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国,
有一种“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气魄。
冰封的河道需要流水激荡,
行进的中国在呼唤流动的力量。
前两天,国务院办公厅发了一个文:
《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
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这个文件的灵魂就是
放松落户!放松落户!
要点解读
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
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
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
这意味着,
中国绝大部分三四线城市落户
不设任何门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系教授王太元认为,落户政策的放宽是“正当其时,甚至时不我待”。 其实,取消落户限制不是近期的事而是国家早有稳步推进部署的计划:今年4月,
发改委就印发了《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
先来一张图快速了解下我国目前的城市分类以及户籍制度改革要点
那么问题来了广东哪些城市将受益?
就拿广东来说,
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有14个,
分别为韶关、梅州、惠州、珠海、江门、
清远、肇庆、潮州、揭阳、湛江、
汕尾、云浮、河源、阳江!
这14个广东城市有望实现“拎包落户”!
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城市有1个(中山331万);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有5个: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和汕头。
◎珠海在3月取消计划生育,纳税入户,夫妻投靠的婚龄、父母投靠子女身边有无子女等前置条件,社保、居住证连续满五年并在珠海有稳定住所即可直接申请入户。
&
◎惠州全面放开对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和留学归国人员的落户限制。
◎江门从今年1月起取消了积分入户和投资入户政策,应届毕业生可以先入户再就业,在江门市城区就业、参加社保满半年就可申请入户。
◎肇庆在取消了积分制入户条件,有合法稳定住所,持有居住证并连续居住满半年以上的人员就可以入户。
◎此外,中山也已取消积分入户,连续居住并参加社保达到一定年限即可办理入户。
说完了广东的影响,再聚焦回《意见》全文,共六部分16条政策措施,首次构建了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的政策体系框架。
另外,《意见》还指出,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创造流动机会,研究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就业影响的应对办法。小编再带大家深入解读!
01
《意见》影响了哪些人群的流动?
首先,逐条分析。
“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主要针对农民群体,意味着他们将从之前的自由进县城,转变为可以自由到部分地级市落户。 “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说的是一些重点人群,比如大专本科毕业生,通过升学、就业能够顺利迁入到中西部地区省会城市,或是一些地区的省内排行第二、第三的重点城市。 “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则意味着,一线城市和准一线城市将继续执行积分落户政策,精简积分项目,目标人群是优秀人才。
&
几条政策比对下来就会发现,影响的主力人群依然是农民群体,已经在地级市购房的农民这回可以无障碍地在当地落户,同时还能吸引一批没有购房的人去购房。
农民可以自由到城市就业,获得更高收入;进城失败的农民也有农村和土地作为保底,进可攻,退可守,城市化过程极具“弹性”。
《任务》指出,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梳理广东全省的人口迁移地图可以发现,,从省外净迁入广东的人口超过62万,其中广深两市的省外净迁入人口就超过36万。超大特大城市的落户政策也有了一些改变。
02
《意见》出台,深意何在?
理想状态下,未来的户籍将只具有登记意义,背后不再包含“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住房保障”上的区别。
有朋友问,那政策上为何还要取消或降低城市落户门槛、推动农民群体的户籍流动?《意见》提出“以户籍制度和公共服务牵引区域流动”,本质上是要进一步提升当前的户籍城市化率。
&
而就农民的个人选择而言,一些在县市买房的农民,觉得能同时拥有土地权利,认定农村户籍的含金量更高,落户意愿相对不强;
对于选择落户到城市的农民来说,短期内超大特大城市仍存在流入门槛,这回政策的利好,主要是鼓励这部分乡村人口将户籍移入三、四线城市。
有意思的是,这轮城市化/城市户籍推进的加速,也日益改变着我国的社会结构。在政策引导、房地产推动、教育城镇化拉力等作用下,我国正从以往的城乡“二元”结构走向城乡“三元”结构,面临着不小的机遇和挑战。
过去,农民在乡村完成家庭再生产,到城市就业,大部分人的归属地仍是在乡村。而现在,相当一部分农民在县市买房,落定户籍,下一代教育在县市完成。
农民的流动路径,从“农村→城市就业→乡村养老”,转变为“农村→城市就业→城市定居”。
03
中国梦需要人才流动起来
城乡之间如何协调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关键议题。
国家发改委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区域战略一室负责人、副研究员张燕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乡之间正从过去简单供求关系向分工协作关系转变,农村以向城市输出农业原材料、劳动力等为主正转向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城乡经济协作等成为新趋势。
对于广东来说,一方面是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相当水平。,广东城镇人口达到8021.62万,占常住人口的70.70%;另一方面,是不同区域的城区人口占比、城镇化人口占比有着显著差别。
&
纵观《意见》全文,聚焦的就是当前社会性流动在机会、渠道、空间、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正是那些不尊重劳动力、人才为了实现个人价值自由迁徙权利的现象,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人才的流入将有效解决城市“有事无人干、有人无事干”的结构性矛盾,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可以预计的是,“抢人大战”或将更加白热化,倒逼城市在公共服务供给、营商环境改善、人才宜居宜业等方面做些文章。
怎么看待人才流动,折射怎样的人才观和价值观。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没有城乡之间的闸门大开,就不会有几亿人流转逐梦;没有人才的辗转不息,就难言美好生活的临近。
无论是那些年甘于挤车厢、爬车窗的人,还是今天远赴他乡、漂泊打拼的人,都在流动中实现了个人价值、创造了社会价值。可以说,那些以“惜才”为名行“卡人”之实的做法,那些“你不干有的是人干”的土围子思想,都与人才流动的红利背道而驰。
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指出,“一个流动的中国,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再过几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春运,世界将再次见证一个流动的中国。
搭建横向流动桥梁、纵向发展阶梯,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构建合理、公正、畅通、有序的社会性流动格局,流动的中国必然也是驰而不息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