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常见问题

性格内向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办法有哪些?

常见问题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最简单的小孩子对父母的人际模式,与成人进入社会的人际交往模式是不同的。小孩子,我们会教育他,只要诚实就是好孩子。鼓励孩子诚信做人,做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但在社会人际交往中,模式变了。当我们有了社会角色后,社会就对我们的角色要求更高。

鼓励孩子敢于开口说话,学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
从孩子出生开始,我们就会遇到很多人,亲戚,同学,玩伴,老师,长辈……
有些孩子小时候,可能会因为父母性格,以及各方面的原因,害怕与人交往。这时候,我们要鼓励他们走出去,主动接近他人,主动与他人说话。
孩子四五岁的时候,我们就要鼓励孩子主动向认识的人问好。见到长辈要主动问好,见到同学朋友需要帮助,要主动帮忙。自己也要学会向人求助,敢于表达出自己的需求。
比如,要鼓励孩子自己买东西,自己问路。这样慢慢就养成了一种敢主动和人说话的习惯。这种习惯很大程度上会帮助孩子完成取得人际交往的主动权。
如果我们学会了与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在与人交往中,你就能得到别人的支持、帮助。
在家庭,我们需要与爸爸妈妈、七大姑八大姨打交道。如果你不具备这种能力,你就会感觉在家庭中不受待见,处处被隔离、被当作空气或是麻烦点,让你在家庭生活中也找不到快乐放松的地方。
所以,敢于开口说话,敢主动与人打招呼这是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第一步。
2鼓励孩子敢于表现自我。
很简单地来说,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大多数孩子还是想参加一些兴趣比赛,可是又害怕上台。
这时候,我们要鼓励孩子,勇敢上台,勇敢表达。不要去计较结果,重在参与。只有迈出第一步了,才有可能走上更高的台阶。所以,这一步的迈出,非常重要。
我们要积极鼓励孩子上台,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积极与人交流,说出自己的观点,也倾听,尊重他人的观点。
如果一个人,总是不说,不做,身边人玩什么也不参加,别人说什么,也不管不听。这样的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自己好像都没有存在感了,已经慢慢被遗忘在角落。
3随着成长改变人际交往的模式。
最简单的小孩子对父母的人际模式,与成人进入社会的人际交往模式是不同的。小孩子,我们会教育他,只要诚实就是好孩子。鼓励孩子诚信做人,做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但在社会人际交往中,模式变了。当我们有了社会角色后,社会就对我们的角色要求更高。
“孩子很内向,但我们希望能培养他成为一个有主见、有担当、能大胆表达自己,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涛涛妈说,由于自己从小是内向型性格,在工作中虽然工作能力强,但在“说”的方面例如表达能力、演讲能力、沟通能力不足,导致自己在职场生涯中受阻,因此,她深知“领导力”的重要性,希望能够从小培养孩子的“领导力”,但涛涛妈不知道该如何培养……
生活中,开朗的小家伙容易受到家长的好评,例如,孩子敢于表达想法;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得很有主见;在游戏中担任“领导角色”,组织大家去排兵布阵。对此,广州津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教育心理学硕士、儿童心理学博士吴海勇表示,领袖气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后天培养。内向的孩子并不是缺少“领导力天赋”,而是有着自己独特的“领导力潜质”;而且领导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需要慢慢积累的,“领导力不是为了成为领导,在生活中也需要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这些都是领导力的范畴。领导力与情商也是息息相关的,所以,现在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培养孩子的领导力应该视作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
自信心不可或缺
吴海勇说,自信心是塑造领袖气质不可或缺的。“如果家长总认为孩子年龄太小,做事情这样不行那也不行,孩子会在家长一次次的否定中失去信心,多跟孩子说‘你能行’,父母满怀激情和信任的态度会让孩子增强信心。”
此外,具有良好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交往能力的孩子往往社交能力强,所以平时多带孩子进行集体活动、户外活动,开阔孩子的眼界。吴海勇说,注重孩子会说爱说的语言能力,为他们进行交往活动打下必要的基础。他建议,家长可以常出一些模棱两可的辩论题与孩子进行辩论;也可以故意提出一些不正确或片面的观点,让孩子据理反驳。对孩子平时话语中的差错,家长得作必要的纠正。
家长应该怎么做?
建议一:鼓励孩子参加演讲比赛
吴海勇认为,平时条件允许的话,家长应鼓励孩子参加演讲比赛,鼓励孩子上课或开会时积极发言,让孩子和更多不同的人交往,这也是训练和提高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表达能力是在实际中锻炼出来的。
“除了语言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在交往中,还要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冲突,当孩子之间产生争吵时,家长首先不要大惊小怪,而应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交往中的各种矛盾,让孩子独自去学会如何面对交往上的小问题,教给孩子一些正确的交往方法,如分享、交换、轮流、协商、合作等。在交往中,能互相帮助,具有同情心”。
建议二:让孩子多做决定决策
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一些机会培养孩子的领导力,吴海勇建议,比如家庭日外出活动,可以请孩子张罗,孩子可能未必知道怎样下手,但父母必要时可以提供帮助,比如启发孩子任务分配,让孩子学会合理调配和分工。平时给孩子买东西,可以让他自己选择颜色、款式,跟孩子一起分析价格、功能、是否方便活动,整理等方面让他自己做出决定,这对孩子决策能力的培养和潜在领导力的发挥有很大益处。此外,家里有什么难处或问题时,也可以适当让孩子参与,让他觉得作为家庭中的一员,有责任和父母一起解决这些问题。
建议三:不能忽略抗挫力的培养
“挫折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任何人都不能避免失败,重要是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找到解决的办法,当孩子无法避免失败时,告诉孩子失败是人生的一部分。”吴海勇建议,家长要正确对待挫折教育价值,把它看成是磨练意志,提高适应力的好方法。

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具备领导力需要较高的自信、聪明的应变、灵活的社交、综合的分析、准确的安排、强烈的好胜心,以及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领导力是各种能力的综合。“当一个孩子拥有其中的几项,必然会在同龄孩子显现出来,使同伴对其产生亲切感、信赖感和佩服感。我们要想解决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就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来一起解决问题。从小锻炼孩子的领导才能,让他们能够在群体中脱颖而出,能走的路更宽广。”

性格内向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办法有哪些?(图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