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落户动态

秭归 精“橙”所至 赶考乡村振兴新征程

落户动态
  • 2025-10-09
  • 浏览

摘要:秭归香溪长江大桥。 (郑家裕 摄)龙舟文化节赛龙舟。 (万古寺村提供)脐橙坐上小火车。 (王罡 摄)吒溪河美丽乡村示范片区。 (王罡 摄)九畹丝绵茶生态茶园。 (魏启扬 摄)西陵峡。 (王罡 摄)中华...

秭归香溪长江大桥。 (郑家裕 摄)

龙舟文化节赛龙舟。 (万古寺村提供)

脐橙坐上小火车。 (王罡 摄)

吒溪河美丽乡村示范片区。 (王罡 摄)

九畹丝绵茶生态茶园。 (魏启扬 摄)

西陵峡。 (王罡 摄)

中华屈氏第一村。 (万古寺村提供)

秭归县,扼长江要冲,守三峡门户,三峡工程坝上库首第一县。

作为屈原故里、中国脐橙之乡,近年来,秭归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大力叠加“屈原文化+柑橘产业”效应,讲好屈原与《橘颂》的故事,奋力打造“两个世界级”,即把秭归脐橙打造成世界级地标品牌和世界级文化载体。

2024年,秭归县柑橘产量75.77万吨,增长24.97%。启动三峡柑橘产业大脑数字智能工程建设,新增6条全能型光电分选生产线,对接京东、阿里巴巴、抖音等平台,形成“全民卖橙”繁荣景象,秭归脐橙“今天在树上,明天在路上,后天在舌尖上”成为现实。

处处锦绣,满地诗章。秭归,蹄疾步稳,走好乡村振兴赶考路。

“后皇嘉树”串起百亿产业链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名篇《九章·橘颂》中的“后皇嘉树”,如今成了秭归县群众的致富果。

柑橘是秭归的支柱性产业,春有伦晚、夏有夏橙、秋有九月红、冬有纽荷尔。全县柑橘种植面积40万亩,综合产值100亿元,全县90%的乡镇、80%以上的行政村、70%以上的农户从事柑橘相关产业,涌现出柑橘产值“亿元村”4个,产值过5000万元的村12个,带动近26万人发展致富,是“全国柑橘产业30强县”。

近年来,秭归县坚持用工业化思维,以实施“六大行动”为抓手,推动脐橙产业全链发展——

品质提升行动。实施种业振兴,成立邓秀新院士团队秭归工作站,构建脐橙“芯片库”,储备柑橘品种资源126个,建成三峡库区最大的柑橘良种种质资源库。全域开展品种改良,引育伦晚、红肉、棕橙等特色新品种30多个,完成2万多亩品改任务,成为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四季产鲜橙”地区。

标准领跑行动。秭归脐橙开展“1+N”行动,“1”是脐橙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N”包括生产环节的有机肥使用、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有机肥推广方案,采摘环节的“一果两剪”科学采摘方案,以及包装升级、销售标准、分级精选等一系列方案,推动秭归脐橙从“卖产品”向“卖标准”、从“论斤卖”到“论个卖”转变,九月红、纽荷尔等“按颗销售”走俏市场。

品牌塑造行动。秭归脐橙先后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中华名果”等10余项国家级荣誉,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30亿元。秭归脐橙走进央视《典籍里的中国》,“牵手”东航机长,进入盒马鲜生、百果园、大北农等销售渠道。不久前,秭归脐橙亮相服贸会,摘获“富民兴业标杆品牌”。

强链延链行动。坚持横向龙头带动、纵向精深加工,形成以屈姑食品、多美橙等为主的脐橙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屈姑集团建成全省首个柑橘深加工全产业链条,开发脐橙酒、脐橙醋、脐橙茶等系列产品100多个,实现从花到果、从皮到渣“吃干榨净”。招大引强,建设秭归县柑橘良种繁育中心、秭归脐橙(江南)产业园区,引进优质企业落户。

科技赋能行动。加快建设“三峡柑橘产业大脑”,开展“天、空、地、人、网”一体化数据采集和管理,实现“柑橘种植一张图、包装加工一条线、全球销售一张网”的产供销全链数字模式,发布秭归脐橙电商、产地收购和市场批发三支价格指数。

融合发展行动。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国际国内龙舟赛事等精彩纷呈,乡村脐橙园风光游、中小学生研学游“乐翻天”,秭归脐橙博物馆、楚韵橙香小镇“吸睛”不断,“脐橙+文化”“脐橙+旅游”“脐橙+城镇”大放异彩。

精“橙”所至,金石为开。秭归县坚持走“质量兴橙、绿色兴橙、科技兴橙、品牌兴橙”之路,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吒溪河畔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

吒溪河,长江支流之一,秭归县水田坝乡的母亲河。穿境而过的清澈河水、岭峰交错的连绵青山,孕育出6.2万亩优质脐橙产业园,将橙山上下的村庄滋养得日渐风光。

优良的生态底色、丰富的资源禀赋,这里正热火朝天打造吒溪河乡村振兴示范区。据项目部副指挥长梅云友介绍,吒溪河乡村振兴示范区覆盖归州镇、水田坝乡2个乡镇5个行政村,共有建设项目20个,总投资2.08亿元。其中,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15个,投资5000万元;统筹整合项目4个,投资9300万元;撬动社会融资项目1个,投资6500万元。

项目坚持红、绿、橙、特“四色发展理念”,聚焦山水格局美、城镇品质美、乡村田园美、地域人文美的“四美特征”,突出“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型公益基础设施”三大领域,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推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着力打造绿色、智慧、高效、融合的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惠及农户4133户10942人,其中脱贫户754户2048人。

“偌大的项目,征地仅十几亩。”梅云友自豪地介绍,示范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模式,脐橙文化观光廊道架在树上,廊道下方和周边种植脐橙,廊道既是采摘游步道,又是脐橙文化展示平台。在彭家坡,建设脐橙种植、采摘体验、文化科普于一体的橙文旅融合精品果园;在龙口村,实施“春橙”伦晚精品果园、龙口柑橘产销配套设施建设等特色产业项目,运用墒情监测、水肥一体化、病虫害防治等智慧农业手段,实现果园品质提升;在“中国橙谷·离地运动小镇”,新建脐橙直播平台、自行车驿站、水上观光长廊等,打造橙文旅体融合示范区。

建成后的示范区,将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生态蓝绿交织、乡村农旅一体振兴、动能新旧转换的综合目标,为脐橙产业嵌入文化底色、安上智慧引擎、插上旅游翅膀。

去年12月,农业农村部公布了最新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名单,水田坝乡王家桥村榜上有名。王家桥村种植柑橘近7000亩,全村3000多人,80%是新型职业农民。在壮大柑橘产业的过程中,该村与屈姑食品共建精品果园,与多美橙构建“未来农场”肥水一体化系统,与安琪酵母合作有机肥替代化肥试验示范,与武汉驰亚科技建立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全村柑橘产业步入现代化轨道,产值突破1亿元,户均产业收入12.8万元。

“搭乘吒溪河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快车,咱村将迎来新的飞跃。”村党总支书记胡静充满信心。

屈原文化滋养美丽乡村

2024年6月3日,屈乡故里端午节。鼓点声脆,楚旗猎猎,观者如堵,加油声阵阵。一艘艘龙舟在江面上劈波斩浪,赓续千年传统。

屈原,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中国第一位伟大爱国诗人、荆楚文化的“天际线”。多年来,屈原深固难徙的爱国情怀、哀民多艰的民本思想、上下求索的实干精神、洁身自好的清廉品质,滋养着纯朴的秭归百姓,大大小小的村落中可见“端午”“龙舟”“橘颂”等文化元素。

走进“中华屈氏第一村”——归州镇万古寺村,楚辞家训贴在村口、写在墙头,屈祠动工修建,孩童背诵《橘颂》,“屈橙”挂满枝头。据村党支部书记屈家明介绍,万古寺村是屈氏后裔聚居地之一,全村2243人,60%以上的村民都姓屈,是全国屈姓人口最多的建制村。

近年来,万古寺村以“五屈”为载体,修屈祠、续屈谱、供屈像、诵屈文、传屈风,培育寻根文化,留住屈氏乡愁。该村与台湾彰化屈家村缔结“姊妹村”,去年端午节,屈家村屈氏后裔“云端”遥祝,期待早日相聚。每年农历二月二,村里举行盛大的龙舟文化节,龙舟下水、龙舟抢红、龙舟拔河,传统龙狮队在河畔巡游,游江招魂的号子回响两岸。“万古寺龙舟文化节”成功入选中国农民丰收节100个乡村文化活动,万古寺村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传承保护基地、“屈原传说”传承保护基地。

秭归县城往西,驱车两小时,从兴山峡口沿香溪河而行,抵达乐平里,村口“乐平里屈原老家”的石刻映入眼帘。

乐平里,群山环抱中形成一山中盆地,白墙黑瓦的民居掩映在柑橘林中,颇具古风,现改名“屈原村”。

村里的“骚坛诗社”小有名气,发展农民社员百余人,不仅创造了一手锄头一手诗的文化奇观,更在一笔一划中赓续了屈原的伟大诗魂。据介绍,“廉洁”一词出现在屈原的《楚辞·招魂》中。诗社自创了《屈子廉洁颂》,歌颂清廉村居,展望乡村振兴。

扯滩、峡江号子、龙舟文化等是西陵峡村的文化符号。仁村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炼十二“仁”村落精神,即“仁让、仁和、仁孝、仁泽、仁义、仁朴、仁信、仁厚、仁育、仁艺、仁爱、仁民”,吹响新时代的峡江号子。

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龙舟竞发,山歌绵绵。世界坐标中的屈原,赋予秭上海落户社保基数低,undefined归乡村经久不衰的活力。

有为自治建设“幸福村落”

“增加一个垃圾桶,我们三家都倒这里!”“再和垃圾清运的人沟通细节。”傍晚时分,茅坪镇长岭村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

“开窗看绿、推门闻香,一户一景,多好!”在茅坪镇陈家坝村十三村落文化广场,联村单位下沉干部、村“两委”与村民们齐聚一堂,以“村落夜话”的形式,共商十三村落美丽庭院建设方案。经协商讨论,村民一致同意建设篱笆式围栏。

一个院坝,一圈椅子,村民、镇村干部围坐一起,商量村落“家务事”。近年来,秭归立足山区实际,深化“幸福村落”建设,创新打造“村落夜话”,充分发挥村落群众主体地undefined位,让村民议事协商成为常态。

倡导“自己的事自己办、重要的事商量办、集体的事共同办、邻里的困难帮忙办”,激发村民参与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治理成效明显提升。通过“村落夜话”,全县共收集各类问题2200多条,当场解决1000余条,其余问题都得到相应的回应;结合“立壮志、改陋习、树新风”活动,179个村(居)均通过“村落夜话”建立红白理事会,引导村民移风易俗。

党群齐心协力,参与乡村治理,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产业发展,都大变样。

陈家坝村党总支书记鲁雪飞说,去年,通过村落议事协商、争取政府补贴的方式,共同开展茶叶品种改良,村里的茶叶品质提档,老百姓收入升级。今年,再次通过村落议事协商,茶园内的一条采摘道改扩建项目顺利实施。

值得一提的是,陈家坝村将“公益创投”融入“幸福村落”建设,以“小村落大能量村落志愿联盟”公益积分活动为载体,通过服务换取有偿积分,让村民自治手段更多样、操作性更强。

如今,以“幸福村落”为载体的秭归县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先后获得“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项目”等荣誉,入选“全国乡村治理20个优秀案例”,秭归县也被确定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

策划:秭归县委农办 秭归县农业农村局 秭归县乡村振兴局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积分落户实用工具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