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内向的幼儿往往有以下表现:咬手指或衣服、注意力不集中、紧张、胆小、退缩、爱哭、不愿与人交往、不敢表现、不敢爬高、不敢走平衡木、缺乏自信等等。性格内向的孩子一般不像性格外向的孩子那样直露自己的想法和愿望,不大容易引人注意,这就更需要我们细心地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用心地揣摩孩子的真实心理,然后对症下药,加以引导。
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个性特点和很多心理素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在丰富多彩的幼儿园生活中大部分孩子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但仍有为数不少的孩子胆小怕事,平时沉默寡言,不愿跟大家一起玩,没有同龄孩子那种爱动、贪玩、好奇的特点。他们腼腆,说话声音低微,主动要求少,不敢一个人外出,在游戏中与小朋友格格不入,一个人呆在一旁默不做声;裤子湿了,自己躲在一旁偷偷地流泪;口渴了,不敢拿杯子喝水;老师引导其参与活动,得到的反应却是毫无表情,似乎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诸如此类的情况举不胜举。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孩子胆小、内向。内向的人表现为好静不好动,不善交往,不善言谈,不善表露;性格内向的幼儿往往有以下表现:咬手指或衣服、注意力不集中、紧张、胆小、退缩、爱哭、不愿与人交往、不敢表现、不敢爬高、不敢走平衡木、缺乏自信等等。内向的孩子不善交往,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社会发展需要我们的孩子加强人际交往,需要他们豁达大度地去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需要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因此,我们要格外关注内向的孩子, 使他们能大胆展现自我,拥有快乐的童年,健康地成长,将来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作为教师如何引导性格内向的幼儿呢?性格内向的孩子一般不像性格外向的孩子那样直露自己的想法和愿望,不大容易引人注意,这就更需要我们细心地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用心地揣摩孩子的真实心理,然后对症下药,加以引导。 1.善于发现优点,逐渐培养自信心
内向很多时候是因为不自信。作为幼儿老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并及时加以表扬,给与肯定,逐渐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我女儿从小就比较文静、内向,我担心她长此以往可能会形成懦弱害羞的缺点,不容易学到与人相处的技巧,长大以后对人际交往和社会竞争不利。所以上幼儿园以后,我就经常和老师交流,希望女儿在幼儿园多参加集体活动,能有各种机会表现自己。在孩子的心目中,老师既可亲可敬,又具有绝对的权威,老师让她做什么,一般也更容易被她接受。因此,几年的幼儿园生活,孩子当过领操,上台发过言,还常常参加表演。在这些活动中,孩子每一次优秀的表现,都能得到老师及时的表扬,每一点小小的进步,都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在这些场合表现得多了,有了"炫耀"的资本,就大大增强了自信心,不仅更愿意与小朋友交往,而且每次活动都能积极主动的参加。
2.为孩子提供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
创造机会感染孩子的情绪,使孩子随时能够自由、放松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班内有几名性格内向的幼儿,活动中他们总是"旁观者"、"局外人",不喜欢与同伴交往,对他人反应冷淡,语言表达能力差,动手能力差,对这些孩子,不能疏远他们、歧视他们,而是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关爱,要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学习环境,让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喜欢这个集体,并主动地融入这个集体。 内向的孩子在熟悉的环境中比较放得开,这不仅与情绪有关,也与经验有关。经验丰富了,知道怎样去应付各种问题,孩子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就增强了,交往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所以,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给孩子提供各种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从中得到锻炼。当然,重在参与,要少苛求结果。性格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正如一句名言: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性格是在生活实践中一点一滴形成的,良好性格的塑造也要从具体的行为和基本的习惯开始。
&
3.加强家园联系,杜绝错误暗示
充分利用离园接待、家长学校、家访等多与家长沟通,每天都要从幼儿身上找到优点,特别是要善于从孩子的错误中找优点,在表扬孩子优点的同时,让孩子主动的认识错误,而不是一味的批评、指责,同时让家长知道,当着孩子的面向老师讲一些例如孩子内向之类的话,其实是在对孩子作一个错误的心理暗示,对孩子没有好处,应该多鼓励,多表扬孩子,而不是替孩子的消极行为找借口。孩子健康性格的塑造,父母正确的教养方式也很重要,改善孩子的内向性格在幼儿期还是大有可为的。许多研究表明,成年人的拘谨追溯到他的儿童时代。如果孩子的拘谨在儿时得不到解决,那么他的不合群、不爱与他人交往的个性将会妨碍他今后 事业上的成功。即使有的孩子有聪明才智和一技之长,也会因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而在人生道路上遇到意外的 困难,这样的例子在每年的高校新生中,所谓高分低能,屡见不鲜。家长在引导时应尽量避免再犯以下的错误:
3.1 对孩子要求往往过高,以成人的立场去要求孩子,无视孩子年龄小的实际情况, 对于孩子做错事,有的家长也过于严厉,使孩子内心受到压抑,感到紧张。 3.2 性子太急,对孩子缺乏耐心。由于家长急于想把孩子塑造成心目中的理想样子,因此,当孩子 有胆小、畏缩的表现时,家长就难过、心烦得去责骂孩子,结果使孩子觉得自己又做错了,反而变得更加拘谨。
3 对孩子约束过多。如不让孩子自由玩耍,怕弄脏衣服。还有平时说教太多,自觉不自觉地总是在指责、纠正孩子的行为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对,所以孩子遇事总是有所顾忌,缩手缩脚。
4.创造幼儿相互之间的交往契机
幼儿之间的沟通交流有时比老师与幼儿之间的交流更容易。尤其是性格外向幼儿的快乐情绪极易感染别人,改变别人。我班陈宇小朋友性格偏内向,口齿不是太清楚,与老师交流时,总是低着头,声音小的几乎听不见,我只能从各方面综合信息理解他所要表达的意思。经过一段时间的幼儿园生活,每个幼儿都能记住一些小朋友的名字,平时我也刻意注意让幼儿结交好朋友,找找好朋友一起活动。一次,在区域游戏活动中,陈宇和陈雅洁坐在音乐角玩《拍手点头》的游戏,声音很洪亮,很自然。我第一次发现他是如此的投入和开心,他在与小朋友的游戏活动中感受到了交往的舒心和快乐,那份愉快也让我切实感受到孩子的童年快乐和幸福。于是我及时地给予了表扬和鼓励。渐渐地,我发现陈宇越来越喜欢与同伴交往,性格也逐渐活跃了起来,以前来园总是一声不响地,现在入园那响亮的"老师,早上好!"让我倍感欣慰。
总之,孩子需要呵护需要关心,内向幼儿更需要呵护更需要关心,让我们多关心性格内向幼儿。尽力尽责的对待每一个幼儿,满足他们健康发展的需要,一起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这一现象让很 多妈都很焦虑,不知道该怎样去解决。口头上对孩子说让孩子外向一点,积极一点,但好像并没有实际的效果。其实想让孩子外向,想让孩子能说会道的话,还是需要注意一些事项的。
1.勤沟通:父母保持经常与孩子沟通,孩子不喜欢说话,可能是因为平常爸爸妈妈工作太忙,和孩子缺乏沟通,导致孩子认为自己没有受到父母的重视和关心。父母们要做的就是经常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当然啦,这种情况也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解决的,父母平常就要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2.理解:当今社会,科技比较发达。很多孩子在上小学就有了自己的手机。所以说,小孩子平常的空余时间都会用在玩手机上。有时候父母们忙了一天,回到家之后看到孩子一直玩手机,不写作业肯定会生气。这种情况下,父母就会和孩子之间产生争吵,这样的话,孩子就很容易把自己心门关上,对父母不理不睬的。据心理学家研究,很多小孩子玩手机只是片面的喜欢游戏而已,很多孩子并没有沉浸到游戏里面去。如果这个时候父母加以正确引导,告诉孩子说手机游戏是可以玩的,但是要适量,其实对孩子是一种很好的帮助。当然父母累一天了,可能希望孩子晚上回家的时候乖巧一点,这个时候父母就要跟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告诉孩子自己很累,而不是直接和孩子进行争吵。孩子还小,可能不太能懂得父母的心,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下,积极和孩子进行沟通,理解孩子的所作所为,而且还要告诉孩子自己内心的想法,让孩子理解父母的用心,只有这样,父母和孩子之间才能相互理解,孩子才会跟父母分享自己的想法。
3.很多人都说原生家庭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父母平常在家里是和颜悦色,夫妻恩爱的话,孩子一般情况下也比较乐于表达诉求。但如果父母在家里面经常争吵,可能对孩子的身心都有非常不好的影响。这样的孩子,可能会因为父母的争吵而产生自卑情绪,不管是在校园里还是在父母身边都不愿意说话,不愿意坦白自己的内心,因为他觉得自己不会受到重视。所以说,如果父母想要孩子能够乐观积极、开朗快乐的话,首先就要约束好自己和爱人的言行。 4.孩子能说还不行,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会道,也就是说,孩子要懂得一定的道理。说话也是要讲究语言的艺术,很多小朋友的脑子里面没有一个正确的道理,就会无理取闹。这个时候父母要做的不是溺爱包庇孩子,而是应该告诉孩子你很不开心他那样做,让孩子自己去反思自己的行为。父母对孩子的引导非常重要,很多小孩子在家里沉默的时间多了,在外面跟人接触也不知道怎么开口。只要父母亲多学习一些育儿知识,正确引导孩子,多和孩子探讨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孩子才会变得愿意跟父母沟通,也会慢慢变得能说会道,受人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