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是一个四岁半的男孩,虽然名字叫皮皮,可是皮皮却一点也不皮,而且天性胆小、安静,非常害怕陌生的事物。皮皮在生活中,从不敢主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看到一些小昆虫甚至乌龟、鱼也会害怕。去大型游乐场玩,几乎所有的大型玩具都不敢玩。更让父母担心的是,皮皮特别怕黑,尤其是晚上,都不敢自己一个人睡。
其实皮皮这种现象绝非特例,那么问题来了,孩子如果特别胆小,该怎么办呢?
别急,luka为您支招!
先让我们来看看孩子胆小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没有一个孩子是天生就胆小的,只是在养育过程中,由于家长的一些教育方法不当,会让孩子慢慢变得内向而胆小。所以我们说:孩子的问题,都是家庭的问题。如果我们观察带出胆小孩子的家庭,会发现这些家庭的家长,会有下面几个特点:
“不可以”家长:这样的家长,非常担心孩子闯祸,更担心孩子的安全,没办法承受孩子出现一点点问题。他们会把“不可以??”“不要??”“别这样”挂在嘴边。比如孩子想要爬高一点,或者想要跨过一条小沟,再或者只是想玩一玩沙子,都会被家长立刻制止。
“神经紧张”家长:这样的家长,太关心孩子的安全了,孩子的一点点冒险行为,都会让他们大惊失色。孩子不小心摔一跤,孩子还没哭,他们就大叫起来;孩子荡秋千高一点,他们就吓得惊慌失措;孩子和小动物一起玩,他们一把拽走孩子,生怕孩子受到一点点伤害。
“权威”家长:这样的家长认为孩子必须听自己的,而且对孩子要求非常高,要求孩子像成人一样懂事,还能把所有事情处理好。一旦孩子有什么做不好的,他们不问青红皂白,轻则骂,重则打,还不允许孩子发表异议。
看到这里,很多家长是不是要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呢?
既然分析了问题的根源,那么要如何让孩子克服胆小的毛病呢?
放手让孩子做自己的事
包办孩子的事情,不是爱,是害!这会让孩子因为缺乏锻炼而无法应付生活中的种种事情,会让他们脆弱、不自信。
所以,放手让孩子做自己的事情,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上厕所,只有他们掌握了这些技能,才能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胆大。
鼓励孩子适当“冒险”
爬一爬小土坡,跳一跳小水坑,尝试一下把秋千荡得更高??
这些并不会给孩子带来很大伤害的小“冒险”行为,一定不要阻止孩子去做,就算家长有点担心,那暗暗保护孩子就好了。孩子们的胆量,就是在这些“冒险”中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教给孩子生活技能
从小就教给孩子各种生活技能,比如做饭,正确使用电器,甚至是修理一些简单的电器等等,而不是盲目去阻止孩子做这些。
只有孩子掌握了电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危险。而且这些技能可以让孩子对自己非常有信心,对生活也更乐观。
一个乐观和自信的孩子,是不可能胆小的。
和孩子一起交接
怯于和陌生人交往的孩子,往往是不知道如何和别人打交道。
家长可以时常邀请朋友来家里,带孩子去别人家做客,或者带孩子参与一些聚会等等,教给孩子基本的交往技能。
孩子的模仿能力也非常强,只要家长把想教给孩子的事情做好,孩子就一定能学会。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一个硝烟四起的家庭,会彻底摧毁孩子的安全感。所以想让孩子摆脱胆小,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家长要克制自己的脾气,不要总是对孩子打骂。家长之间吵架,也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从先天性的角度看:胆小孩子的气质特点是:安静、温和、腼腆、顺从、忍让、谨慎、软弱,少有主动要求。这些特点发展下去都属于内向性格,其中很大成分是遗传而来,天性不容易改变。对这样的孩子,要多一些宽容和接受,凡事多加鼓励,肯定其做事有独立性,勇敢有为。只有实践过程带给孩子真切感受,才是属于他自己的经验“资本”。
从后天的角度来看:胆小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其本质说明孩子的独立性欠缺。对这样的孩子,切忌简单粗暴、严加管束、过度保护、批评贬低、包办代替。父母莫要表现得过于“强大”,否则会造成孩子“窝囊”无能。
父母不要责备孩子,说孩子是个胆小鬼,由于此时孩子还不能够自我评价,好与不好都是由大人说的。要是孩子觉得自己被人当做是胆小鬼,那么孩子就会持续胆小的状态。父母的责备会使孩子失去信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犯错误是正常的,父母要理性对待。
家长要创造一个温馨祥和的家庭气氛。一般来说,胆小的孩子往往情感更细腻丰富。对待这样的孩子,千万不能过于严厉,使得孩子更加压抑。家应该是最轻松放松的地方,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才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才能真正和父母沟通。
理解孩子的感受。不要以自己的观点看问题,孩子也是有属于自己的观点,此时需要你们的耐心对待。孩子处于恐惧的时,最需要的是你们的支持和陪伴,不仅仅是语言上的,行动才是最好的证明。对于孩子来说,与父母在一起是最安全的。父母和孩子在家中的时候,可以制造出一些声响,让孩子理解部分声音的来源,从而克服胆小。同时,父母要学会给孩子安全感,在身体上可多和孩子接触,可以有效的消除孩子对陌生环境的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