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科学世界”开启时空对话
李明涛研究员讲述《天外来客:小行星防御与利用》。科学出版社供图
人民网北京5月20日电 (记者赵竹青)在青砖灰瓦的古朴院落中,一场跨越千年的科学对话悄然展开。5月17日,由科学出版社与《科学世界》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四合院里的科学世界”系列科普讲座,在北京市东黄城根北街16号科学出版社的四合院内圆满落幕。活动巧妙融合传统建筑智慧与现代科学精神,成为“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系列活动中一道独特风景线。
作为活动主场的四合院始建于清代,其“天圆地方”的建筑格局与“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恰与讲座主题形成时空呼应。主办方特别设置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展陈区,通过珍贵手稿、百余幅照片和实物,生动呈现了严济慈、钱临照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让观众在移步换景中感悟"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从《史记·天官书》中“星坠至地则石也”的精准论断,到现代空间监测网对近地天体的实时追踪,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李明涛研究员以《天外来客:小行星防御与利用》为题,通过动画演示,直观展现了直径10公里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灾难场景。“66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事例告诉我们,行星防御不是科幻电影的桥段,而是关乎人类存续的必修课。”其团队研发的“以石击石”防御方案,让在场青少年直呼“这才是真正的宇宙级脑洞”。
“当影视剧中的‘荧惑守心’令观众费解时,其实古人早已构建起完整的天象解释体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李亮研究员以《守望星空:钦天监与古代天象观测》为题,带领观众破解星象密码。通过再现钦天监在观象台观测的场景,解析“五星连珠”祥瑞背后的行星运行规律,揭露日月食记录中的政治博弈等,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古代“观象授时”的科学传统。
现场还设置了集章挑战、提问交流、AR体验等多个互动环节。作为系列活动的开篇之作,本次讲座致力于打造“历史空间+现代科学+沉浸体验”的科普新模式。据主办方透露,后续将陆续推出主题讲座,依托科学出版社背后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单位及全国高校的顶尖科研资源,围绕量子计算、深海探测等前沿领域,持续打造“听得懂、看得见、摸得着”的科普盛宴。
“在四合院里讲科学,是尝试用更中国的方式讲述人类探索真理的故事。”科学出版社科学人文分社社长、《科学世界》杂志社总经理侯俊琳表示,“当孩子们抚摸着百年梁柱探索星空时,这种跨越时空的知识传承,或许就是科学精神最好的启蒙。”
随便看看:
- [科学探索]万众瞩目!2023年十大科技趋势,机器人科技趋势势不可挡
- [科学探索]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的科学解释 一天是一年的缩影
- [科学探索]科学家次在室温下制造出液态光 科学家为之疯狂
- [科学探索]养猫可治百病 科学揭秘养猫十大好处(能防癌)
- [科学探索]欧洲发现1000万年大熊猫化石,验证大熊猫祖先在欧洲
- [科学探索]人类为什么不探索深海,人类到达的最深海底是多深(10916)
- [科学探索]一道数学题难倒13亿人 阴题王事件具体情况揭秘
- [科学探索]科学家在海底2446米深处发现单细胞微生物 称是海底最深环境
- [科学探索]炒西葫芦致癌是谣言吗?西葫芦真的含有致癌物质?
- [科学探索]地球在“作死”吗 居然自己将月球拉向自己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中国科技馆新展带观众开启宇宙冒险
- [科学探索]图片新闻|航天科幻扩展现实展览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开幕
- [科学探索]诋毁中国空间站实验!美媒:太空水杯不漂浮?天宫第一课被怀疑
- [科学探索]活力中国调研行丨合肥寻宝:一块能搭建月球科研站的“砖”
- [科学探索]NASA对华零共享vs中国对美两机构开放 差异尽显大国气度
- [科学探索]从太空看“十四五”丨这片“绿”,正在生长
- [科学探索]中国科技馆启动文化润疆系列科普行动
- [科学探索]从太空看“十四五”丨这些创新高地,正在拔地而起
- [科学探索]来自神舟二十号的“太空问候”!中国航天员为世博会中国馆送祝福
- [科学探索]从“地理极点”到“体验爆点”——“东极”文旅“出圈”观察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