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父母而言,最头疼的一个问题,不言而喻,肯定是孩子不听话。说起孩子不听话那些事儿,爸爸妈妈们真有诉之不尽的苦,而且,这一份苦并不随着孩子成长而减弱或消失,3岁的儿童和13岁的少年几乎同样的不听话,咋办,有招儿吗?
其实,细细想来就发现,孩子不听话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呢?很少人会反向来思考这个问题,孩子不听你的话,那么,你是否有认真听孩子说话呢?有吗?如果没有,你又凭什么抱怨孩子不听话,你根本就不愿意花精力和时间倾听孩子,孩子有什么理由必须听你的话。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感受和意志,完全不是父母感受和意志的附属品。只是,他们不拥有成年人自以为是的权威,也没有成年人那种可以支配他人的权力。如此想一想,当你指责孩子不听话时,他们对你该有多么失望呀!孩子听不听话,本质上是一种沟通问题。
既然是沟通问题,就可以从技术上找到解决方案。事情并不复杂,父母只要能够克制一下自己作为成年人面对孩子时的那些臭毛病,稍稍放下一些作为父母的权威意识,耐心地做一名好听众,孩子听不听话的问题一般都能自然而然地解决,不再成其为问题。不错,做一名好听众就可以了,真的只有这么简单,而且还很奏效。
但是,做一名好听众又谈何容易!不然,世界上就不会有一条费斯诺定理了:人有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巴,这意味着人应该多听少讲。当你真正张开耳朵倾听儿童说话时,你会发现,你的孩子好像瞬间不同了,他们不再刁钻古怪,不再和你反向而行,他们忽然之间由熊孩子变为乖宝宝了,这就是倾听的魅力。
很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倾听其实是一件实打实的技术活儿,并不是简单地蹲下身子就可以做到的。想要在孩子面前做一名合格的倾听者,起码不要犯以下这两个错误。
第一,试图让儿童不注意自己的问题并不是真正的倾听方式。什么意思呢?带孩子在一些游乐场玩的时候,我常常发现,不少父母长辈在孩子发生磕碰或者与其他孩子发生争执的时候,会采取转移孩子注意力的方式,他们把孩子抱起来,说“我们来吃块糖吧,一会就不疼了”或者“我们去买点好吃的吧”,企图用诸如此类的方式来达到迅速安慰孩子的目的,其实这只能表明你对倾听孩子关心的事情毫无兴趣。在这些时候,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有人倾听并理解他们有多疼、多难过,他们不需要你的解决方案,他们需要的是理解,理解,理解。
第二,评判向你倾诉的人,也是一种阻碍深入交流的方式。喜欢评判孩子,这是成年人的一个不可饶恕的坏毛病。当一个低龄儿童努力做一件事却屡次失败的时候,他可能非常烦恼,也会向你表达这种烦恼,父母们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孩子说“你还是个小宝宝,长大了就好了”,你知道这样的话对孩子意味着什么吗?这是对他们的一种中伤,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自信心会受到挫伤,也会妨碍你和孩子之间建立起良性的互相尊重的关系。
除了不犯沟通错误,父母们最好还是要掌握一些倾听的技巧,这里着重推荐两种倾听方式。
第一种,被动式倾听。为了避免父母忽视倾听孩子的想法,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闭嘴,停止谈论自己,安静地注意听孩子们说话,只需频频点头,辅之以最低限度的评论,以便鼓励孩子不停地说下去,你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词,如“嗯啊”、“好的”,其效果也比妄加评论好得多,间或也可以问一下孩子,“你是怎么看这个的?”或者“你愿意谈谈这个吗?”这可以体现你对孩子想法的接纳和尊重。这种方式非常简单,也很容易操作,只需闭上你的嘴巴即可。
第二种,印证式倾听。主要包括聚精会神地倾听,对个体不加判断,用你自己的话向孩子重复你认为他们对你说的内容。这种方式表明你接纳和关心诉说者,鼓励他们给予更多的表达。在这种方式下,倾听者通过不断反馈他所听到的内容,以确保交流的准确性,它不仅包括复述,还包括验证孩子关心的事或感受。一般来说,在操作方面,印证式倾听包含以下4个步骤:
1.停止说话——倾听来自儿童视角的问题
2.不要急于做判断——找出儿童的想法或感受
3.重申你所听到的——用你自己的话,直到儿童确认你的理解是对的
4.验证儿童所关心的以及其感受——表现你的关心
真正实践了印证式倾听之后,你就会发现,平时沟通中误解孩子的频率有多高。当父母们以这种方式努力理解孩子时,就向孩子展示了对他们的关心,也表达了对孩子感受和想法的尊重,并打开了孩子和你沟通的大门。
1 一定要用儿童语言,孩子能够听懂你表达的意思。
2 认真倾听孩子的发言,理解孩子的需求。
3 对孩子合理的要求一定要应允他,让孩子有一种满足感。
4 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言必行行必果,这样一来孩子会信任你!
5 孩子犯错一定要采用引导开导的方法,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千万不能动粗,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倾听”即是细心听、用心听的意思。倾听也是一种礼貌,认真倾听也是表示对说话者的尊重。倾听也可以体现出一种能力、一种素质。人与人之间交往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会倾听。但是,现在的孩子很少有会倾听并且耐心倾听的,他们和朋友在一起时,兴之所至就争相插嘴,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愿意做个倾听者,认为那样是”认输”的表现。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一个好的倾听者能赢得更多人的信赖和喜爱,更有助于孩子情商的培养。因此,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学会倾听,这对他的人际交往非常有帮助;1.让孩子重复一遍你说过的话,这样,你马上就能弄清楚孩子到底有没有听见你所说的那些话了。如果你的孩子确实不知道该如何去做,比如,他不会关上收音机,那么当你让他重复你的要求的时候,他就能趁这个机会按照你说的去做;2.认真倾听孩子的讲话:当孩子告诉你一些事情的时候,父母应该把报纸放下,专心听孩子讲话。如果父母以身作则,做一个好听众,那么孩子就会跟父母学着做;3.谈话的态度应友好:告诉孩子和朋友聊天时要态度温和,同时多听少说,尊重朋友的表达欲望;4.多让对方谈他感兴趣的话题:家长应告诉孩子,做一个合格的听众,还要能时不时地插嘴引导对方说他感兴趣的事情,而不要故意将话题引导到你事先设计好的或你喜欢的题目上去;5.微笑倾听,避免争执: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倾听技巧时,可以告诉孩子,一个合格的倾听者还要能理解对方讲话的内容,并微笑以作鼓励。即使自己有不同的意见时,也不要打断对方的谈话,而是要耐心听,等对方讲完后再讲出自己的意见,并要注意不能因为观点不对就吵架,而是心平气和地讨论,这样才能赢得朋友的喜爱和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