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星系分布,和大脑神经元高度重合,宇宙有可能是活的吗?
注意看
这是天文学家绘制的宇宙地图,这是脑科学里的人类大脑神经元分布图,对比这两张图后,你会发现宇宙和大脑的形状高度相似。
因此有科学家认为,宇宙可能是一个具备思维能力的大脑,我们可能就生活在它的梦里,因为从原理上来看,构成大脑的几百亿个神经元,和组成宇宙的数千亿个星系,都遵循着同样的规则,如果意识真的是大量无机物堆积产生的必然的话,宇宙本身也应当具备思考能力。
从比例上来看,人类大脑的77%都是水,宇宙的70%都是暗能量,人类大脑内部的生物电速度是每秒十几米,宇宙中的光速是每秒30万公里,这可能会导致宇宙大脑的思维速度很慢,需要数千万亿年才能经历一次完整的思考过程。
此时你会发现,我们讨论的其实不是宇宙有没有意识,而是意识的出现是因为什么,神经学家托鲁尼认为:意识和智力是两个不同的东西,比如计算机的智慧很厉害,能在象棋围棋上打败人类,但它就没有意识,也就是说它无法在控制自己也无法影响客观世界,它只是在某些领域比人类大脑更有效而已。
这种无法对外界做出反应的情况,区分了地球上的无机物和有机物,比如石头和树,前者只能被动,后者却能根据太阳光照以及生长过程,发生一些变化,从这一点上看,我们就能说树比石头更有意识,即意识的强弱和物体复杂程度呈正比,越复杂的东西或者说有机物,产生意识的概率就越高。
所以数以万亿计的星
系组成的宇宙网,理论上来说是要比人类大脑更有意识的,只不过真空光速实在是太慢了,不足以让宇宙在瞬息之间完成大量思考。
有些脑洞大开的想法认为:各个星系核心区域的超大质量黑洞,内部其实是能联通宇宙各个地方的,它们负责了宇宙大脑的思考,并且真实存在的量子纠缠,理论上能超过光速传输,也有可能是宇宙大脑背后的运行机制。
从目前的观测结果上来看,在百亿光年的尺度上,星系们会组成网状结构,并被充斥着暗能量的宇宙空洞分割开来,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这种结构,担任着宇宙长城之间的节点,在只有一个动辄几百亿光年的系统里,我们很难想象有什么信息能在其中快速流动。
事实上在光速限制的禁锢下,科学家认为我们永远无法看到宇宙的全貌,直径930亿光年的可观测宇宙,只是真实宇宙的一小部分而已,我们看到星系也是它们几百万年前的样子,宇宙现在是什么状态,还要等到那些携带信息的光飞到地球后我们才能知道。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中国科技馆新展带观众开启宇宙冒险
- [科学探索]图片新闻|航天科幻扩展现实展览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开幕
- [科学探索]诋毁中国空间站实验!美媒:太空水杯不漂浮?天宫第一课被怀疑
- [科学探索]活力中国调研行丨合肥寻宝:一块能搭建月球科研站的“砖”
- [科学探索]NASA对华零共享vs中国对美两机构开放 差异尽显大国气度
- [科学探索]从太空看“十四五”丨这片“绿”,正在生长
- [科学探索]中国科技馆启动文化润疆系列科普行动
- [科学探索]从太空看“十四五”丨这些创新高地,正在拔地而起
- [科学探索]来自神舟二十号的“太空问候”!中国航天员为世博会中国馆送祝福
- [科学探索]从“地理极点”到“体验爆点”——“东极”文旅“出圈”观察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