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入驻

首页 > 常见问题

民间艺术形式有哪些?种类和艺术品又有哪些??

常见问题
  • 2023-08-20
  • 浏览

摘要:中国民族服饰种类繁多,色彩纷呈,是民族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创造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服饰习俗,在民族民俗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民族服饰集中体现着民族文化,是区别一个民族的重要外部特征之一。

 中国民间艺术种类:
一、中国民间工艺品
中国民间艺术工艺品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这些工艺品大都与民间传说有关,材质有陶瓷、泥塑、布艺、木头、灯彩、吊饰、
丽江木刻 、桦皮工艺、漆器工艺、 兽皮工艺、 砚石工艺、竹编工艺、漆器陶具、玉器工艺、大理石工艺、
土家族黄杨木雕、瓷器、风筝、剪纸、麦杆画、年画、铅笔屑画、唐卡、拓真画、银
饰、纸编画、苏绣、鱼皮衣等。内容大都是精神活泼向上、吉祥如意、长命健康、富贵有余、儿孙满堂等,用于民间传统节日、传统宗教和民族饰品用等。这些民间工艺品流传广泛,生动有趣,代表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日常活动。中国民间艺术网站在此特别分类选择一些精品介绍给大家,供欣赏和参考。
二、中国民间绘画艺术
中国民间绘画艺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艺术中的珍品。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民间绘画艺术已逐步发展为既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又富有生活韵味的民间性的现代民间绘画。中国民间艺术网站在此特别分类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介绍给大家,供欣赏和参考。
三、中国民间民俗
我国是—个多民族、多宗教地区,不同民族乃至不同姓氏、家族都有不同宗教信仰。《慈利县志》记载说:“大庸所崇山外屏,少见天日,又性忍,刺肤血以事神者,千百成群,甚可笑也。”明代隆庆《岳州府志》也载:“沅澧流域,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清代《甄氏族谱》对武陵源一带的宗教信仰也作了记述:“其俗信巫尚鬼,事向王、公安等神,以宿晨傩愿为要务,敬巫师,赛神愿,吹牛角,跳仗鼓……”这便是我国民族宗教信仰的特点。历史上,中国家族先民曾经历过“万物有灵”和“图腾”信仰历史阶段。由于道教、佛教和基督教、天主教的传入,逐步演变为多种崇拜。以至今天所说的民间民俗。
四、中国民间艺术
博物馆的前身是1979年建成的李镇亚会议厅,1986年改建为共和国民族艺术博物馆并对外开放。馆内共存有中国最有名的艺术家以及著名诗人创作过的民族艺术专注,以及所收藏的数多种中国民间艺人作品。被誉为中国著名艺术博物馆之一。现在我中国民间艺术网站主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灿烂的民间艺术遗产,保护中国民间艺术文化可持续性发展,进一步挖掘、整理、传承、研究中国民间艺术,尤其是濒临失传的民族古歌、古舞、古乐艺术等。
五、中国民间影视艺术
在迄今为止的人类艺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灿烂的篇章,大概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并逐步成熟的电影艺术和随之产生的电视艺术。作为新的艺术门类的影视艺术,借助于光电的魔力,把逼近于现实生活真实的影像和声音再现于银幕和屏幕上,这不仅实现了信息传递的大众化,而且也使蕴含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生活经验的艺术内容,融入交流和接受的过程。使人们的精神世界表现和娱乐生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
六、中国民间舞蹈艺术
民间舞蹈艺术源远流长,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产生,经历代发展,传承至今,其种类因地域而别,内容十分丰富。
舞蹈《跑帷子》和《跑阵舞》是由古代战争中的陈兵布阵演变而来。《打独角兽》和《扛箱舞》反映了上古人与兽的搏斗。《龙舞》、《狮舞》、《麒麟舞》、《赶犟驴》、《竹马舞》和《猫蝶舞》是典型的模拟舞蹈。《打春牛》和《打铁舞》是模仿人们生产劳动时的情景。《八美图》、《荷花灯》、《菊花灯》、《旱船舞》、《高跷舞》等表现了劳动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型群众舞蹈《秧歌舞》和《腰鼓舞》是解放战争时期产生的革命舞蹈。《抬阁》、《肘阁》是典型的道具性舞蹈。震撼人心的《鼓舞》和《大铜器舞》场面壮观,热情奔放。运用道具进行表演,歌舞结合和采用虚拟、象征的表现手法是中原民间舞蹈的明显特征。中国民间艺术网站在此特别分类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介绍给大家,供欣赏和参考。
七、中国民间戏曲艺术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历史悠久,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虽说它的渊源来自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但区别一个剧种所显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仍表现在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这些音乐唱腔则是以所产生地区的语言、民歌、民间音乐为依据,并兼收其他地区音乐而产生的。各个剧种的剧中人物大部分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脸变化的脚色行当充任。表演上着重运用以生活为基础提炼而成的程式性动作,和虚拟性的空间处理。讲究唱、做、念、找艺术,表演运输和富裕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区别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河北梆子、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八、中国民间T台
“T”型台上身着古装的靓丽时装秀模特,激情四溢的流行歌手组合成了一幅古朴、神秘、生动的新场景。一个前卫现代的时尚风标,一道独特别致的风景线,呈现在了现代人民面前。每一次演出都会重新诠释了中国古典服饰之华美与古装艺术文化内涵。
九、中国民间建筑园林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是世界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门类一起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一个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学、美学内涵。其发展大致可分成三个时期即:先秦及秦汉时期的“自然时期”,此时期是从“囿”到“苑”的发展时期,其特点是占地宽广、工程浩大、人工设施增加;唐宋时期古典园林的形成时期,由汉代开端了中国园林发展进程,经过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到隋代统一中国的过渡,园林发展出现了两个特点,一是在苑囿的营建中注意了游乐和赏景的作用;二是绘画技术发展与造园艺术的发展互相促进。形成时期突出的成就就是造园和文学、绘画的结合。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全盛时期,至此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已具备了功能全,形式多及艺术化三个特点。
十、中国民间家俱

中国民间家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部“木头构创的绚丽诗篇”,其历史悠久,自成体系,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风格和中国特点。中国古代家俱发展到唐代时,随着垂足坐生话方式的流行、椅、凳家俱发展起来到宋代高型家俱定型,室内陈设束、椅、几、案,工艺技术日臻成熟。明清两代是中国传统家俱的黄金时期;不仅千纹万华的漆饰家俱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峰,而且产生了中国古代家俱史上成熟显赫的明式家俱和丰富卓越的清式家俱。明清家具都以高级硬木为主要用材,抛弃了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家俱一贯采用漆饰加工的制作方法,以木材自身的高雅材质,天然纹理和光润色泽,使家俱产生了--种崭新的意韵,品质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并运用精湛无比的工艺,使家俱的构造实现了科学与世术的完美结合,从而在世界家俱史上树起了一座光熠烁目的丰碑。

民间艺术形式有哪些?种类和艺术品又有哪些??(图1)


十一、中国民间服饰
中国民族服饰种类繁多,色彩纷呈,是民族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创造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服饰习俗,在民族民俗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民族服饰集中体现着民族文化,是区别一个民族的重要外部特征之一。
十二、中国民间饰品
在我国这片大土地上,生活着千古流传的古老民族。这些古老的民族,勤劳智慧,创作了许多民间民族饰品。至今保存着世界上最古老民间饰品。我中国民间艺术网展示了民间艺术饰品精品。许多人看了以后,都对中国民族民间艺术表示由衷的赞佩。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大约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陶器生产是云南最早的手工艺,距今已有4000年历史。宾川白羊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发掘出罐、杯、鼎等陶片;元谋大墩子新石器遗址中,出土一件鸡形陶壶,体形如蹲踞的母鸡,栩栩如生,生动可爱.是云南最早的造型精美的原始工艺品。此后,汉代墓砖,唐代的瓦当、鸱吻,宋、元时代的青花瓷,清代的紫陶,在国内皆颇有名气。特别是创于清代的建水紫陶,被誉为“陶中一秀”,评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华宁绿白釉陶,丽江金沙陶,永胜瓷器,祥云土锅,傣族陶罐,也都各具特色。   云南金属资源丰富,金属加工技艺精湛,历史悠久,名品多。云南的青铜时代最早始于商代末期,盛于汉代;云南的青铜器以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著称。云南的铜工艺品生产已有2000多年历史,西汉时堂狼(今会泽、东川)以产铜而闻名全国。明清时云南铜锡生产及工艺品加工在国内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个旧锡工艺品始于明代,盛于清代,迄今久盛不衰。云南斑铜创于明末清初,已有300多年历史,技艺日趋精良。云南白铜制品在历史上久负盛名。乌铜走银是云南独特的手工艺,它以熔银“走”人乌铜形成图案,别具特色。云南民族刀剑自占有名,古有青铜剑戟,唐宋时代有著名的南诏“泽鞘”、“郁刀”、“浪剑”及大理刀。明代产生了著名的阿昌族户撒刀,一直留誉至今,精益求精,达到了“柔能环腰如带,坚可削铁击石”的工艺水平。始于清代的禄丰剪刀,以马掌铁为原料:工艺精良,剪刀锋利,美观耐用。   云南多数民族都擅长木刻,其中以剑川白族木雕最为著名,其历史上溯到1500年前,唐宋时代达到很高工艺水平。北京明清故宫,承德避署山庄,近代省内许多著名建筑和民居,皆有剑川木雕装饰的格子门窗和雕梁画柱。特别是近代,剑川木雕工艺与大理石天成之美结合,制成大理石镶嵌的云木家具,享誉省内外,并成为云南传统的出口产品。木雕陈设工艺品亦不断推陈出新,在旅游纪念品中唱主角。还有彝族漆韶,傣族彩绘木雕,景颇族、德昂族、佤族等民族祭祀木雕,既有传统工艺,又保留着粗犷古朴造型怪异的特点。   大理石因云南大理所产品质最好,而因地得名。白族人民早在l000多年前的唐代就已开采加工大理石工艺品。现在大理石工艺品的加工生产遍于大理城乡,大理石工艺品琳琅满目。   云南的石刻工艺,首推剑川石宝山石窟石刻造像和昆明地藏寺古幢的雕刻工艺。昆明古幢共雕刻大小神佛200多尊,造型优美,刀痕遒劲,备极精巧,被誉为“滇中艺术,此极品也”。   腾冲自古以来就是翡翠玉石的集散地,玉石加工:技艺极佳,到明、清时盛极一时,有“翡翠城”之称。   云南围棋子,明代产地保山,古称永子。其特点是坚而不脆,沉重扁圆,白子洁白如玉,黑子乌里透碧,冬暖夏凉,手感特好,是云南民族手工艺之一绝。   云南纺织印染工艺历史久远。考古证明远在4000多年前,云南就已出现手工纺织,初以麻为原料,以后为棉、丝、毛,东汉时就用木棉织出兰于细布。唐、宋时创造了扎染、蜡染(时称绞缬、蜡缬),生产出“五彩斑布”、“孔雀布”、“锦文颇有密致奇彩”。迄今,扎染蜡染技法更精,图案更美,品种更为丰富。   云南民族织锦工艺在国内独树一帜,尤以傣锦、景颇锦、壮锦最为著名。   利用羊毛织毯、擀毡,制作毛氆氇,是许多少数民族中广为流传的手工艺。民族毡毯,穿可作衣,卧可作垫,防雨隔潮,久盛不衰。   挑花刺绣手工艺在各民族群众中最为普及,民族妇女自幼习艺,心灵手巧,具有针法多变、花样丰富的特点。   少数民族群众自古以来自纺自织,自制衣饰,各民族传统服饰是各民族手工艺水平的集中展示。   许多民族自古擅长利用兽皮制衣,技艺不断改进。鹿皮领褂、羊皮披肩,至今仍被许多民族群众视为珍品。   各民族群众善于利用当地的竹藤棕草,编织各种生活用具,大理草帽,腾冲藤器均始于唐代,腾冲的藤杖在唐代是红极一时的文明器物,许多诗人以诗歌颂之,到元代腾冲因盛产藤器而被称为腾越州。   云南各民族群众能歌善舞,各族群众皆有自制民族乐器的手工艺,并且能制作多种民间玩具,以娱乐儿童。   综上所述,云南民族民间手工艺,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以实用为主,注重功能,同时力求美观,把功能和审美要求完善地结合起来,如陶器、木器、竹藤编织、皆是民族群众的生活用品,同时又都作了艺术加工,达到实用与审美的统一。   大多数手工艺品皆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如充分利用云南丰富的铜锡资源、竹木藤草资源、棉麻毛资源、大理石资源,进行艺术加工,使天然资源为人们生活服务。   民族民间手工艺,以手工劳动为主,家庭副业为主。其技艺的传承,以家庭世代相传为主,这就使各种手工艺及其产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因人因艺而异的独特风格。   民族民间手工艺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手工艺品的造型、款式和图案,往往是表达了各族劳动人民祁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反映了各族人民特有的审美观念、信仰宗教和风俗习惯,其图案纹饰、色彩配置,皆有民族文化背景,如彝族尚黑,以黑为尊贵;白族尚白,以白为纯洁高尚。傣族爱用大象、孔雀图案,象征吉祥;苗族妇女服装上的三道横线,代表了该民族历史迁徒路线;彝族刺绣多为虎纹、火纹、马樱花纹;白族挑花则多为花鸟虫鱼,都反映了各民族的性格、审美取向和信仰追求。   各民族民间手工艺风格,一般都呈现出简练、粗犷、纯朴,自然的特点,图案装饰性强,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富有民间性、平民风格,而无宫廷味和贵族味。   云南民族民间手工艺都具有各具特色的工艺技巧,特别是一些传统名牌手工艺,匠心独具,巧夺天工,堪称绝技。综合起来,云南民族民间手工艺其技艺上的特点有三:   一是原料配方工艺独特而科学。如古青铜器的铜锡配比,斑铜的原料配方,扎染的植物染料配方,围棋子的矿物原料配方,腾冲宣纸和鹤庆白棉纸的纤维原料配比等。这些手工艺产品的原料配方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优选而成为一绝。配比不合,则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以云南围棋子为例,《永昌府志》记载:“永棋:永昌之棋,甲于天下。其制法,以玛瑙合紫瑛石研粉,加以铅硝,投以药料,合而煅之,用长铁蘸其汁,滴以成棋。”但古代的具体配方已失传。有些生产户由于配方上未掌握真经,制成的围棋子,或者是色泽不纯,斑点杂乱;或者是质地不好,开裂易碎;或者是手感不好,冬凉夏湿;或者是发霉发粘,沾污手指,令棋手们厌烦,顿失棋兴。云南围棋厂在试制过程中,对老永子的化学成分进行科学化验分析,取得数据,又经过反复多次的试验,才确定了科学配方,使用了20多种元素,再加队真操作,才保证了云子的内在质量优良,观感手感俱佳,从2米的高度自由下落在水泥地上不裂不碎,长期存放,不霉不变。   二是造型奇异,构思奇妙,别具一格。如古城青铜器中造型奇妙的牛虎铜案,款式多样而别致的铜扣饰。在现代工艺品中如仿古斑钢工艺品的古朴庄重,锡工艺品的华贵典雅,建水、华宁等地美术陶和昆明红土陶的古拙和多样化,木雕工艺品造型之多变,民间竹编斗笠竹箩之精致,都显示出很高的造型艺术。   三是制作工艺各有绝招。如斑铜工艺品的铸造和显斑技术,建水紫陶的雕填工艺,镇源黑陶和白陶烧成温度,白族扎染的扎花针法,傣族织锦工艺,腾冲玉雕匠人辨别玉石质地的技术和因材施艺的功夫等等。而且许多工艺是世代相传,使手工艺有独特的个性,许多手工艺的装饰图案,不打画稿,全凭经验和灵感,成图在胸,心手并用,意到画成。民间艺术是针对学院派艺术、文人艺术的概念提出来的。广义上说,民间艺术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包括了民间工艺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和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狭义上说,民间艺术指的是民间造型艺术,包括了民间美术和工艺美术各种表现形式。
按照材质分类,有纸、布、竹、木、石、皮革、金属、面、泥、陶瓷、草柳、棕藤、漆等不同材料制成的各类民间手工艺品。它们以天然材料为主,就地取材,以传统的手工方式制作,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与民俗活动密切结合,与生活密切相关。一年中的四时八节等岁时节令、从出生到死亡的人生礼仪、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中都有民间艺术的陪伴。
按照制作技艺的不同,又可以将民间艺术分为绘画类、塑作类、编织类、剪刻类、印染类等等。
从创作者的角度看,民间艺术是以农民和手工业者为主体,以满足创作者自身需求或以补充家庭收入为目的、甚至以之为生计来源的手工艺术产品。
从生产方式看,民间艺术是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以父传子、师带徒的方式世代传承的。
从功能上看,它包括了侧重欣赏性和精神愉悦的民间美术作品,也包括了侧重实用性和使用功能的器物和装饰品。作品的题材和内容充分反映了民间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和心理需要,造型饱满粗犷,色彩鲜明浓郁,既美观实用,又具有求吉纳祥、驱利避害的精神功能。

在线咨询