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常见问题

居住证享有与户籍多项同等权利吗?

常见问题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近来,上海、浙江、广州、北京等城市,已先后对外来人口推行居住证制度,取代此前实行的暂住证制度。各地推行的居住证含金量在不断加大,如广东推出的居住证可享受的权益和优惠达20多项。 上海市政府公布《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

近年来,上海、浙江、广州、北京等城市,已先后对外来人口推行居住证制度,取代此前实行的暂住证制度。各地推行的居住证& 含金量&在不断加大,如广东推出的居住证可享受的权益和优惠达20多项。

上海市政府公布《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实施细则》,规定持有《上海市居住证》累计满7年可申请上海市户口。



广东也开始探索外来工积分入户政策。截至2012年11月底,广东省已发放居住证4150万张,除入户、子女入学外,各地推出凭居住证可享受权益和优惠20多项。



据了解,广东省居住证8项拓展功能试点已获得成效,以后乘公交、转账、购物、电话充值、门禁识别都可以一证实现。



对此,广东省公安厅户政处负责人表示,目前,居住证的功能拓展已在广州、中山、佛山、东莞等城市推广。



安徽省在2013年3月施行居住证的新政中规定,流动人口子女在义务教育上享有与居住地儿童少年同等权利、可凭居住证申请保障性住房、就医时同等享受基本药物零差率等惠民待遇。



北京市开始探索实施居住证制度,但并无实质性进展。不过,北京也在尝试将政策向流动人口倾斜。2011年,北京市出台《关于加强本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和管理的通知》,规定公租房的供应对象包括& 外省市来京连续稳定工作一定年限的人员&。

在北京市委常委会重点推进的26项改革任务,备受关注的居住证制度将于今年启动实施。



户籍制度改革已在各地纷纷铺开,其中一大重头戏就是居住证制度。这一制度是为非户籍常住人口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工具,随居住年限增加,其可获得的公共服务将愈加接近户籍人口,并最终有望获得当地户籍,体现了& 分期赋权&的思路。



户籍制度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太元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居住证制度,针对的是已转移入城的非户籍人员,旨在借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据王太元介绍,中国户籍改革有两条主线,一条是& 做减法&,即把原先附着在户籍上的教育、医疗、卫生等权益,剥离下来。



另一条是& 做加法&,通过实施居住证制度,赋予转移入城的非户籍人员享受公共服务的权益。如果不赋予权益,居住证和暂住证就没有区别。做加法的基本思路是& 分期赋权&。



对于备受关注的落户问题,《办法》按不同等级城市分别确定落户门槛,主要分为& 建制镇与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这四档。其体现的正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思路,即& 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子女教育在外来人口所争取的诸多权利中居于核心位置,& 地方各级政府应积极创造条件使居住证持有人随迁子女获得中高考资格&的承诺如何落实,居住证制度乃至户籍制度改革未来如何完善,我们可以期待。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