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健康活泼、朝气蓬勃、聪明可爱的幼儿,是每位家长的心愿,在这个心愿中就决定了体育作为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意义。古希腊的柏拉图、现代的贝尔、克鲁普斯卡娅,以及我国近代的陈鹤琴等古今中外的许多幼儿教育学者,都把体育的发展放在幼儿全面发展的首要位置。怎样才能完成家长的愿望呢?家长仅靠孩子在幼儿园的体育运动和依靠老师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家园共育是最好的教育方法,也就是说教师在完成对幼儿在园体育活动任务的同时,还要指导家长如何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
& & 与幼儿园相比,家庭最大的特点就是宽松、自由。参加的对象是父母和孩子,所以对幼儿的教育应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家长要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支持幼儿的运动兴趣,不要干涉和禁止幼儿运动。
& & 身体健康、发育正常的孩子总是活泼好动的。他们奔跑跳跃、爬高钻低,常常弄得满头大汗,一身泥士,有的孩子平坦的路不走,偏要去走高低不平的地方;有的孩子还会扯烂衣服,划破皮肉。于是有的家长就下了种种禁令“不要弄脏衣服”,“不要乱跑,小心跌倒”,“好好走路,不要跳”,“不许爬树”,“不许……”孩子的运动被禁止,失去了勃勃生气。其实,这些爱动的孩子往往不容易摔跤,相反,那些平时不爱运动的孩子走路一摇一晃,稍一跑动,就会摔到。中(1)班有一个小男孩,平时特别爱跑爱跳。有一次区角活动,他搬了一盒积木跑向玩具柜,脚下一滑,一头栽倒在地上,我不禁惊呼“糟了”,这个跟头摔下去,说不定会跌破头了。谁知,他在倒地时一瞬间,双手抱着积木盒死死撑住地面,小脑袋顽强地抬起来。结果只是手臂擦破了点皮。事后,我一边给他伤口涂药水,一边夸奖他的灵活,他不无骄傲地告诉我他有经验:“跌倒的时候,一定不能头着地,那会跌坏脑子的。手撑住地就没事了。”这孩子从运动中获得了自我保护的好方法。每位家长都应懂得幼儿需要运动这个道理,都应满足幼儿喜爱运动的愿望,取消不合理的消极禁令,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有益的体育活动。
二、提供运动的条件,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
& & 据调查,农村孩子的运动能力一般强于城镇的孩子;住低层房屋的孩子运动能力一般强于住高层住宅的孩子;家庭支持运动的孩子强于家庭不支持运动的孩子。这是由于许多家庭居室装饰很漂亮,而庭院场地空间很小,幼儿想要玩球或奔跑,而大人不答应、不放心。因此,家长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出发,从实际条件出发,在家中选择一些趣味性强、活动量小、空间要求不高的运动,如徒手操、跳绳、拍皮球、打弹子、投沙包、打乒乓球、板羽球或一些民间体育游戏等。不要让幼儿参加长跑,因为他们心肺功能及神经系统发育尚完善;不搞举重、拔河(关节易脱臼),或在水泥地上跳跃(髋骨未骨化,骨盆会错位)等运动。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全面锻炼,上肢和下肢、左侧和右侧、大肌肉和小肌肉的锻炼运动要平衡,使身体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三、共同参与,积极投入
& & 《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这部动画片里,有一集是《换爸爸》的故事,讲的是父亲不但要给孩子买玩具,还要陪他们一起玩,否则孩子就要换爸爸!家长应该从中得到启示:不要做孩子运动的旁观者。放开手中的活,像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教师参与身份一样,应以游戏的角色与孩子共同游戏,积极参与。在游戏中,家长不能按照成人的思维去规定孩子的运动方式,可以以游戏的角色身份去引导和启发。如小班的孩子在家里玩“森林午餐会”的体育游戏时,孩子扮演“动物招待员”,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扮演各种动物,大家要相隔一定的距离,在音乐声中要求“动物招待员”将各类动物喜欢吃的“菜”送到相应的动物手里。主要是锻炼幼儿协调走及平衡能力。游戏过程中,如孩子把“菜”送错了,那扮演“小猫”的妈妈可以这样启发“喵喵喵,小猫最爱吃什么?小鱼还是青菜?”,这时幼儿会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锻炼了身体的协调性、增加了知识,还会从亲子游戏中感受到家庭的温馨。
四、贵在坚持,注意安全
& & 陈鹤琴先生曾说:“不要忽视家庭对孩子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家庭里多开展一些体育运动,家庭气氛会很和谐,这既提高了幼儿的运动能力,又促进了他们的大脑发育,还会使父母和孩子的机体得到锻炼。
让孩子接受“逆境锻炼”——培养抗挫勇气
& & & 导语 “逆境锻炼”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挫折教育,让孩子在适当的年龄里接受一些锻炼,可以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增强其自信心,勇敢面对困难与失败。那么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呢?下面提供3种挫折教育的方法,给家长们参考参考。
“逆境锻炼”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童时期渗透“吃苦”的教育,体现了教育观念的更新。
让孩子接受“逆境锻炼”,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和在逆境中生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幼儿在困难面前冷静地动脑筋想办法的习惯。因为人生的旅途上是不会一帆风顺的,挫折和苦难是促进幼儿成长的催化剂,因此,老师和家长应该从小就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逆境锻炼”,即创造环境对幼儿进行磨练意志品质的锻炼,让幼儿坚强勇敢,沉着冷静,遇事便能迅速找到克服困难的办法。接受“逆境锻炼”也应该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一门“必修课”。如何上好这门“必修课”呢?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做法:
鼓励克服困难,培养抗挫勇气
有的孩子在逆境中容易产生消极的反应,往往会垂头丧气,采取退避的方式。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教育孩子要采取正确的态度来勇敢面对,向困难发起挑战。例如,当孩子登山怕高、怕摔跤时,我们就应该鼓励孩子说:别怕,你行的!摔一跤算什么?”“你真勇敢!”许多小女孩害怕走平衡木、害怕游泳,这时,我们就应该鼓励孩子说:“别怕,你准行!”孩子走路不好摔倒了,自己爬起来,成人一般不去拉扶和安慰,这样,孩子就会逐步树立起信心,努力地去战胜困难。当孩子一次次战胜困难时,他们便会增添勇气,激起对战胜困难的愿望,害怕的心理也就会随之消失,自信心就会相应地增强,这时孩子会对自己说:“我行。”“我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