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飞机、轮船都用海里,而不是和汽车一样用公里?
在航海和航空领域,“海里”是个常见的距离单位,你是否好奇一海里到底等于多少公里?为什么船员和飞行员偏爱用海里,而不是更熟悉的公里?
这个看似简单的单位背后,藏着地理学、历史和实用性的故事,让我们扬帆起航,用科学和历史解开海里的奥秘,探寻它为何成为海洋的“标尺”。
一海里(nautical mile)等于1.852公里(精确到1.851853公里,国际标准),这是国际通用的国际海里,由国际水文组织(IHO)于1929年定义,基于地球圆周的1/21,600。
简单来说,1海里对应地球表面经度或纬度上的1角分(1/60度),沿子午线测量,约为地球赤道周长的1/21,600(地球周长约40,075公里)。
为什么海上用海里而不用公里?
海里在海上和空中如此普及,原因在于它的科学依据、历史传统和实用性,海里的定义基于地球的经纬度,地球表面每1角分(1/60度)对应约1海里,这使得海里在导航中极为方便。
航海时,船员用六分仪测量星辰或太阳的高度,计算纬度,每1角分纬度差就是1海里距离。这种方法在17世纪就已成熟,远早于公里(1791年法国定义,基于地球周长的1/40,000,000),公里虽也与地
球周长相关,但它的定义(1米=地球子午线1/10,000,000)更适合陆地测量,缺乏经纬度的直观联系。
在海上,经纬度是导航核心,海里直接对应角分,简化计算。比如,从纬度30°到31°,沿子午线航行60海里,而用公里(111.12公里)计算需换算,麻烦且易错。
海里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他们用地球弧度估算距离。15世纪大航海时代,葡萄牙和西班牙航海家用“里格”(league,约3海里)导航,基于地球圆周。到19世纪,英国定义海里为6080英尺(1.853公里),美国用6076.12英尺,1929年统一为1.852公里。
海里随航海文化传播,成为全球标准,公里则来自法国大革命后的公制改革,19世纪末才推广,航海界已习惯海里。切换到公里需重写海图、培训船员,成本高且无必要。海里像“老船长”,根深蒂固。
海里与航海速度单位节(knot)直接相关。1节=1海里/小时=1.852公里/小时,船速(如20节)乘以时间(小时),直接得出海里距离,无需换算。航空也用海里和节,因飞机沿经纬度飞行,海里更直观。
例如波音747巡航速度约500节(926公里/小时),飞1小时约500海里,导航员用海图(标海里)轻松规划。公里在陆地统一,但在海上,海图、雷达、GPS多以海里为单位。国际民航组织(ICAO)和国际海事组织(IMO)规定海里为标准,全球船只和飞机同步使用,减少混乱。
尽管海里实用,但是公制国家有时在非专业场合用公里描述海上距离,如“海岸线100公里”,但在国际航海、航空和军事领域,海里是“通用语言”,有趣的是,俄罗斯曾尝试用公里改革海图,终因国际标准放弃。
未来随着GPS和电子海图普及,导航精度提高,公里能否取代海里?短期看难,因为海里嵌入航海传统、设备和法规,替换成本巨大,长期来看,若全球公制化推进(类似美国逐步接受公制),公里可能在非专业领域占上风。但在专业航海和航空,海里仍将是“王者”。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99天横跨十万里,挑战地狱级航道 | 独家对话徐京坤
- [科学探索]戴潍娜:阅读是通向高维度人生的钥匙
- [科学探索]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灭绝了恐龙,为人类登场扫清障碍
- [科学探索]这是距离地球最近的黑洞?距离地球仅1600光年,被取名为盖亚
- [科学探索]继续稳居世界第一!
- [科学探索]纪录电影《中国有戏:天幕计划》启动,有望太空播放
- [科学探索]Meta的Space Llama前往国际空间站进行太空科学研
- [科学探索]中国空间站“全家福”:六位航天员太空合影,感动亿万人
- [科学探索]航天日,神舟二十号成功发射!“中国继续巩固在下一个太空探索时
- [科学探索]三项科学实验随神舟二十号上行中国空间站 助力破解生命密码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