版纳插队落户的十名上海知青们重返第二故乡去看望乡亲们,就王建兴一个人没去,他借故说自己血压高,坐不了飞机。
十多天后,吴亮他们从西双版纳回来了,吴亮不好意思地对王建兴说:“建兴,不好意思,你托我的事情我没能办到,玉光一家都去昆明生活了,我没能打听到她的联系方式。”
前段时间,在昆明工作的一位朋友得到了玉光的消息,玉光和她丈夫都在昆明,他们和女儿一起生活。那位朋友把玉光的手机号码也给了王建兴,可王建兴一直没有联系玉光,时间过去了这么多年,他怕打扰了玉光平静的生活。
到底要不要和玉光取得联系,王建兴一直在为这事纠结。对于此事,大家有什么看法?您是支持王建兴和玉光取得联系还是反对王建兴和玉光取得联系?敬请朋友们在评论区留言,发表自己的意见。
作者:草根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