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女生考上研究生,兴冲冲地准备落户上海,结果却被一句“不是310,你算什么上海人?”泼了冷水。310,指的是上海本地的区号,也代表着某种身份的“门槛”。在这座快节奏的大都市,外地人总会被贴上“新上海人”的标签,无论你学历多高,能力多强,总有人用一串数字来划分你我。 现实是残酷的,归属感不是一纸户口就能带来的。但别忘了,真正属于一座城市,从来不只是靠出生地,而是靠你一步步拼出来的生活和梦想。
“不是310,你算什么上海人?”看着女研究生落户被群嘲,真的忍不住要说几句。户籍歧视、地域优越感在上海依然根深蒂固,哪怕是高学历人才,也难逃被贴标签的命运。根据2024年《上海人才发展报告》,外来高学历人才占落户总数近60%,但社会融入度满意率却不足45%。到底是谁给了部分人
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城市发展靠的是多元包容,不是自我封闭。 真正的上海精神,难道不是海纳百川吗?歧视链不破,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金字招牌迟早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