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会学生倾听。
无论是好的学习习惯抑或是行为习惯,都源于最初的倾听。可以说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从身体到心理都还未摆脱幼儿园的感觉,普遍反映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或集中时间短,上课时小动作多,容易受外界干扰等,比如:老师在讲课,下面有的孩子在低头玩,还有的在吃东西。老师提问,孩子不知道问什么,站起来大眼瞪小眼;让孩子翻开第几页做第几题,孩子翻来翻去找不到题目。这些孩子不听老师讲,更不听同学发言。此外还有课堂之外的与人交流、自由活动都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老师的教育管理,而我们的教育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孩子们就要学会倾听,用心去做。卡耐基说过:“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如何让学生形成善于倾听的品质?
在开学前几天里我主要采用的是表扬、树立小榜样的方法。“看,朱子怡坐得多好,谁能像她这样?”“哦,瞧赵瑞雪的坐姿多漂亮!”“让老师看看你们亮亮的眼睛好吗?”等等。在这样的语言的激励下,孩子们那种表现欲、模仿欲会让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老师身上,对接下来要讲得内容接受质量会达到最高。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活动结束,大部分学生注意力涣散时。另外,在必要的时候我也会用眼神、手势、动作来提醒个别走神的学生,比如,把手指放在嘴唇上——请安静;走近某个学生,用手点点他的桌子或者摸摸他的头等等;也有用点名的形式。一般都是几种方式穿插进行。除了提醒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激发出孩子们的兴奋点,当他们爱听、想听、乐听时,注意力自然容易集中,如果变换方式,让他们尽可能的保持这种兴奋,那么注意力就可以较长时间的集中。比如在讲《四季》一课,从题目入手就让学生体会每个季节的美丽,“你知道每个季节都有什么吗?”“你还知道什么是在秋天成熟的?”“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画面呢?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稍加润色,并配合上肢体语言“看,一片片望不到头的金黄色的麦田,成熟的果子挂满枝头压弯了树腰,还有想蝴蝶一样翩翩起舞的落叶”……我看到孩子们的眼神都非常专注,满脸的兴奋,课堂气氛也达到了高潮,每一个孩子都不再需要刻意的提醒了。
二、教会学生表达。
学生们畅所欲言,个别学生因为胆小或自卑,不愿发言;老师带领学生读题的时候,个别学生嘴巴都懒得动,等他单独读题,却发现他只是一知半解,读都读不通。
运用语言的技能是影响孩子命运的十种技能之一。对一些不愿说和不会说的孩子可采取下面的方法:留出时间让孩子说。例如一年级的看图列式,孩子只有把图说清楚,才能真正对图意有所理解,因此一定要留出时间,让孩子说说看到了什么,了解到什么。对于不愿说的孩子,则多采取鼓励的办法,安排他们跟在优等生后面“复述”,肯定他“也说得对”,激发这些孩子说的主动性。
三、教会学生思考。
课堂上学生除了会听课,会思考,还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从一年级起就开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沉着冷静的良好习惯,而不能形成一种人云亦云的惰性心理。在课堂上,我总是让学生“先自己动动脑筋,等会儿交流时听听别人的想法是不是跟你一样?”“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比比谁的想法更有道理?”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共同评价。在独立思考、认真倾听和相互补充、共同评价中,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别人的想法进行对比,学会发现优点、弥补缺点,在一次次的训练与培养中,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会慢慢养成的。
比如:“图上画了几个圆?”老师的话刚说完,一个孩子就喊开了:“7个7个”,可图上明明是8个。这些孩子惟恐自己落在他人后面,还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就抢先发表意见,
一定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真正思考,渐渐养成思考的习惯。让孩子要知道只有自己准备充分,才能有高质量的发言。教师要舍得花时间,给学生充足的沉默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享受深思的沉默,耐心地等待学生在沉默中爆发。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习即不夭折,也难成才。”可见在一年级养成教育有多么重要,所以我们应做有心人,抓住细节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让好的习惯伴随孩子的一生。孩子的想法是非常单纯的,他们认为不论自己做什么都是合理的,这常常会让很多爸爸妈妈感到苦恼。爸爸妈妈不知道应该怎样让孩子听取别人的意见,不知道应该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合作。那么,到底有些什么方法能够帮助孩子学会倾听和合作呢?
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做些什么才能够帮助孩子学会倾听和合作呢?方法有很多,每个爸爸妈妈采用的方法可能都不一样,这具体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选择。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爸爸妈妈要知道的一条定律就是“少就是多”。其实,在生活中,有时候你换一种语气,孩子就有可能会按照你的话去做了。
2.建一个行程表
在周末整家人都在家的时候,不妨为自己家庭的这一整天来创建一个行程表。你可以让孩子一起帮助你来创建这个列表,在创建这个列表的时候,你可以让孩子选择一张图片来代表这个例程,这样你就可以和你的孩子一起讨论过程了。你可以列出以下这些事情:
(1)跟孩子说明行程表的意义是什么,在孩子以后上学以后不妨也使用。
(2)一遍又一遍的去看接下来应该做什么。
(3)争取最好地安排所有的事情。
这里提供一个行程表,比方说,孩子喜欢看电视的话,不妨让孩子在穿好衣服,刷牙洗脸完成,等待爸爸妈妈早饭的时候看一会儿视频。如果之前的事情没有很好完成的话,那么就不允许看视频。在进行的过程中,需要爸爸妈妈的提醒和警告。
3.说话的时候不要太高亢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好好听过自己在纠正孩子的行为时的声音?你是否知道你在教育孩子时使用的声音是非常不科学的。你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别人用这种语气来教育自己,自己会是什么感受?如果没有出现非常严重的情况,爸爸妈妈真的要用如此严肃又高亢的声音来教育孩子吗?
其实,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好地听进去你的话,你可以选择换一种语气来跟孩子沟通。换位思考一下,别人在跟你沟通的时候,你会喜欢强烈愤怒的声音还是平静沉稳的声音呢?同样,你的孩子跟你的想法是一样的。
4.跟孩子对话的回收,确保孩子在认真听
在向孩子提出请求的时候,爸爸妈妈不应该离孩子太远,应该走到孩子所在的地方,看着孩子的眼睛,给他一些爱的触摸,引起他的注意,然后再说出自己想要他做的事情。当孩子按照你的要求做了之后,或是在你解决了孩子不愿按照你的要求做之后,再提出自己的下一个请求。
让孩子学会倾听与合作,其实很大一部分需要靠爸爸妈妈的教育,所以,爸爸妈妈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