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常见问题

什么样的教育方式 才是真正适合孩子的

常见问题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身为世界级大牌育儿专家的女儿,乔安娜·法伯从小耳濡目染所受到的育儿熏陶还少吗?她同样会在真正养育自己孩子时候遇到类似问题,我们东方父母,谁又不曾被同样的情景考验过呢?

你认为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是真正适合孩子的?
实践出真知。我的一个哥哥,他们家对于孩子的教育就是实践看是否适合孩子,比如刚开的水,他们告诉孩子不可以碰,小孩子不懂事就会乱碰,他们就会让孩子触碰一下,被烫到了之后就会知道这个东西不能碰。
我个人认为,教育孩子要奖罚分明,以鼓励为主,采取放养式管理,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就去支持他,只要他不做违法的事情,发掘出孩子本身的潜力,而不是一味的去约束和让孩子跟着自己定的目标走,那样孩子自己是非常不开心和快乐的。
因材施教。
要学会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观察孩子的特长是什么,这样可以扬长避短。
比如我儿子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比较强,我就给他买了不少积木和工程车类的玩具,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发掘他身上的潜能。
在孩子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应该在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家长要明白孩子学习的驱动力是什么,让孩子学习的时候能感受到成就感,这样孩子才有学习兴趣。”要想孩子在学习事业上有所作为,孩子需要调动孩子本身的积极性,不光会学习而且主动学习。
因材施教与言传身教。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父母也需要反省自身做到了没有,在潜移默化中和孩子一起长大。再者就是要根据孩子的特点与兴趣爱好,找到合适的方法教导孩子。
亲力亲为,做孩子的榜样,输入正能量,提高自身素质,从自身抓起,做孩子第一任老师!
如果家长忽视对孩子的兴趣爱好,情绪情感,性格养成等方面的教育。久而久之会对孩子心理造成消极影响。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家庭教育专家李丽接受采访时表示“忽视孩子‘成人’教育,容易使孩子形成情感障碍和人格障碍;会让孩子产生对父母的不理解,甚至逐步发展到怨恨心理。”对于孩子来说,重学习成绩,轻视全面发展导致的结果是:孩子缺乏理想和责任,适应能力差,理想破灭后有失落感和焦虑感;而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导致的结果是:压抑了孩子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不能行成健全的个性,人际交往能力差,严重破坏亲子关系的和谐与有效沟通。
小孩从小就熟读《千字文》、《四书五经》、《老庄》、《周易》,打下深厚的国学功底。
孩子从小就要教育好,小时候的影子就可以看到未来的状态。所以,孩子要成长,教育方式占绝大部分。可以让他没事儿多读点儿书,多了解点儿历史,做个有独立思想的人。
每个人教育孩子的方式都不一样,我教育孩子就只培养他两种能力,做人与做事儿。做人与做事儿相铺相成,学会了做人,自然会做事儿。
我们年轻时太溺爱孩子,待我们老了,孩子就会用另外一种方式杀死我们。在家里不舍得打孩子、骂孩子,孩子就会变傻,在外面谁都敢打,谁都敢欺负。如果有天我孩子被人打了,来我这儿需求帮助,我压根就不听他讲谁对谁错,我就问他,为什么你打不过他,打不过人家,挨打就活该。我做父母,也从不溺爱孩子,出来那么久,社会是什么颜色,我还是清楚的。毕竟社会不是温馨的港湾,社会是一把锐利的刀,会把没实力的人淘汰掉。一、每个人和孩子在一起,总是会有冲突,不可能总是保持平静!我们需要的是拥有处理所有这些冲突的有效方法!
有个亲戚去美国进行为期半年的教育交流,回来后说起,无限感慨:人家是将人当人看的,比如孩子情绪不好了不乐观了,那就是很重大的一件事情,家长和学校都会高度重视。没在那样环境里呆过,你就体验不到那种巨大的差别。比如在中国,咱们去医院看病,医生会直截了当问你身体哪不舒服。如果你说“我心情不好!我不高兴!”医生会认为你是来砸场子的,素质好的冷冰冰绷了一张脸杠你一句:“你这病比我看不了!”素质不好,直接怼你俩字儿:“有病。”在美国,你去医院看病,医生问你怎么了,你说“我心情不好”,他们会高度重视,会立即给你推荐相关精神科医生或社会机构心理医生。
这种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孩子身上尤其明显,中国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至于孩子不高兴了、不乐观了、情绪不好了,是没人在意的。有时候不但不在意,还会雪上加霜狠狠批评指责。美国则相反,他们重视孩子情绪和思想,远远超过重视他们的学习成绩。
对东方父母而言,解决与孩子冲突的有效方法常规有两个:一是骂,二是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其核心是什么?为下属的、为子女的、为妻子的,是要绝对服从于君、父、夫。所以不是中国父母们粗暴无良黑心肠,实在是我们数千年文化传承的余毒不可能在几年几十年、在一代两代人的努力下,就可以消解殆尽,就可以水绿秋山明。第二个原因,东方人是含蓄而内敛的,即便是父母对子女也不习惯于直截了当表达爱意,父母们表达爱的方式都是九曲十八弯的,需要为子女的去揣摩、去猜测、去察言、去观色,甚至去做父母肚子里的蛔虫!如果以上几项都不达标,父母大人立马就会恼羞成怒:什么?你居然不知道我想要表达的意思?我骂你,明明是为了你好!我打你,明明是因为爱你!
东方也罢,西方也罢,但凡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哪个父母与孩子在一起,不是冲突不断鸡飞狗跳?不可能总是保持平静!
既然,东西方父母的出发点都是因为爱孩子的、目标都是希望孩子有出息,可为什么孩子成长过程中情绪体验、爱的感受差别这么大?东方孩子在家庭里被父母语言软暴力、软伤害的数字会如此惊人?
解决之道只有一条:东方父母太需要处理所有这些冲突的有效方法了!
二、当初我们要孩子的时候就想好了,要好好教育他,我们不会让他穿破衣服,不会让他吃垃圾食品,同样,我们为什么要用不良的方式和他说话呢?我们现在就有好的方式,我们给孩子的都应该是最好的!
1、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就是可以解决上述所有问题的一本书。一本经过时间检验的、实用有效的、解决与孩子一切冲突的优秀育儿书籍。更宽泛些的说,这本书里那些确实可行的、合情合理的、清晰易懂的理念和方法,可以应用于任何一种人际关系、社会关系当中,而不限于家庭内部亲子关系。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是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

30年来,经过300多万收获了亲密亲子关系家庭实践检验,这确实是一本融合了爱与沟通技巧的神奇之书,是能够“帮助孩子们最终成为独立自强、充满爱心、具有责任感的人”的神奇之书。简单概括,这本书,334页文字以及生动展现31个沟通技巧的所有可爱漫画,都是在做一件事:爱的技巧和训练。在“爱的技巧和训练”方面,这本书不愧美国家教类图书累计销售量第一名、不愧被译为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之名,不愧长踞家教类图书各大排行榜榜首!

什么样的教育方式 才是真正适合孩子的(图1)


2、这本美国育儿书对东方父母有用吗?
“我清楚地记得儿子两岁的时候,那次去商场的痛苦经历。他一直不喜欢大人牵他的手,他要自由!那天商场特别拥挤,丹恩迫不及待的想去看那些吸引他的东西,我抓着他的胳膊,以防他走丢。我一抓他的胳膊,他就开始挣扎,我就抓得更紧,并且把他弄疼了,他开始大吼大叫,身体不停地乱扭。他歇斯底里地大叫、到处乱跑,我使劲用胳膊把他夹住,快速朝出口走去,并且焦急地四处张望,唯恐保安过来以为我在绑架小孩。我已经想好了,如果被抓住,我就编一个假名字。因为如果我说出自己的真名乔安娜·法伯,很多人就都知道我是育儿专家的女儿,那该如何是好?我会非常惭愧,妈妈的声誉也会受损。”(P276)
以上是本书作者之一阿黛尔·法伯的女儿乔安娜·法伯在养育自己孩子过程中发生的事儿。身为世界级大牌育儿专家的女儿,乔安娜·法伯从小耳濡目染所受到的育儿熏陶还少吗?她同样会在真正养育自己孩子时候遇到类似问题,我们东方父母,谁又不曾被同样的情景考验过呢?
是的,养育孩子的路没有捷径可走,跟你是西方父母或东方父母、跟你是什么样身份地位、跟你读了多少书、跟你是什么样的成长环境是什么样的人,统统没有任何关系。小小的孩儿,从呱呱坠地,到一点一点变化,到一天一天长大,每一时每一刻都会有不同的小情绪小冲突需要处理,每一分每一秒都可能产生新的问题需要紧急应对,而所有这一切要想从容圆满,只有自己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实践、不停地纠偏,是的,只有自己也只能是自己,无人可代替!
3、这本书很难读懂吗?
不,不!这本书那是相当容易读,它简直是懒妈妈的圣经。如果你还没有培养出读书的感觉、习惯和能力,那么你就取巧读吧。打开书,挑出那一系列的漫画,一副一副读过去,并且将漫画里所呈现的方法,一条一条在育儿实践中扎扎实实先用起来,用到炉火纯青,这本书的精髓,你就等于全部吸收了。
当然,你会在扎扎实实的实践过程中发现,这不仅仅是一本育儿书,它还有两个极其重要的功能:一是可以重新养育你自己,通过这些小技巧的使用,你学会了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学会了描述身边真实的事件,你与自己童年的所有创伤和解了。二是这本书里的技巧,可以帮你迅速地、有效地改善与同事同伴同学及七大姑八大姨的人际关系——在你身体内部产生这样的觉知和感悟时候,你就可以重新打开书本,认认真真读那些文字,老老实实做那些训练,然后将之应用于生活中任何一种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
4、这本书要怎么样有效的读?
为了更加直观和方便读者朋友,祁祁喵用独家简易版思维导图做了整理,清晰明了,一眼尽观。
这本书总共有七个章节。祁祁喵将其总结为六个字:“三个不”、“三鼓励”。
“三个不”包括不否定、不惩罚、不标签,它们分别对应第一章节“帮助孩子面对感受”(4个技巧)、第三章节“代替惩罚的方法”(7个技巧)、第六章节“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6个技巧)。
“三鼓励”包括:合作、自立、赞赏、它们分别对应第二章“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5个技巧),第四章“鼓励孩子自立”(6个技巧),第五章“学会赞赏孩子”(3个技巧)。
至此,我们会发现:第七章哪去了呢?第七章“融会贯通”,就是把以上这六个章节的31个技巧通过在生活实践中频繁打磨、纠偏、调整直至全部运用自如,直至长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直至每次遇到鸡飞狗跳事脱口而出即是章法,而不是出口之前要强迫自己停一停想一想,或者脱口而出后才发现以前的老习惯老作风被这小崽子一气一激又回来了。总之,第七章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再次强调“知行合一”,也是为了检验你是否“洗髓伐骨”神功大成。
5、这本书主体部分之外还能带给读者什么?
祁祁喵手边的这个版本是30年后的再版,比最早的那个译本多了一部分内容,即240-276页的“精彩在继续”。这36页里的主要内容基本是两部分:一是小故事,二是新观念。这些小故事、这些新观念都是以上六个章节在30年间,在世界各国各地300万家庭中的实践应用反馈案例。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有两个序言、两个附录。
然后,就是相对较多的、来自各方的盛赞了,即“广告语”。这些广告语,有兴趣的家长读一读,没兴趣的直接跳过即可。不过,来自世界各地、各阶层、各位大神小神的这些推介语,有个别还是蛮有思想的。当然,占篇幅较大的肯定是铁杆粉们的追随誓言。读读这些誓言是有好处的,比如说给你提供参照、给你打点鸡血,让你知道这条路上你不是孤孤单单一个人,全世界各地那么多优秀的父母们正与你一起,正信心百倍、欢欢腾腾按照神的指引,正坚定地朝着更美好的自己和更美好的孩子飞奔!
6、这本书有什么不尽如意么?
总体来说,这本书对家庭教育亲子关系改善的源头性追溯、指导性意义还在其次,最大的亮点应当是“可操作性”。书里提供的每一个小方法,都跟1+1=2的算法规则一样,具有极强的通用性、复制性和简易操作性。
如果说有什么不尽如意处,当然是有啦,全世界通用的百科全书都有不尽意处呢。这本书最大的不尽意处,是信息含量太少。老厚的一本书,334页,实实在在有效和有用的内容,不超过36页。不过有这36页,就已经很足够啦,有时候读砖头那么厚的一本书只为一句话的遇见呢。以36元的价格平均,一页一元——一块钱一整页的真理,一页的真理便足以将你从亲子关系的某一个困局或困境中漂亮地拖出来,世间还有比这更有意义的投资么?还有比这更有复利价值的投资么?
最后,奉上与该书匹配的一句话书评:少了对孩子的大喊大叫,多了和谐与流动的美妙。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