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北上广等大城市漂过的年轻人感想:无户口细思极恐
& & & & 说起来,因为学习和工作的关系,身为五线城市青年的我在北上广深四座城市都待过一段时间,其中又以上海待的时间为最长,因为不在上海读书,也不满足上海落户的条件,所以没有户口,但是漂来漂去,却很少考虑过与户口有关的事情。
这是因为,作为一个女友在外地的准单身男青年,在魔都市区租个房子,每天上上班,工作之余跟朋友隔三岔五聚聚,生活惬意得很。每次我周围那些已婚已育同事痛斥户籍制度的时候,我还会略有些鄙视地看一眼他们,心想,没有户口又如何?
直到有一天,女友说,我们年纪也不小了,到底是要选择一个地方两个人生活在一起。我想也是,跟女友规划的基本路线是,买房,结婚,蜜月,生娃。然而,我对户口的认知,就在这条基本路线上被颠覆了。
呵呵,无户籍单身狗,离买房远点!
以前只是想看热闹一样关心房价的我,认认真真去咨询了一下,如何在上海可以买套房,结果就被户口的事情搞毛了。
其实,在我漂过的几个一线城市里,上海的房价是除了广州以外比较亲民的,作为外地来沪青年,上海郊区总归还是有一些我们可以买的起的房子。但是,当我财大气粗状走进一个售楼处的时候,销售告诉我了一个坑爹的条件:没户籍,单身限购。(这不是歧视单身狗吗?动物保护协会的人在哪里?)
上海的限购令明确规定,非上海户籍居住满一年以上的单身者,不可以在上海购房,无论是否已有缴纳社保或个人所得税证明都不可以,对单身狗的购房需求造成了极大的上海,在上海,要买房子除了有钱外,还得有老婆(就是领证的那种)哦。
众多单身人士纷纷表示,好歹我也为上海建设出了一份力,为啥房地产市场不好鼓励买房时,都不放开对单身人士的限制?
连上海的人大代表都看不下去了,今年年初的上海两会上,有上海市政协委员建议,对符合一定条件的非沪籍单身人士等部分居民,适当放宽住房限购政策。
不过据说最近科创中心建设和吸引人才政策,最近出台的政策有一些松动,例如其中规定对达到上海市居住证积分标准分值且个税缴纳额度或社保缴费基础达到一定标准的非沪籍人员,定向微调住房限购政策。大家纷纷猜测是不是部分单身非户籍人士可以规避& 单身限购&而买房,不过这也只是猜测,官方的细则还没有最终公布。
当然,一个共识是这样不够吸引创新人才,毕竟来创业的人里面,还有好些像我一样的单身狗。想想都是醉了。
想起来,之前有一则新闻说,在上海著名的人民广场相亲角,不少父母的要求都写得很清楚,比如有独立婚房、公务员等等,更有一名女生的要求是& 有钱、有势、有德、有貌、有上海户口&的& 五有&老公,令人有些无语,单身无法买房,没房有些人有找不到对象,进入死循环。
所以,前几天同事群里在讨论的时候,一名白富美同事突然开玩笑地对我说,你要在上海买房吗?我假离婚跟你假结婚吧,这样你也能买房了,我老公也能买二套房了。没办法,没有户籍的人士只能各种途径了。(当然商住房并不受限制,不在我们的讨论之列。)
跟我温柔可人的女友商量后,我们决定先领证,再买房。在上海交了这么多年社保,婚后我获得了买房资格,我们就开始一边看房子,一边策划蜜月之旅。
办各种证?打飞的吧!
出演完老家的婚礼后,我跟女友开始准备蜜月。按照许多同事的建议,蜜月必须不能在国内,必须出国境线。
但是啊,各种通行证护照签证,在首次申请的时候,都需要户口或者居住证啊有木有?比如上海市出入境管理局的网站就明确显示了,在网站上预约首次办理护照,如果是非户籍居民,必须持有引进人才
类《上海市居住证》的非本市户籍人员,或者是在沪就业并连续正常缴纳社会保险满一年以上的非本市户籍人员。港澳通行证和签注也是一样的情况。
在我刚来上海时间还不长的情况下,我为了办理护照,曾经打过飞的回到户籍所在地区办护照和签注。为了办理港澳通行证的签注,也只能快递回去,请朋友帮忙代办,好在都可以通过快递的方式完成,但是如果首次申请,飞的总是免不了的,飞一次抵得上办好几十次了有木有。
还有办理出国的签证也是如此,比如高大上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的覆盖范围就是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和江西,在这些区域居住的非户籍居民,则必须要有暂住证或者居住证。
有一天,一名资深户籍人士告诉我,在上海的出入境管理局,无户籍人士如果有过去港澳的记录,可以自助办理签注,一小时左右就能出签,对,你没看错,是一小时哦,听到这里,出签要七天的我的内心是奔溃的。
然而,居住证也是很繁琐,自己申请提交一大堆资料还要房东出面。我在租房的时候,跟房东谈续约房租,居住证现在已经成了谈判的条件。房子到期后,房东告诉我说,& 有三个大学生愿意出比续租价格高1000的价格租下这套房子,够高吧,但是他们要我办居住证,太麻烦,我根本不愿意,想想还是租给你们算了,还是你们好,不麻烦&。
我心里只能呵呵了,心里不由得有点同情那三个大学生和我自己,都是不容易啊。
所以现在看到墙上地上打的办证小广告,我都会下意识地多看上几眼。说不定哪天就会用上不是吗?
孩子上学?有钱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折腾了好久,终于搞定了护照、签证,一顺儿玩下来之后,女友来到上海工作,我们便一起去看房子。
有同事提醒我,要考虑学区房的问题。说今年年初上海就出过一件事情,不少热门公办小学都在入学的落户条件上加了一道& 硬门槛&:孩子进入录取& 第一梯队&,除了房子的产权必须为父母外,一般父母和孩子的户籍迁入也必须满两年及以上,且落户一般都需要卡在每年4月30日之前。有户籍的人士尚且如此,没有户籍的小青年感觉连娃都不敢生了。
然而,更严重的问题是,如果没有居住证,娃想上个菜场小学也上不了,据说很多小孩因此已经被送回老家读书了。有人说,上那就上国际学校呗!我同事又说,你以为国际学校有钱就能上?好多国际学校要求孩子是外籍,甚至还要求家长也是外籍。
-----以下开始总结啦----
说到这里,我的户口没有又如何的观念已经被彻底颠覆,然而,这应该还不是全部,应该还有我没留意到的地方。
上海虽然说现在在建设科创中心和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但是通过这种途径引进的人才数量还是不多的,普通人也很少能享受到这样的机会,大多数人还是得即符合持有上海居住证满7年、缴纳社保满7年等要求可申请转办上海市常住户口的要求,而转办的队伍又是那么那么长。
事实上,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都市,有无户籍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而且随着时间的增加,差距还会约拉越大。比如你必须要花更多的钱,才能达到和户籍人士一样的条件和水平,甚至是花钱也搞不定。这体现在非常多的方面,包括就医的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之分,子女将来如何上学?在教育资源紧缺的中国,这无疑就是一场战争。
以及到了初中高中,竞争还会进一步加剧,另外没有户籍的子女异地高考问题,也是各种糟心,开放异地高考还有很多本地人的反对。
尽管这些事情离我感觉还有一些距离,但是依然逃避不了,我个人的感觉是,虽然说现在很多事情都可以用钱解决,跟户籍有关的事情也可以,但即使能用钱解决,也会让人觉得蛮糟心。
总感觉是住得越久,差别越大,青年毕竟是青年,所感受的还是有限,欢迎更多人来吐槽。
我在写这篇文章找资料的时候,看到有人说北漂的人中有人为了户口,嫁了一个并不爱的北京人,以致婚后生活诸多不如意,甚至导致出轨,还有人问出& 是爱情重要还是北京户口重要&这样的问题。初看觉得不值一哂,细思则极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