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太空出差三人组”眼中的彼此是啥样?总台专访揭秘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即将踏上太空出差之旅,神舟二十号乘组三名航天员在彼此眼中是什么样的呢?三位航天员揭秘了彼此眼中的“最佳搭档”。
视频加载中...
执行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的构成与神舟十九号相同,由两名航天驾驶员和一名航天飞行工程师组成。其中陈冬担任任务指令长,是第三次出征太空,航天驾驶员陈中瑞和航天飞行工程师王杰都是首次执行飞行任务的第三批航天员。
航天员 陈冬:陈中瑞是第三批里面年龄相对大一点的,比较稳重,很随和,脸上始终是有笑容,心理素质好,遇事不慌、沉着冷静,而且他的操控能力很强,因为他也是飞行员出身,操作很快就能够上手,一步一动,让人很放心。而且他的脑子也很活,所以在任务中他也经常给我们一些很好的主意,有他的想法。
王杰是知识型人才,典型的工程师,他就是工程师出身。他身上的特质,我觉得一个就是知识面很广,第二个就是他进入状态很快,比如说现在要求我们干一件事情,他能够很快把精力集中于一点,做好自己手头的事,而且这种专注度能够持续很长的时间,我觉得这也是高科技人才、高素质人才特有的能力。
这两个队友我觉得相处起来很舒服,他们的表现也非常棒,所以我对我们团队也很有信心。
曾执行过神舟十一号和神舟十四号两次飞行任务的指令长陈冬,飞行经验丰富。训练中,他会毫无保留地把在太空的工作生活经验分享给队友。
航天员 陈中瑞:给我们传授一些太空好的经验、做法,这对我们训练确实很有帮助。再一个,要求严、标准高,确实也是对整个训练、对整个任务、对我们个人的成长,还是有很大好处的。
航天员 王杰:他对大局的把握,也很沉着冷静,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性事件的处理,比如一些应急事件上的处理,很从容很淡定,忙中也不慌乱,而且也对一些接口的把握,也能够想得更多一些更深一些,宏观上把握更多一点。
以老带新,经验传承,是我国载人航天任务一直沿用的模式。
航天员 陈冬:新老传承与合作这种模式搭配非常好,而我也正是这样的受益者,这种新老传承和合作,在一起相互碰撞,能碰撞出修正的火花,碰撞出完善的火花,最终碰撞出成功的火花。
航天员陈中瑞和王杰都是80后,经过长时间朝夕相处和高强度协同训练,二人已经形成了“心有灵犀”的默契配合,成为彼此眼中的“最佳搭档”。
航天员 陈中瑞:王杰,他是工程师,他比较爱学习、爱钻研。喜欢克服自己的一些弱点。像他们来的时候以前很少锻炼身体,他比较注重这方面的锻炼,每次训练自己给自己的量都比较大,基本也都是最后才离开体训场。
航天员 王杰:对于陈中瑞,因为我们是同一批的,接触得比较多,我觉得有三个词可以形容他。第一个就是有担当,就是我们平常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只要合情合理合规合法,敢说,敢于表达。第二个特点就是他善于思考,同样一个操作,他操作得更娴熟,操作得也更精准。第三个就是很真诚,能心与心的交流,毫无保留的那种,在一起就感觉很踏实。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99天横跨十万里,挑战地狱级航道 | 独家对话徐京坤
- [科学探索]戴潍娜:阅读是通向高维度人生的钥匙
- [科学探索]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灭绝了恐龙,为人类登场扫清障碍
- [科学探索]这是距离地球最近的黑洞?距离地球仅1600光年,被取名为盖亚
- [科学探索]继续稳居世界第一!
- [科学探索]纪录电影《中国有戏:天幕计划》启动,有望太空播放
- [科学探索]Meta的Space Llama前往国际空间站进行太空科学研
- [科学探索]中国空间站“全家福”:六位航天员太空合影,感动亿万人
- [科学探索]航天日,神舟二十号成功发射!“中国继续巩固在下一个太空探索时
- [科学探索]三项科学实验随神舟二十号上行中国空间站 助力破解生命密码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