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常见问题

孩子的时间观念因该怎么培养

常见问题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时间实在是个有趣的东西,抽象得让人无法明确感受到它的存在,而“分”、“秒”、“小时”的时间计量,也都只是人类创造出来测量抽象时间的具体方式,说起来,还真是个不简单的概念呢!爸爸妈妈别着急,就让孩子由经验中慢慢去感觉和体会吧!

孩子在三岁以前,对时间是没有什么感觉的,只有此时此刻,没有过去和未来。顶多,会受到生理时钟运作的影响,像是肚子饿了、想睡觉了…,来感受时间的流逝。在三岁以后,由于爸妈的约束、以及生活经验的增加,渐渐的体会作息的规律性:午睡起来可以吃点心、看完电视就要吃饭了…,但这些都是借由具体事件的辅助所建立起来的经验,对于“时间”本身,却未必有清楚概念。由于时间概念的不成熟,学前阶段的孩子,常弄不清楚确切的时间点,因此,如果孩子把上个星期发生的事说成昨天,也是相当正常的。
& & “再过十分钟”代表什么?
& & 再想一想,“十分钟”是什么意思?600 秒吗?孩子的认知发展中,时间概念的养成也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当孩子对时间还处于懵懂阶段时,“十分钟以后”和“一小时以后”是没有太大差别的,对只知“此时此刻”的孩子来说,它们都代表了“不是现在”。既然不是现在,那当然就可以继续玩啦!当然,或许我们不能说孩子对爸妈的命令全然无知,对稍微大一点的孩子而言,他至少可以猜测爸妈说的“十分钟”应该不会太久﹔可是,孩子无法估测“十分钟”到底有多久,应该是可以被原谅的吧!想想看,即使是大人,也有专注于某件事而忽略时间飞逝的经验呀!
& & 试试换个方式说
& & 时间是一种抽象的观念,一般来说,要满 5 岁之后才会有较成熟的概念,所以爸妈需要运用一些技巧,来帮助孩子了解。跟孩子说时间,最好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具体的事件来辅助。孩子虽然不清楚“七点可以吃晚饭”、“九点半要上床”到底是什么时候,但是如果说“爸爸回来就可以吃晚饭了”、“看完故事书就要上床了”,那就容易理解得多。渐渐的,爸妈还可以进一步利用时钟来教孩子认识时间;例如,当孩子懂得数字以后,就可以改以“咕咕钟敲 7 下”、“短针指到 9”…
& & 来说明,这样孩子对时间的观念就会愈来愈清楚!

& & 时间实在是个有趣的东西,抽象得让人无法明确感受到它的存在,而“分”、“秒”、“小时”的时间计量,也都只是人类创造出来测量抽象时间的具体方式,说起来,还真是个不简单的概念呢!爸爸妈妈别着急,就让孩子由经验中慢慢去感觉和体会吧!每当路过小学门口,总能看到伴着上课铃声匆匆赶来的学生,孩子急家长更急,怕孩子迟到,家长慌慌张张争分夺秒地"见缝插针",因此,学校路口也往往是交通堵塞和发生交通事故的"重灾区"。如何让孩子"走在时间前面",从容淡定地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呢?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是关键。学前期是培养幼儿时间观念的重要时期,对于培养幼儿自我管理的良好品质、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顺利实现幼小衔接和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幼儿园大班的一位教师,曾对班上35名幼儿做过调查,只有不到一半的孩子会认时钟。也很少有父母刻意教孩子认时钟。也许有人觉得这是自然而然具备的能力。在观察中不难发现,那些从小就被家长引导接触时钟认识时间的孩子,比较有时间观念。他们通常能按时到园,按时就餐午休。相反,那些不会认时钟的孩子,显然从未经过"时间训练",也就缺乏时间观念,时常是小朋友点完名后,孩子才在家长的带领下,情绪低落磨磨蹭蹭地来到幼儿园。而且经常迟到的,上学时间容易发生状况的往往总是那些孩子,由此,也可以看出父母对待时间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时间观念。

孩子的时间观念因该怎么培养(图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