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在孩子小的时候,很多家长不以为然的坏习惯,孩子长大后可能就会毁在上面。有句老话说得好:3岁看大,7岁看老。它简单明了地概括了孩子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从3岁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所以孩子小时候的一些坏习惯,特别是下面这个,父母一定要帮孩子改正。
我们家对门的那个5岁小男孩就有这个习惯,有一次因为她妈妈不给他买玩具,在大街上就使劲踢了妈妈三脚。而她妈妈不但不生气,还一个劲的说儿子对不起的话,看得我都无法忍受了,真想替她教训一下这个熊孩子。而就在今天,这孩子还把他爷爷给打了,听我母亲说,孩子的爷爷想管,但是孩子的父母说不用管,孩子大了就好了。
事实真的是那样吗?一般来说,孩子打长辈都是父母或爷爷奶奶溺爱、纵容的结果,这种坏习惯绝对不会因为孩子大了而改变。就在前一阵子,猫爸还看到一个20多岁的女儿当街扇母亲耳光的视频。
而猫爸老家有个邻居也是这样,为了要个儿子生了五个女儿,最后终于生了一个儿子,可想而知道老两口有多娇惯他,小时候父母根本舍不得打,可是这孩子大了以后,有一次因为要钱父母不给,真的把父母给打了。
而生活中还有很多像我邻居这样的父母,他们把孩子娇惯成了一个从小就唯我独尊,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没老没少,不懂自律,不懂人情世故的人,而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一般也会变成一无是处的废物,在社会上也无法独立生存,甚至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
但他走之前,很可能就会拉上父母。就像我邻居家的那个孩子,长大后在社会上犯错误,最后父母花了一辈子的积蓄才把他救回来。所以各位父母,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孩子,孩子打长辈的这种坏习惯一定要帮孩子改正过来。我们经常听到身边来自父母的抱怨自己的孩子粗心,一位焦虑的妈妈讲到:
“我儿子是小学四年级学生,最近的期中考试成绩很不理想,语文、数学都只考了80多分,这在班级里算很差的成绩了。可是卷子发下来,那些错题他又都会,就是太粗心了。像一个段落之前要空两格,我教了他无数次,他也晓得,可考试时就忘了。现在我非常焦虑,四年级就成了‘差生’,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远。请问该怎样引导粗心的孩子呢?”
学习粗心是很多学生的通病,那我们要怎么样帮助孩子改掉粗心坏习惯呢?
专家观点
准备错题集
虽然家长一再强调要细心,但一般都收效不大。主要原因是孩子对知识点的掌握不牢固,做题时容易掉到陷阱里;另一方面,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很容易分心,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不了,就开始心急火燎,审题不仔细了,写字不认真了,错误也就产生了。
可以为孩子准备一本错题集,当孩子因粗心而做错作业时,不妨让孩子在错题集中把错误记录下来,同他一起分析做错的原因,并找出规律。这种方法对于提高孩子认识粗心大意的危害,提高改正粗心缺点的自觉性很有好处。
功课的时间化成功课量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很多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总是想着玩电脑、看电视。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完成作业,便规定做1小时作业,才能去看电视。孩子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总是心不在焉。如果家长把督促孩子学习的条件改为“再做对5道题才能玩”,结果可能他5道题做得有质有量。
因此,家长帮助孩子改掉“粗心”的方法是:化时为量,即把“再做30分钟”,改为“再做5道题”。这样,孩子的劲儿就来了,从“必须忍耐30分钟”的消极状态,转变为“快把练习做完”的积极状态。这种积极状态能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不知不觉中克服了粗心的毛病。
家长妙招
家长可以让孩子采用集中法来训练。可以在家里用盯点法来训练孩子,每天训练一点点,就能解决孩子的视觉不集中问题,视觉不集中产生看书爱走神,眼神游动,看书很快,看后没印象,给孩子的学习带来很大的不便。
家长要监督孩子看书、写作业时要专注,不要图快,如果没有看进去虽然看的快,也是没效果的。或者有的孩子看的慢、写的慢脑子却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也是不行的。 这个属于习惯问题,平时做任何题,凡是涉及计算的,一定要打草稿,并且要规范。
家长要培养孩子检查作业的能力,平时孩子写完作业不要急于拿过来,帮孩子检查,要先让孩子自己检查一遍。考试的时候,家长不能替孩子坚持错题,如果孩子检查不出来,自己再去引导如何逐字逐句地检查。
小学阶段孩子的自觉性和学习习惯没有得以规范培养,需要家长引导孩子改掉日常中粗心大意的习惯,好习惯影响一生的学习与生活,家长也需要有耐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