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德尔塔为什么就叫德尔塔「新冠德尔塔病毒」
大家有时候非常愤怒,为什么新生事物有这么多塔玛的奇怪的名字?
是不是有一部分人看到这些名字,感觉有点怪,也有点不爽,但是也不知道为什么。
之前有个叫什么阿尔法的新冠病毒,基本上过高中的大概都有点印象,α这个字母大家还是比较熟悉的,下面接下来应该是贝塔β啊,德尔塔是你(口)麻(吐)痹(芬)了(芳)个比的什么鬼?
总之,就是非常不爽,但是世界官方总塔(芬)玛(芳)这么叫,而且媒体还非常上瘾,德尔塔,德尔塔,德尔塔,好像很高大上一样。
于是,小编无奈的找到了希腊字母表,注上了他们的读音,力求摧毁这个JB发音高大上的感觉!前三个,基本大家都熟悉,后面的本科接触的多一点,反正你懂就不感觉它有什么高大上。顺便发几个初恋,平息一下你们愤怒的怒火。
1 Α α alpha a:lf 阿尔法 2 Β β beta bet 贝塔 3 Γ γ gamma ga:m 伽马 4 Δ δ delta delt 德尔塔 5 Ε ε epsilon ep`silon 伊普西龙 6 Ζ ζ zeta zat 截塔 7 Η η eta eit 艾塔 8 Θ θ thet θit 西塔 9 Ι ι iot aiot 约塔 10 Κ κ kappa kap 卡帕 11 ∧ λ lambda lambd 兰布达 12 Μ μ mu mju 缪 13 Ν ν nu nju 纽 14 Ξ ξ xi ksi 克西 15 Ο ο omicron omik`ron 奥密克戎 16 ∏ π pi pai 派 17 Ρ ρ rho rou 肉 18 ∑ σ sigma `sigma 西格马 19 Τ τ tau tau 套 20 Υ υ upsilon jup`silon 宇普西龙 21 Φ φ phi fai 佛爱 22 Χ χ chi phai 凯 23 Ψ ψ psi psai 普西 24 Ω ω omega o`miga 欧米伽
病毒为什么叫德尔塔?
这是由世卫组织制定和颁布的,是为了避免对地域人们的歧视。德尔塔(Delta)是第四种危险的新冠变异毒株,最早在印度被发现。而前面三种变异毒株分别是:阿尔法—英国变异毒株、贝塔——南非变异毒株、伽玛——巴西变异毒株。
Delta是第四个希腊字母的读音,其大写为Δ,小写为δ。在希腊字母中排名第四。如果以后继续出现新的变异毒株,还会继续按照希腊字母表来命名。“德尔塔”为英文Delta的中文近似读音。
我们来看看“德尔塔”病毒到底有多毒
1、传播速度快
在上月世卫组织举行的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上,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德尔塔”变异株正在很多国家成为主要流行毒株,“德尔塔”变体将进一步变异衍生出“德尔塔+”或“AY.1”变体 。现在已经至少在98个国家和地区出现 “德尔塔”毒株,且病毒仍在继续变异和进化!
从此次造成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保洁人员感染的源头——7月10日入境的国航CA910航班(莫斯科至南京),已经确诊新冠肺炎旅客7例开始,至7月31日的20多天内,南京疫情已外溢至安徽、湖南、江苏、广东、四川、辽宁、北京等至少20个城市,成跨省传播态势。
2、传染性强
广州曾出现同一环境、无肢体接触情况下,仅14秒就完成病毒传播的案例。位于南京禄口国际机场附近某高校的一名宿管员,7月15日在小区门口遇到一名后来被确诊的亲戚交谈约10分钟,最终也被确诊感染。目前,德尔塔毒株已出现在至少132个国家和地区,是全球疫情的主要流行毒株。
3、潜伏期短
最快24小时即可发病,10日内病毒可传播5-6代。
4、病毒载量高
病人呼出的气体毒性大,Delta变异毒株具有病毒载量比普通株感染者高出100倍。
5、症状不典型
本轮疫情中有患者早期仅表现出乏力、嗅觉障碍、轻度肌肉酸痛等症状。
6、治疗时间长
患者比较容易发展成重症。
7、可能出现“免疫逃逸”
德尔塔毒株能部分避开一些中和抗体,抑制免疫应答。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德尔塔
为什么叫德尔塔毒株?因为德尔塔毒株是世卫组织将最早在印度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B.1.617.2命名的。
德尔塔,是新冠病毒变异毒株。最早于2023年10月在印度发现。2023年5月,世卫组织将最早在印度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B.1.617.2命名为“德尔塔”变体。
该变体被确定为印度第二波疫情的驱动因素之一。2023年6月15日报道,“德尔塔”变体进一步变异衍生出“德尔塔+”或“AY.1”变体。
特点: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表示,从广州疫情的病例情况看,“德尔塔”变异株病毒的传染性和传播能力显著增强,特别是潜伏期或者传代间隔缩短,在短短的10天内就传了五六代,病毒的传播速度在加快。
感染者的样本PCR检测病毒结果显示,病毒载量有显著增加的特点。这个变异毒株的传播能力比以往毒株传播能力提高了1倍,比在英国发现的毒株传播能力提高了超40%。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德尔塔毒株
随便看看:
- [科学探索]做清醒梦都是些什么人?关于清醒梦的12个离奇事实
- [科学探索]割韭菜是什么梗?怎样避免被割韭菜
- [科学探索]太空中适合xxx吗?婴儿究竟能否在太空中出生呢?
- [科学探索]文体两开花什么梗?六小龄童文体两开花是什么意思
- [科学探索]远古沃那比蛇是什么蛇,比泰坦蟒更凶的6米巨蛇(能吃恐龙)
- [科学探索]网络符号♂是什么意思?哲♂学是什么梗
- [科学探索]混世四猴分别是什么?混世四猴和七大神猿有什么关系
- [科学探索]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返航中爆炸解体7人全部罹难
- [科学探索]人类移民火星计划始末 移民火星计划是否可以实现
- [科学探索]史前文明到底有多发达?解密地球出现过4次人类(铁证曝光)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中国科技馆新展带观众开启宇宙冒险
- [科学探索]图片新闻|航天科幻扩展现实展览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开幕
- [科学探索]诋毁中国空间站实验!美媒:太空水杯不漂浮?天宫第一课被怀疑
- [科学探索]活力中国调研行丨合肥寻宝:一块能搭建月球科研站的“砖”
- [科学探索]NASA对华零共享vs中国对美两机构开放 差异尽显大国气度
- [科学探索]从太空看“十四五”丨这片“绿”,正在生长
- [科学探索]中国科技馆启动文化润疆系列科普行动
- [科学探索]从太空看“十四五”丨这些创新高地,正在拔地而起
- [科学探索]来自神舟二十号的“太空问候”!中国航天员为世博会中国馆送祝福
- [科学探索]从“地理极点”到“体验爆点”——“东极”文旅“出圈”观察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