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国际小行星日,京企打造太空监测“天罗地网”
作者:eric 时间:2025-07-05
导读:6月30日是联合国第九个国际小行星日。在2025国际小行星云论坛上,北京镜盾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刘博洋介绍,团队研发的天地基一体智能太空监测网已在行星防御、空间目标监测等领域实现稳定运行,正在加速全球站...
6月30日是联合国第九个国际小行星日。在2025国际小行星云论坛上,北京镜盾科技公司首席执行官刘博洋介绍,团队研发的天地基一体智能太空监测网已在行星防御、空间目标监测等领域实现稳定运行,正在加速全球站点布局,预计今年底将实现全经度覆盖。
这张太空监测网的第一个站点位于本市延庆区,2023年10月建设,能够捕捉低轨卫星结构影像。刘博洋说,随后,团队又在位于门头沟区的百花山架设起巡天望远镜,实现了对近地小行星和人造天体的观测。
从2024年4月至今,仅百花山站一个站点,就累计完成187颗近地小行星的后随观测。“让我们惊喜的是,其中19颗小行星是世界范围内实现的首次后随观测,这为它们尽快定轨有着重要意义。”刘博洋说,站点拥有近地小行星观测的快速反应能力,即使小行星处于快速移动状态,也能实现准确跟踪。
“百花山站拥有覆盖从低轨到高轨,乃至地月空间的监测能力。未来,我们会把这种能力,复制到全球的更多台站。”刘博洋补充,“对近地小行星等天体展开观测,还能为行星防御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撑。”
这张网的“织密”时间表公布:站点不断扩大,预计2025年底实现全经度覆盖;2027年在全球布设超过20台望远镜;如前期建设情况顺利,2028年将进一步开展天基建设,持续打造天地基一体的智能空间态势感知网络。
刘博洋说,未来,这张网将为轨道交通管理、卫星运营、卫星保险、火箭等领域的客户,提供高时效性、高精度、高覆盖率的空间目标监测数据和动态分析服务。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刘苏雅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 [科学探索]中国科技馆新展带观众开启宇宙冒险
- [科学探索]图片新闻|航天科幻扩展现实展览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开幕
- [科学探索]诋毁中国空间站实验!美媒:太空水杯不漂浮?天宫第一课被怀疑
- [科学探索]活力中国调研行丨合肥寻宝:一块能搭建月球科研站的“砖”
- [科学探索]NASA对华零共享vs中国对美两机构开放 差异尽显大国气度
- [科学探索]从太空看“十四五”丨这片“绿”,正在生长
- [科学探索]中国科技馆启动文化润疆系列科普行动
- [科学探索]从太空看“十四五”丨这些创新高地,正在拔地而起
- [科学探索]来自神舟二十号的“太空问候”!中国航天员为世博会中国馆送祝福
- [科学探索]从“地理极点”到“体验爆点”——“东极”文旅“出圈”观察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